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与期限新PPT课件
2、便于及时收集证据,利于法院正确地处理民事纠纷。 3、保护真正的权利人免于证明的困难。(取得时效:解决
所有权证明的困难;消灭时效:避免履行了债务的债务人 因丢失清偿证据带来的重复清偿) 4、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发挥财产的利用效率。 5、时效制度的副作用是保护了一些不法的无权利人。
时效制度的副作用
通风、噪音妨害消除请求权 6、基于储蓄存款、债券而发生的债权请求权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 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 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 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 权。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1、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所有权确认等物权请求 权
2、基于身份关系发生的请求权,如抚养费、赡养 费请求权,离婚、解除收养关系请求权
3、人格权侵害而产生的非金钱请求权,如停止侵 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请求权
4、基于财产共有关系发生的共有物分割请求权 5、基于相邻关系发生的请求权,如通行权、采光、
否定说的理由
1、物权的内容是支配权,适用诉讼时效会产生权 利的归属和物的实际占有的永久性分离,不利于 社会生活的稳定;
2、债权具有积极性,物权具有消极性,物权只有 在遭受侵害时才需要积极主张。适用诉讼时效会 导致侵害物权的投机行为。
3、物权侵害具有持续性,时效起点难以确定。 4、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可能导致权利尚未消
时效的分类
一、传统大陆民法上的时效分类 根据引起时效发生的事实状态以及由此导致的法律效果 的不同,时效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诉讼时效)。
1、取得时效: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持续达到法定期间, 发生占有人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效果。
2、消灭时效: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 期间,发生权利效力减损或消灭的法律效果。
李开国教授对此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这个创记录的 太短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适用至今日,我国的许多债权人 都受到了损害,其中受害最为惨重的莫过于几家国有商业 银行。更为严重的是,这个太短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恶 劣影响已经通过司法实务扩散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对我 国经济生活中信用低下的发展势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你曾在法庭上见到权利人力求证明曾向义务人行使过 请求权的着急的模样和义务人一一否认的无赖嘴脸,权利 人败诉时的愤慨和义务人胜诉时的洋洋自得,你就会深深 地感到这个太短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正在践踏着市民神圣 的私权,正在蹂躏着人间的正义,正在强奸着对市民社会 和市场经济最可宝贵的诚信。”
二、我国的时效制度 《民法通则》只规定了消灭时效,民法典草案规定了取得 时效和消灭时效,但物权法未规定取得时效。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一、有关诉讼时效适用的范围(客体)的不同立法 1、适用于债权及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日); 2、适用于各种请求权(德); 3、适用于诉权(法) 各国对作为支配权的物权一般不适用诉讼时效
三、时效的援用(《诉讼时效解释》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 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 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时效制度的意义
1、稳定法律秩序,对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而产生的信赖予 以保护。(取得时效:因长期稳定的无权占有而产生对于 本权的期待;消灭时效:因长期的无请求而产生对债务免 除的期待)
灭而诉讼时效届满,发生权利空洞化。不动产所 有人有权但不能行使,反而要负担赋税义务,而 占有人可以不返还却无法获得权利。我国没有取 得时效制度,问题更大。
肯定说的理由
1、物权请求权相对独立于物权,以特定人的 特定给付为标的,与债权请求权相同,不 应区别对待;
2、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是不保护“在权利上 睡觉之人”,不适用诉讼时效会导致物权 人滥用权利,不利于交易安全;
3、对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否定说认为不适用诉 讼时效。肯定说认为要区分登记的财产和非登记 的财产,登记不动产不适用,没有登记的不动产 和动产适用诉讼时效
学者物权法草案的规定
人民大学草案 1、“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2、返还原物的请求权经过20年诉讼时效而消灭 3、排除妨害和消除危险请求权诉讼时效自权利人
物权请求权和诉讼时效
▪ 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 效《物权法》没有规定
▪ 关于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存在争议。否 定说认为,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这是 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的最大区别,也有利于 充分保护物权人的物权。肯定说认为,物权请求 权也应该适用定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3、适用诉讼时效的弊端,债权请求权也存在, 并非物权请求权特有。
折中说
1、对于确认物权,多数认为不应适用诉讼时效, 因为物权尚未确定归属,难以计算侵害发生时间;
2、对于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是否适用诉讼时效有 分歧。否定说认为:既无法确定诉讼时效的起算 点,也会得出诉讼时效一旦经过,加害人有权继 续妨害、继续危险的悖论(物权法草案中规定这 两种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时效的概念和特点
一、时效的概念:一定的事实状态(占有财产或权利不 行使)持续经过一定的时间,从而导致一定的法律 后果(当事人取得权利或权利失去法律保护)的法 律制度。
二、时效的强制性:当事人不得排除时效的应用;时效 期间不得由当事人协议变更;时效利益不得预先抛 弃;(《诉讼时效解释》第二条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 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 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二、我国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采请求权说 1、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债权、侵权行为之债、无因 管理和不当得利之债等产生的请求权 2、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有争议。肯定意见 (德);否定意见(瑞)。我国也有争议,有人主 张部分适用(如恢复原状请求权适用) 3、人身权请求权。侵害人格权或身分权而产生的赔偿 请求权应适用,但非财产上的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 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