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_小桥涵水文计算

4_小桥涵水文计算


无流量观测资料时推算设计流量
当无流量观测资料时,可利用调查的反映或影响洪峰流量 的各种因素,建立计算公式,推算设计流量。 主要有几类方法
(1)根据调查历史洪水位推算设计流量 基本原理是:实地调查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位痕迹,并通 过河道地形、纵横断面、洪痕高程及位置等形态资料调查, 推算历史洪峰流量。
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
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小桥涵水文计算概要 暴雨推理法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径流形成法
形态调查法 直接类比法 特殊情况水文计算及各方法比较、核对
2
第四章 小桥涵水文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小桥涵水文计算概要 暴雨推理法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径流形成法
形态调查法 直接类比法 特殊情况水文计算及各方法比较、核对
10
根据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
当有实测的流量观测资料时,一般按水文统计的频率分析 方法来确定设计流量。
其基本原理和一般步骤是:
(1)分析整理观测的水文资料,绘制经验频率曲线。
(2)计算水文参数:流量均值(Q)、变差系数(Cv)、 偏差系数(Cs)的初值。 (3)用适线法选定水文参数,作理论频率曲线和经验频率 曲线,相比较后,反复调整参数值(主要是Cs值),直到 两曲线吻合为止。
韩国华,公路小桥涵位置的设置与形式的选择,山西建筑,2009,35(7)
5
小流域水文特征
由于汇水面积小,小流域汇水具有如下水文特征:
1. 洪水暴涨暴落,破坏性较大 2. 缺乏水文观测资料 3. 流量小,洪水历时短暂 4. 暴雨是形成洪峰流量的根本原因
6
小流域水文特征
洪水暴涨暴落,破坏性较大
7
有关水文的基本术语
26
径流形成法
在降雨的蓄渗阶段,水量全水泵于植物截留、地表坑洼蓄 渗及地表土壤吸收中,地面无径流
h 0 H k z
其中: h ——地面径流厚度(mm)
H k z
——累计降雨量(mm) ——土壤吸收厚度(mm) ——地面坑洼蓄渗、植物截留及土壤吸收的厚度
27
径流形成法
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土壤吸水逐渐饱和,吸水能力也随之减 弱,部分雨水开始存留在地面起伏不平的坑洼中。 径流厚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降雨量与这段时间的雨量损失之差
h H k z
为计算方便,我国暴雨分区的径流厚度表按z=0编制,即
h H k
28
径流形成法
曲线OCA表示降雨过程曲线既H=f(T)函数曲线; O’CB表示土壤吸水曲线。 两曲线的切点C表示单位时间内降雨强度和单位时间内下渗强 度相等的点。这时地面径流开始形成。 C点以上,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面径流不断增加。 到A点后,达到最大值。 从地面径流形成,到径流厚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叫汇流时间, 用t表示。 C’B’曲线为与CB曲线间隔为z的平行线。 交点C’表示草木充分湿润、坑洼填满、径流开始下泄的时间。 为简化计算,通常假定降雨过程是等强度的,则OCA曲线变 为直线。
其中:Q p ——规定频率为P时的洪峰流量(m3/s)
S p ——频率为P时的雨力(mm/h)
——损失参数(mm/h) n ——暴雨递减指数
——汇流时间(h)
A ——汇水面积(km2)
20
损失参数
北方多采用: 南方多采用:
K1S p 1
K2 S p 2 A

