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电器元件布置图举例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电器接线图:表示电气设备或装置连接关系的简
图,用于电气设备安装接线、电路检查、电路维修 和故障处理。
➢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器元件布置图编制 ➢同一电器元件的各部件必须画在一起。 ➢表示出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的相对位置、项目代号、端子 号、导线号、导线类型、导线截面积、屏蔽和导线绞合等情 况 ➢与电气原理图和电器元件布置图配合使用
•4.电动机的制动
•反接制动 •能耗制动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一、启动、点动和停止控制环节 •1、单向全压启动控制线路
•三相鼠笼异步电机
•优点:它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而且 坚固耐用,惯量小,运行可靠,很少需要维护, 可用于恶劣环境等优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 广泛的应用。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一、电气原理图
•它是为了便于阅读与分析控制线路,根据简单、清晰原 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而成的图样。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一)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基本原则是按电路画图
•1. 由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回路组成。
•主电路包括从电源到电机的电路,是强电流通过的部分, 一般由QS、FU、FR的热元件、KM主触点和电动机组成, 用粗线条画在原理图的左面。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 基本规律改
2020/12/10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电气控制线路
•定义: •即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指由按钮、继电器、接触器,熔 断器、行程开关等低压控制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控制线 路。
•作用: •实现对电力拖动系统的动作的控制和保护
1)元件线圈的得电和失电:分别用 “√”和“×”作为元 件文字符号的上角标。
2)元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分别用 “+” 和“-”作为 元件文字符号的上角标。
3)分析控制线路的动作序列时,一般按电路从上往下,从 左至右的顺序表述各元件的状态。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三、顺序控制环节(联锁控制)
•V •U •M •W
•~3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三相鼠笼异步电机全压起动的工作原 理
•× •× •× •QF
•断 路 器 : 主 要 用 于 低 压 配 电 电路不频繁通断控制,在电路 发生短路、过载、欠压和漏电 等故障时能分断故障电路。
•V •U •M •W
•~3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P75 :题2-2 下列各图能否实现点动和连续控制?为什么?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电动机启动、停止控制电路补充
•3、起-保-停控制电路
•按下启动按钮后,控制回路自保持,设备运行;按下停 止按钮后,设备停止。
•下图所示是两个典型的启-保-停控制电路
•SB 1
•(b) 带旋转开关SA的点动控制线路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d) 用复合按钮SB3实现点动的控制线路 •(c) 利用中间继电器实现点动的控制线路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思考
•以下控制电路能否实现既能点 动、又能连续运行
•SB1 •SB2
•KM •FR
•KM
•不能点动!
•SB3
•三相交流电源引入线采用L1、L2、L3标记(分别对应以前 的A、B、C三相,即对应色标黄、绿、红),中性线为N, 接地端为PE。电源开关之后的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分别按U、 V、W 顺序进行标记。 •直流回路:正电源回路采用“1”标记;负电源回路采用“2” 标记。
•(2)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中,连接在一点上的所有导线具 有同一电位,因而标注相同的线号(通常在线圈、指示灯等 以上线号标奇数,线圈、指示灯等以下线号标偶数)。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5. 所有电器的图形符号均按无电压、无外力作用下的 正常状态画出,即按原始状态绘制。 •6. 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各元件一般应按动作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7. 尽可能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两线交叉连接时的 电气连接点须用实心圆点标出。可拆接或测试点用空心 圆点表示。
•可逆:指电动机做正转或反转运动 •可逆控制的应用: ➢机械设备的正向和反向运动、 ➢电梯上下行、 ➢机床工作台前进和后退、 ➢起重设备的上下运动等。。。
•图2-5 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控制线路 •(a)主电路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正转按 钮
•正转接触 器
•KM1 和 KM2 同 时闭合会造成电 源短路!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二)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的上方设有用途 栏,用文字注明该栏 对应下方电路或元件 的功能。
图区编号表示图面 划分的各个区域,一 般写在图的下部(1, 2,3等);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三)符号位置的索 引
•电气原理图中用符号位置索引来表示接触器和继电器线圈 与触点的位置,索引表位于电气原理图中相应的线圈的下 方,给出触头的文字称号,并在其下面注明相应触头的索 引代号,接触器和继电器及其相应的从属关系图如下:
• 两台电机都起动之后,要使电机停止运行,可如下操作:
• 按下SB1-→KM1×→KM1- 主触点释放脱开,M1停止运转。
• ↘→KM2×→KM2- 主触点释放脱开,M2停止运转。
•KM
•V
•U •M •W •~3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三相鼠笼异步电机直接启动控制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QS
•~
•KM
•K
M
•只要控制交流接触器线圈电路
•V
的通断就能控制电机的起停。
•U •M •W
•~3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一、启动、点动和停止控制环节 •1、单向全压启动控制线路
•三相鼠笼异步电机全压起动的工作原 理
•QS
•KM
•接触器:用来频繁接通或断开电 动机或其他设备的主电路,每小时 可开闭好几百次。
•V •U •M •W
•~3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三相鼠笼异步电机全压起动的工作原 理
•QS •当接触器的常开触点(KM) 闭合,电机接通电源开始转 动; •当接触器的常开触点(KM) 断开,电机停止运行。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2. 电气原理图表示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 电气元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而不考虑电气设备的实际 安装位置和实际接线情况。
•3. 按GB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各电器元件。
•4. 属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分(如接触器的线圈和触 点)按其功能和所接电路的不同分别画在不同的电路中, 但必须标注相同的文字符号。 •若有多个同类电器,可在文字符号后加上数字序号, 如SB1、SB2等。
•自锁环节
•KM
•自锁:这样利用输出信号KM 本 身的联锁来保持输出,又称“自保 持”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2、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线路
• “一按(点)就动,一松(放)就停”的电路称为点动 控制电路。 这种控制方法常用于电动机检修后试车或生 产机械的位置调整(如机床上的手动调校控制)。
•(a) 最基本的点动控制线路
•特点: •线路简单、便于掌握、价格低廉等,多年来在各种生产机械 的电气控制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2.1 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
•电气控制线路图: •用以描述电气控制设备电气原理及安装、调试用的 工艺性图纸。
•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分类 : •1、电气原理图,2、电器元件布置图,3、电气安 装接线图
•自
•.
•. •. •KM1 •SB3
•KM1 •KM2

