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公审驴2

包公审驴2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断案故事——《包公审驴》。

2.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3.我们还学习了什么?
(1)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为换驴——审驴——找驴三段。

(板书:换驴——审驴——找驴)
(2)我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A,包公为什么审驴?B,包公怎样审驴的?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包公为什么审驴?)。

包公为什么审驴呢?请你快速浏览换驴的部分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请你划出分别描写两头驴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好驴: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不管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课件)
这头驴好在哪?王五喜爱这头驴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穷人,唯一,亲手,悉心照料。

)想像王五还会为这头驴做些什么?
所以,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课件)
是呀,王五的驴是多么漂亮,王五为拥有这么一头驴是多么自豪呀。

可是,驴被换走了,代替它的却是什么样的驴呢?谁来读一读文章。

坏驴: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课件)
王五曾经__________,但是现在_______________.
直接说驴被换走了就行呗,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头难看的驴的样子?
这种对比描写是为了使好与不好两个方面的特点更加突出,为下文审驴做铺垫。

(2)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

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审驴部分。

(1)指名读3——9自然段。

(2)你觉得文中的包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足智多谋)
(3)做批注:勾画出能表现出包公足智多谋的语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感受与疑问。

(4)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

咱们按顺序来说一说,你画出了哪些句子。

对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
A.“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

”这是对包公表情的描写,他想了些什么?
包公此时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他把惊堂木一拍,()地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谁还能找到文中包公的语言描写读一读。

(课件出示)
B.文中除了对包公的正面描写能够突出包公的足智多谋,对其它人的侧面描写更加精彩,谁找到了?
“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衙役们和围观的人心里想了些什么?体会衙役们和群众的痴笑与包公的区别。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从侧面描写了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王五的急和恼反趁出包大人的镇定自若与
足智多谋。

C.侧面描写:“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来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的词义,反映人们对这场官司很感兴趣,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很高。

(5)我们通过对包公表情、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以及对周围其它人的侧面描写感受到了他的足智多谋、遇事冷静。

希望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够用这样的描写方法,使文章能够更加精彩。

齐读故事结果。

最终包公通过审一头驴抓到了小偷,孩子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抓到小偷的吗?
3.找驴的启示
(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2)想一想那个小偷被抓以后见到了包大人会说些什么?
(3)看来有聪明的头脑和超人的智慧是不错的,但要把它用在正途上,用在为别人谋福利上,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的聪明变成罪恶。

(4)我觉得审驴与找驴的过程十分有趣,我们来把它排成课本剧好吗?
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①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②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添加语言。

③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④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四.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雷锋小学王宇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

在备课时,我就不想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上,而是把更多时间去琢磨这节课我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

我将目标初步定为三项:1.体会对比描写的妙处。

2.体会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妙处。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和思辩能力。

在本节课后,我觉得这三个目标均很好地完成了。

1.尊重文本,注重生成。

语文不能脱离开文本,我带领学生紧紧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读懂的层面,而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与质疑。

比如:比如我在让学生体会王五的好驴有多好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王五很喜欢这头驴的词语,孩子们找到了“唯一”“亲手”“珍宝”等词语并说明了理由。

有这样的铺垫就不怕学生理解不了王五为什么把驴当做宝贝一样爱护了,也顺水推舟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2.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什么叫语文味?我也说不太好,这是一种感觉。

语文课不是思品课,不能只注重情感目标而忽视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落在了知识目标上,在掌握知识目标后,再指导学生悟情朗读。

如:我在讲解审驴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找出能够表现包大人足智多谋的句子再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妙处,从而明白包大人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与形象,突出其正面性格特征,并将包公的公正严明与王五和小偷相比较。

使学生在对比中即明辨了是非也学会了这样的描写方法。

3.我的遗憾
如果说我也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在“课本剧”与“小练笔”中选择了课本剧。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
我更喜欢“小练笔”的实在。

开始在设计此课时,我设计了当包大人找到小偷后,小偷会对包大人说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接触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来把当时的情境再现一下。

但和“课本剧”相比较,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形式,所以,我把这个环节放在了课后的作业布置。

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还很长,做课与否我都是在给学生上课,也是在给自己上课,每一堂课都是我梦想实现的一个坚实台阶。

我要稳稳地踏上这一级级台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一见到山顶美丽的景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