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大学校园的格桑花——记电气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吕琛的爱心行动吕琛同志是电气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兼任该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该同志2003年来校工作后,工作踏实认真,责任感强,坚持教书育人,深受学生喜爱。
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余,吕老师一直在平时的生活中默默坚持着做好事做善事,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近几年吕琛先后参与和组织的爱心活动有二十余起,把一片爱心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体现出一名人民教师的博爱之心和高尚情怀。
真情助学显爱心吕琛有一颗博爱的心,十分关注困难群体,只要是她看到的、知道的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她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尤其是困难学生。
2007年,她通过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捐助了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的一个小女孩。
2008年,经朋友的介绍,吕老师在网上加入了“芜湖民间爱心群”这样一个民间爱心组织,从而把她的助人活动带入一个新阶段。
每一次的助人活动都给她带来新的感受和人生体验。
给她感触和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活动是结对帮助繁昌县孙村困难学生刘同学。
那是2009年的2月,新学期开学前,爱心群组织给群结对的贫困学生们送助学款。
助学活动一直是芜湖民间爱心群的一个常规的重点活动项目,活动内容包括:贫困学生资料的搜集、核实、发布,帮助群友和贫困学生之间建立一对一的结对关系,结对后的孩子主要由结对人予以资助,并要求结对人每学期开学前将助学款按时送给受助人。
除了这些,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群里还会统一组织把被资助的孩子全都接出来,给他们安排一次一天游的活动,让这些平时几乎没有机会出来玩、出来吃的孩子们在那一天彻底享受一次对于他们来说无比“奢侈”的生活。
可能因为自己是当老师的缘故,吕老师对群里助学这一块特别的关注,在知道当时群里资助的小孩中有一个是繁昌县孙村的,暂时还没有群友结对以后,她就很想去看看这个孩子。
对于暂时还没有被结对的孩子,助学款都是由群里的爱心基金提供的,由有时间的群友去上门送款,于是,吕老师报名参加了此次去繁昌的送款活动。
在去的路上,吕老师从同去的老群友那里得知了这个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小孩姓刘,当时在孙村中学上初二,家里还有个姐姐,从小失去了父亲,由母亲一人将他们姐弟俩带大。
群里是于2007年得到这个孩子的资料,经过核实以后,发现家里情况确实特别困难,母亲一人拉扯大两个孩子,群友们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他们一家人还住在一个破旧的茅草房里。
在被纳入群资助的对象后,由于距离实在太远,不方便群友的结对,所以一直由群集体资助。
那天到了他家之后,刚开始家里没有人。
因为他家当时也没有电话,所以群里没有办法事先通知。
有好心的邻居告诉群友们他妈妈去上班了,刘同学好像是去学校报名去了,群友们问了她妈妈上班的那个服装厂的地址,正准备去找他妈妈,却在路上碰到了报名回来的刘同学和他的姐姐,他的姐姐是陪他去报名的。
这是吕老师第一次见到刘同学和他的姐姐,姐弟俩都瘦瘦的,姐姐很白,很清秀,弟弟偏黑,显得较内向,话不多,但还挺爱笑的,看到群友们后一直都在笑。
后来听老群友说,原来的刘同学可不是这么爱笑的,很内向很忧郁,现在已经开朗很多了。
跟着姐弟俩再次回到他家,他家的房子那个时候已经是重新翻修的水泥房子了,好像是村里和亲戚们帮忙给翻修的。
进到他家里,第一印象很宽敞很干净,宽敞的原因是东西太少,没什么家具,更没有家用电器。
在刘同学的房间里,吕老师注意到了挂在墙上的一张张奖状,都是刘同学的,语文比赛第一,数学比赛第二,同去的老群友们看了都很高兴,说这孩子很懂事的,学习一直都还不错。
那次去,吕老师和群友们还高兴的听到一个好消息,就是刘同学的姐姐考上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看着这么优秀懂事的两个孩子,吕老师在心里对他们的母亲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可以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这两个孩子教育的这么好?但可惜那一次,吕老师没能见到这位伟大的母亲。
从孙村回来以后,吕老师就想要结对刘同学,但是距离确实是一个问题,后来吕老师和群里的另一位群友一起共同结对了刘同学。
在后面近两年的资助中,吕老师每学期都会在新学期开学前将助学款送到刘同学的手上,每次去还会给刘同学带一些食品和学习用品,关注刘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看看他还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帮助。
每年过年前,吕老师和另一位结对群友还会去看望刘同学和他的家人,给他们带去新年的祝福;每年的六一活动,吕老师都要早上5点钟起床出发去繁昌孙村接刘同学到市里参加群里组织的六一手拉手一天游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吕老师还得再花上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把刘同学送回家,等吕老师自己回到家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但是看到刘同学脸上开心满足的笑容,吕老师觉得那一天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毕竟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一些正常家庭的孩子能享受到的一些物质上的快乐以及在眼界上的开拓,对他们是不可企及的!在这两年的资助过程当中,吕老师也发现这是非常可敬可爱的一家人!他们每次去看望刘同学,他妈妈都会对吕老师和另一位结对的群友非常的热情和感激,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他妈妈每次都要煮点鸡蛋,或者拿一些自家炒的瓜子花生什么的给他们带上,虽然吕老师和她的群友从来没有接受过,但是每一次她们都会被刘同学母亲的朴实、真诚所打动。
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刘同学和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对他们抱怨过家里的情况不好,生活有多困难多不容易,每次见面,他们一家人的脸上都是笑盈盈的,根本没让人觉得他们的生活其实是有多苦多难,每次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都是感激的话语,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
