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合同编号:桂科合1599005-2-3)研究成果及多年来水文预警预报工作实践,编制《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广西地方标准。

我国现行的行业标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资料系列年限(一般不少于10年,50场)的洪水监测资料,按照编制的预报方案开展洪水预报服务工作,其评价指标只针对有预报方案的站点或河段,对于汇流时间短、突发性强、观测资料短缺的中小河流洪水预警评价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行业指导,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通过对中小河流洪水规律的研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起草了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

二、项目背景及制订的必要性(一) 项目背景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辖14个设区市、110个县(市、区)、1177个乡(镇),濒临北部湾,属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大陆海岸线总长1769km,流域面积50km2以上河流1350条,总长度4.77万km,平均河网密度0.2 km/km2,具有沿海、沿江、沿边和生态良好的区域特点。

受热带气旋和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影响,全区平均年入境台风2.2个,各地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100~2800mm之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537mm,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0%以上集中在汛期,呈现出洪水高发的基本水情趋势,尤其是中小河流洪水和山区性洪水,灾害频繁,危害极其严重。

经过多年来的监测信息化建设,至2017年底,广西水文部门管理的各类水文监测站点由2010年底的1622个发展到5041个,覆盖的河流也由82条增加至364条,雨量站网密度由220km2/站提升到了30km2/站,水位站网密度由1650km2/站提升到370km2/站,流量站网密度由1900km2/站提升到680km2/站,同时雨量、水位均已经全部实现自动采集传输,近50%流量也实现了自动采集传输。

这些基础建设为广西广泛开展各类河流的洪水预警、预报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但现行国家标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在我区预警预报服务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如现标准规定预报方案编制要求使用不少于10a洪水资料,且应包括大、中、小洪水各种代表年份;针对突发性洪水(汇流历时在6h)以内的预报不作评定;沿有预警评定指标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区洪水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准确性,与当前防洪减害工作注重以防为主对信息支撑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广西地处中国南方主要暴雨区,雨量充沛、洪水频发,防洪减灾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国60多年来,每3~5年就有一年洪涝灾情严重的年份,而中小河流造成的局部洪涝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据防汛部门2014年至2016年洪涝灾情统计:洪涝灾害造成死亡51人,失踪6人,直接经济损失293.26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由中小河流洪涝所造成。

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广西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广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河流洪水具有源短流急、历时短、危害大、难预报、难预防等特点,突发性洪水的预警预报也已成为防洪减灾的工作重点和技术难点,近3~5年来,全区中小河流新建500多个监测站点,如何使这些新建站在资料短缺的情况下发挥作用,正是中小河流预警预报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难点。

因此,在开展中小河流洪水,特别是资料短缺河段洪水预警预报服务中,必须要有适应于中小河流洪水特点的预警预报方法的相关规范,才能做到预警预报服务全覆盖。

为此,广西水文水资源局申请立项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合同编号:桂科合1599005-2-3),该项目对广西中小河流洪水区域特性、成因、特点、产汇流参数区域性规律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广西中小河流洪水的成因,识别影响产汇流特征的关键流域特征因子,提出中小河流及洪水资料短缺地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技术体系,研究多模型多方法的洪水预报综合技术和集成实时校正技术,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并降低洪水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

建立了广西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理论方法,提升实时洪水预报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科学支撑中小河流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治理工作。

针对水文资料短缺地区洪水预报方法和模型构建这一前沿科学问题,利用下垫面的地形、土壤、植被、土地利用、影像等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方法,分别从基于相似流域参数移植、基于模型参数与下垫面特征相关,以及基于洪水要素与下垫面特征相关三个方面开展研究,进而构建水文资料短缺地区洪水预报的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以指导开展中小河流和资料短缺河段洪水预警预报服务及评价工作。

(二) 制订的必要性广西位于祖国南疆,是中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暴雨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

同时广西境内河流众多,集水面积50km2以上河流有1350多条,且地形复杂多变,利于暴雨汇集,中小河流洪水及小区域山洪多发频发。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降雨特征,决定了广西是一个洪涝灾害严重的省区,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尤其频繁。

中小河流洪水具有汇流时间短、突发性强、观测资料短缺、防灾措施薄弱等特点。

据近年洪涝灾害统计资料显示,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灾害所造成的人员死亡占洪灾死亡人数的70%以上,中小河流洪水已经成为广西暴雨洪灾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之一。