其中:参数 K1 , K 2 ,
31
三、径流形成法计算公式
1. 经验公式:根据实践经验建立径流流量与径流因素函
数关系的公式
2. 成因推理公式:根据径流形成的因素和条件,通过
分析、推理而建立的径流流量与径流因素函数关系的公 式
径流成因推理公式计算繁杂,实用性差,生产上一般多用 径流成因简化公式和经验公式。
径流形成法计算公式主要适用于汇水面积A≤30km2的小流 域
9. 雨量:在一段时间内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液态降水量, 通常用雨量计或通过观测测定。 10. 设计流量:与设计洪水频率相应的流量。
9
水文计算方法
1. 根据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
适用于有实测的流量观测资料时,一般按水文统计的频率 分析方法来确定设计流量。
2. 无流量观测资料时推算设计流量
适用于无实测的流量观测资料时,可利用调查的反映或影 响洪峰流量的各种因素,建立计算公式,推算设计流量。
(4)根据理论频率曲线求算设计流量。
11
根据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
本方法基于对已观测资料进行频率分析和水文计算,必须 有稳定可靠的水文观测资料,一般要求实测年份在20年以 上。 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Qp K p Q
其中: Q p ——设计流量
Q ——洪峰流量均值
K p ——设计频率的模比系数
12
一、原理及步骤
1. 原理 运用成因分析与经验推断相结合的方法,从实 测的暴雨资料入手,应用地区综合分析方法来分析 暴雨资料和地区特征关系,从而间接地推求设计流 量,它是一种半理论半经验的计算方法。
15
4-2 暴雨推理法
一次暴雨降雨量在满足了植物滞留、洼地蓄水和表土储存后, 当后续降雨强度超过入渗能力时,超渗的雨量将沿着坡面汇 流进入河网。 决定小流域洪峰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有降雨量、降雨强 度、降雨的时空分布和下垫面(如植物滞留、洼地蓄水、土 壤蒸发、入渗、汇水区的大小、形状、坡度)等。 暴雨推理法把汇水区上的产、汇流条件概括简化,并引入一 些假定,从而建立起主要因素和洪峰流量之间的推理关系或 经验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定量其参数,最后得到实用计算 公式。
3
4-1 小桥涵水文计算概要
一、小流域水文特征
小桥涵水文计算的任务,主要是计算并确定小桥涵 的设计流量,设计流量则是确定小桥涵孔径、类型 及建筑形式的主要依据。 小流域,通常是指汇水面积小于100km2的小型沟、 谷。
4
4-1 小桥涵水文计算概要
根据设计流量的大小,小桥涵形式的一般选用顺序是: 圆管涵→盖板涵→拱涵→小桥。 设计流量在10 m3 / s 左右时,一般宜采用圆管涵,如路堤高 度不能满足圆管涵的要求,则宜采用盖板涵; 设计流量在20 m3/ s 左右时,若路堤能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 要求,则宜采用盖板涵; 设计流量在20 m3/ s~ 80 m3 / s,特别是当路堤较高时,更 宜采用拱涵; 流量不小于80 m3/ s~ 100 m3/ s 时,适宜采用小桥。 但由于涵洞与小桥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因此,有时流量虽大, 在泥砂、漂流物较少,不受路堤高度限制,而上游又允许积 水等情况下,可以采用多孔涵洞来代替小桥,但孔数不宜超 过3 孔~ 4 孔, 以免各孔流量不均造成涵洞淤塞、失效。
32
1. 径流成因简化公式
Qs (h z ) A
其中: Qs ——设计流量(m3/s) 面积查附表1-8
3 24 5(来自3 /s) ——地貌系数,根据地形、主河沟平均纵坡、汇水
A ——汇水面积(km2) h ——暴雨径流厚度(mm),根据桥涵位置的暴雨
分区(查附表1-7)、公路等级相应的设计洪水频率(表1-6)、 汇水区土壤吸水类属(查附表1-9或1-10)和汇流时间(查附 表1-11 )四个因素查附表1-12 n
17
2. 方法和步骤
( 1 )根据桥涵位置所处不同地区查雨力等值曲线,确定 频率为P的雨力SP; ( 2)确定汇水区几何参数:汇水面积 A(km2),主河沟 长度L(km),主河沟平均坡度 I (‰); (3)计算损失参数M和汇流时间τ; (4)按公式计算设计流量Qp
18
二. 计算公式
1. 交通部公路科研所推理公式
22
二. 计算公式
2. 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Ⅰ 经验公式Ⅱ
Q p S p A2
m
Qp C S p A3
其中: S p ——频率为P时的雨力(mm/h)
——损失参数(mm/h) ——地貌系数,查附表1-5
m, 2 ——指数,查附表1-5
c, , 3 ——系数、指数,查附表1-6
A ——汇水面积(km2)
23
暴雨推理法的资料收集
① 汇水区汇水面积测量 ② 主河沟长度及平均坡度测量
③ 土壤植被种类调查
④ 主河沟河床地质调查
24
算例
P61
25
4-3 径流形成法
一、径流的形成
原理:径流形成法是从分析汇水区形成和影响地面径流的因 素(如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土壤类型、地形等)着手,建 立这些因素与设计流量的函数关系,求得设计流量。 为便于研究,通常将降雨过程分为流域蓄渗、坡面漫流、河 槽集流及消退四个阶段。 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并非全部降雨都流入桥涵,而有一部分 水流消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土壤入渗及蒸发等,这部分消 耗的雨量称为损失,损失后剩余的雨量称为净雨。 净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表水流称为地面径流。 地面径流的大小用径流厚度(mm)表示,它与降雨强度的量 纲相同。 吸入土壤中的水流,遇到不透水的地层,可形成地下径流。
(2)根据暴雨成因的原理推算设计流量 根据暴雨的大小和影响洪峰流量的因素分析,建立流量公 式计算设计流量,通常有两种方法:暴雨推理法和径流形 成法。 按暴雨成因推算设计流量是公路小桥涵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13
主要的水文计算方法
1. 暴雨推理法
2. 迳流形成法
3. 形态调查法
4. 直接类比法
14
4-2 暴雨推理法
8
有关水文的基本术语
6. 洪水:指流量大,水位高且具有一定灾害性的大水。它 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三大内容,统称洪水 三要素,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7. 流域面积:指流域分水线与河口断面之间所包围的平面 面积。小桥涵的汇水面积,则是指流域分水线与小桥涵处 断面之间所包围的流域面积。 8. 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