如此自立、自强、乐观、积极、懂得感恩的一家人,对于吕老师来说,与其说是她在资助刘同学,更多的却像是他们一家人在教育和感动着她,让她从这一家人身上学到也领悟到了太多生活的道理!2010年8月的某天,吕老师收到了刘同学发来的一条短信,说他考上了繁昌一中的高中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吕老师竟然忍不住的热泪盈眶,她实在是太激动太高兴了,为刘同学,为他的妈妈,也为了她自己!能够看到自己帮助的孩子的成长并且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化,这种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那一刻,她觉得是老天厚待了她,让她有幸认识了这样一个孩子,这样一个母亲!2011年,由于群里新加入了家住在繁昌县的群友,考虑到他们对于刘同学的帮助会更加方便,由群里协调和安排,吕老师结束了和刘同学的结对。
但是在她心里,始终会牵挂着这个孩子。
在2011年的六一活动以及今年年初的协会揭牌仪式上,吕老师又看到了刘同学,很高兴的发现他又长高了,身体似乎也比以前壮实了一些,通过聊天,她知道刘同学现在一切情况都很好,她也觉得很欣慰!倾情助老暖人心吕老师经常关心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努力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经常参与和组织助老活动,每年两次的慰问麻风村老人的活动一直在坚持。
麻风村里的那些老人都是早年的麻风病患者,侥幸被治疗好后,也都落下了残疾,没什么生活自理的能力,所以政府就为他们盖了一座疗养院,让他们住在里面。
现在这些患者都已经老了,却没有什么家人和后人,他们只能孤单的生活在那个疗养院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芜湖民间爱心群的群友们在得知了有这样一群老人以后,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让这些老人的晚年过得不那么孤寂和落寞,于是从2006年8月8号开始,芜湖民间爱心群坚持每年两次去看望这些老人。
吕老师是于2009年开始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的,到现在已经和群友们去了7次了。
由于有政府的资助,这些老人在生活上基本没太大问题,吕老师和群友们去只是陪老人们说说话、唠唠嗑,问问老人们有什么需要的,跟老人们说说外面的事情。
去的次数多了,老人们都认识吕老师和他们这些群友了,每次看到他们都非常开心非常高兴,就好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们一样!但让吕老师和群友们感到难过的是,疗养院的这些老人在一个个的减少,今年年初去的时候,发现又少了一个老人,问了其他人才知道他在年前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了,现在麻风村疗养院的老人们已经只剩下6个了,06年爱心群第一次去看望他们的时候是11个老人。
悉心助残哺未来吕老师十分关注残疾孩子,经常到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给予他们母爱般的关心和帮助。
把有限的力量放在真正的弱势群体,放在不被人关注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身上,是芜湖民间爱心群一直以来的做事态度,麻风村是这样,芜湖市第二福利院也是这样。
芜湖市现在有两个儿童福利院,第一福利院在清水,第二福利院在南陵县。
相比较这两个福利院,由于第一福利院离市区较近,所以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平常去那里看孩子的人也很多,但是南陵的那个第二福利院就不是这样了,因为离市区比较远,并且通往那里的路也一直都很不好走,所以平时去关注和看望那边的孩子的人很少。
芜湖民间爱心群也是从2006年年底开始,对清水福利院坚持每年两次的慰问活动。
刚开始的时候,那边的物资也比较缺乏,群里面每次去还要给他们带去米、面、油、奶粉、尿不湿等等生活用品和儿童必需品,近两年,慢慢也开始有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群体关注到了那里,政府也对第二福利院加大了资助的力度,所以群里后来再去的时候,就没有更多的在物质上进行投入了,而是一如既往的从感情上对那里的孩子进行投入。
每个第一次去的新群友,尤其是女群友看到那些孩子,基本上都会落泪。
因为在那里的孩子大多都是残疾儿童,各种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残疾,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会被遗弃。
吕老师第一次去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也被震惊了,虽然她还不是个母亲,但是看到那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被父母遗弃,并且要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她不禁觉得老天爷有时候真的太不公平了。
每次去福利院,吕老师和群友们会在保育员阿姨的协助下,给孩子们喂喂饭或者小的零食,带着他们一起玩一玩,但都只是对里面相对来说比较正常的小孩,有严重残疾的小孩是没办法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的,吕老师和群友们只能心里酸酸的看看他们,同样觉得很无助,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们。
2010年4月,芜湖民间爱心群也开始了对市第一福利院的慰问活动,并于2011年9月将此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固定的活动,以半个月为周期(具体时间要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约定),定期去第一福利院做爱心义工,陪孩子们玩游戏,辅导已经上学的孩子的功课等等。
因为在慰问第一福利院的活动中,吕老师和群友们发现,虽然第一福利院在物质上基本上不缺乏,硬件环境也很好,但里面的孩子还是非常缺乏关爱,每次去,那里的孩子都跟群友们很黏糊,希望群友们能抱抱他们,带着他们玩,孩子们眼睛里透露出来的对爱的渴望让吕老师和群友们都觉得很揪心。
考虑到第一福利院比较近,比较方便开展长期定向的活动,所以吕老师和群友们最终决定定期去第一福利院看望和照顾这些孩子。
第一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说,虽然平时去他们那里做爱心活动的企业、单位、个人也比较多,但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像爱心群这样可以长期坚持定期去陪孩子们的组织,芜湖民间爱心群还是第一个,他们也表示欢迎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