为做好中小河流洪水的预警预报工作,使水文信息能更好地为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防防御提供优质服务,在现有洪水分析预报平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于指导我区开展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工作的标准,以保障广西小流域洪水及洪水资料短缺河段预测预警服务有序开展,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为社会公众减灾、人员转移及抗洪抢险等发挥重要作用,减少我区因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项目编制过程根据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六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7]242号的通知要求,广西水文水资源局于2017年8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明确分工,确定了工作计划和工作进度。

在标准起草前,编制工作组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和标准制定规定等相关文件资料,充分收集、整理水文站网布设数据,并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为标准的起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017年10月至10月,广西水文水资源局编制工作组通过认真学习《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22482-2008),梳理了“广西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标准”需重点明确的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满足《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22482-2008)要求的执行国标;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重点突出中小河流和洪水资料短缺的情况提出预报方法;三是突出以防为主理念,明确指出预警方法;四是充分考虑中小河流洪水特性,提出中小河流洪水预警与预报的评价标准。

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材料,并结合广西实际,多次组织集中讨论和编写,开展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起草工作,几易其稿,于2017年底完成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初稿)及编制说明,并在全区水文系统征求意见。

针对征求到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编制工作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讨论、研究并征求部分专家意见,对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2019年5月完成《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送审稿)。

四、主要内容及制定依据(一) 基本原则广西地方标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规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在认真研究《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22482-2008)基础上,根据广西中小河流洪水特性、防洪减灾实际需求等,提出了广西中小河流及洪水资料短缺河段预警、预报服务分析方法及评价方法。

主要依据是:《广西资料匮乏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广西暴雨诱发山洪灾害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广西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合同编号:桂科合1599005-2-3)已经于2018年9月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验收。

《广西暴雨诱发山洪灾害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8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总则1 释义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指对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河流洪水未来情况的预警和预报服务工作,包括警戒雨量、水位、流量确定、预警预报分析与发布流程、预警预报方案编制及预警预报精度评定等方面内容。

2 预警预报分析与发布原则a)渐进式分析与发布加强对气象预警信息的全程跟踪,中小河流洪水按“预测—预警—预报”渐进模式开展分析工作,最大限度延长致灾洪水的有效预见期。

“预测”只是对中小河流出现洪水的可能性进行提前介入分析预估,没有定量与精度的要求;“预警”与“预报”是根据分析取得的预见期与精度不同的两个渐进的过程,“预警”的预见期比“预报”的预见期要长,但其精度相对要低。

1000km2以下的中小河流洪水需遵循“预测—预警”渐进模式开展洪水预警的发布工作;1000km2以上或汇流时间大于等于6h 的断面,需遵循“预测—预警—预报”渐进模式开展洪水预警及预报的发布工作。

b)有警必发当预测到本辖区江河有可能出现接近或略超警戒事件时,或将出现较大涨幅且涨水迅猛的洪水,可能对涉水活动及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时,必须及时按警戒管理权限向社会公众及媒体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c)“点-线-面”分析与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以县(城区)为基本单元,按“断面-河流-辖区”的顺序分析并发布信息。

d)分级管理发布遵从自治区-市-县三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协调统一。

e)服务最后一公里服务信息发送至乡、村、屯所在人员。

(三)预警预报分析与发布流程预测:根据气象暴雨预警聚焦水文监控区域,根据气象降雨预报数值开展洪水预测,以定性为主;预警:根据实测雨强和雨量,实时雷达回波等,结合中小河流实用预警方案分析,与警戒水位等水位相比较,定性及定量相结合,及时预警;预报:根据雨洪发展趋势,结合精度较高的洪水预报方案,适时做出预报及滚动预报,为定量预报。

预报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四)洪水预警指标确定1 预警水位阀值确定a) 设定预警阀值时,要结合当地情况和风险重点,充分考虑当地党委、政府及干部群众的意见及建议;b)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洪水淹至影响居民房屋、家畜养殖区、旅游景区、重要的乡村公路、桥梁水位;对工程和人类造成威胁水位;漫滩水位。

2 预警四级指标确定a)蓝色指标:以警戒水位或低于警戒水位0.5m;b)黄色指标:10年一遇(含)以上洪水位或调查最高洪水(调查洪水距蓝色指标不到2m);c)橙色指标:20年一遇(含)以上洪水位调查最高洪水(调查洪水黄色指标不到2m);d)红色指标:50年一遇(含)以上洪水位调查最高洪水(调查洪水距橙色指标不到2m);每个指标间级差原则上不小于2m,洪水频率含同频暴雨推求的洪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