•无
•断

•KM2

•(c)互锁控制线路
•按下SB2
•电机正转 • 缺点: •改变转向时必须 先按停止按钮SB1
•解决措施:在控制电 路中加入机械互锁, 形成多重互锁控制
•利用接触器的触点实现联锁控制称电气互锁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多重互锁控制:
•两台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2) 控制电路
•KM
•a) 先M1,后M2顺序起动,同时停车
2
• 按下SB2+→KM1√→KM1+ 主触点吸合,M1起动。

↘→KM1+ 辅助常开触点吸合,自锁。
•(a)

↘→ 按下SB3+→KM2√→KM2+ 主触点吸合,M2起动。

↘→KM2+ 辅助常开触点吸合,自锁。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电气安装接线图举例
•1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2.2 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基本环节
•直接起动 •1.电动机的起动 •降压起动
•软起动
•2.电动机的运行
•点动 •连续运行 •两地控制 •往返运行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3.电动机的调速
•有级调速 •无级调速
•SB1
•机械互 •SB2 锁
•KM2 •KM1
•按下SB2
•KM1 •SB3
•KM1 •KM2
•电气互锁
•KM2
•(d)采用复合按钮的互锁控制线路
•KM1得电 •电动机正 转
•改变转向只需按 下复合按钮SB3
•这种利用电气互锁和机械互锁实现的控制称多重互锁。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改
动作序列图介绍
用电设备的实际位置,是电气控制设备制造、装配、 调试和维护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