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两性心理健康共42页

大学生两性心理健康共42页


问问中国大陆的父母们,有谁敢在自己的十几岁的孩子面前表达温情,跟不用说接吻
表现一点爱意。不过,对中国大陆人来说,接吻是性需求表达的前奏,而不是对温情
和爱意的深切表达。性在中国不是爱意和温情以及激情的表达,而只是动物本能的表
达,似乎和动物交配无二,充其量不过是代表着一种激情,无论是否有实际含义。如 果对性可以坦白而诚然接受的话,结果也会不一样的。
那么你认为自己什么时候拥有了
两性意识?
其实我们在儿童早期,与父母以及其 他社会关系之间的依恋,信任,交往方式 等特征,对成年两性情爱观念和方式的影 响和作用.
心理进展是一个连续不 断的推动过程,每种心理过程 和特点心理个性都是逐渐地、 不断地向高造诣进展。 我们 两性观也是不断发展着,逐渐 成熟。
个人都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很多时候只考虑自己、
不考虑别人。虽然谈恋爱是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但它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甚至是法律问
大学生两性心理发展

大学学生的性生理、性机能已达到成熟阶段,性意 识很暴躁。
由于我国性教诲较薄弱,而且性心理教诲滞后等缘故,许多学生没有
真正创建明确而健康的性心理,没有明确而理智地论处与异性间的关
系。在步入大学生活后远离家庭,无家长羁绊,得到最大的自由空间,
男女交往以及恋爱较为普遍,期待在学校中寻找或依附于对等学历的
好伙伴。但现在的学生拥有不够多的生活经验及经济独力能力,性心
理的进展因社会化过程推迟而处于匮乏成熟阶段,恋爱往往有很多是
溃散的。而因失恋导致的失态、失志,因性盲目导致的性交往的困扰
等问题,必定影响学习。
(2)发现当代大学生两性观
调查一
一个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调查显示了这样一 个结果:13%的人坦言有过性行为,其中以男生 居多。62%的学生同意只要是和相爱的人,可以 发生婚前性行为。并且85%的学生认为,已经发 生性关系的男女不一定非得结婚,对此男生、女 生意见一致。62%的同学认为珍视贞操是对人性 的压抑,在这一问题上,女生所占的比例大于男 生的比例。71%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得知未来伴侣 曾和他人发生性关系后,仍会与之结婚。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放映 (8)结束语
(1)谈谈两性心理的发展
个体心理进展分为以下几个期:
(1) 乳儿期(出生-1岁); (2) 婴儿期(1岁-3岁); (3) 幼儿期(3岁-6岁); (4) 童年期(6岁-11岁); (5)少年期(11岁-14岁); (6) 青年期(14岁-25岁); (7) 成年期(25岁-55岁); (8) 迟暮前期(55岁-65岁); (9)迟暮期(65岁前景)。
大学生该如何面 对两性问题 • 哥,咋知道 (⊙o⊙)?问心理 健康协会呗!
• 寻找大学生在对待两性问题上的弊端,促 进大学生正确认识两性问题,谨慎交友方 式和方向。
活动流程:
(1)谈谈两性心理的发展 (2)发现当代大学生两性观 (3)抽奖环节 (4)挖掘学校,社会及国家如何对待大学生的两性
观 (5)错误两性观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6)倡导良好健康的大学生活

性在中国人的儿童时代,可称为,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
国社会给中国儿童一个丹麦童话的世界,给了安徒生先生的地下灵魂一个完美的答复。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童话的内容。而性作为中国人的丑恶对象,肯定不能纳入童话的
内容了,因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作为谦谦君子,性可不是拿得上台面的对
象。于是中国小朋友,经常会问自己的父母,自己是怎么来的,看看父母的答案吧,
.国家对大学生谈恋爱由“明文禁止” 到“不提倡、不反对”,态度上有了明 显地转变,甚至对大学生在结婚问题上 也已“解禁”,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 人身自由,谈恋爱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
益。
(5)错误两性观的形成原因及 其危害
形成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问题

有些大学生明显缺乏使命感,不知道上大学
的真正目的。无论对国家、社会和集体,还是对
• 开始 奖品
(4)挖掘学 校,社会及国家 如何对待大学生 的两性观。

性对于中国人来说,尽管已是21世纪了,仍然是洪水猛兽。而提起性的人更是淫
荡,放荡的代表。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中国人的性文化史也可堪称一
枝奇葩,但是,中国人却对性讳莫如深,不及东瀛一弹丸岛国来的干脆利落,理直气
壮,而且引以为傲。
材料一反映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大学生的婚恋观 对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 的贞操观在当代大学生中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许多 大学生的观念里,爱情不一定是婚姻的基础。
材料二三都说明了在当今的大中专校园里, 部分学生道德观念下降,特别是性道德现状堪忧。
WHAT’S YOUR IDEAS
• 你对大学生两性问题的看法

性在中国青少年中,可称之谓,犹抱琵琶半遮面。随着生理变化,知识的增长,
对性也是一知半解,性身体和性心理尚未成熟,而性知识更是半斤八两。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的现象呢。再看看,青少年中,同性群集成为正常现象,而异性相聚则成为茶
余饭后的谈资,街头巷议的嘘头,更有中国人的癖性-背后指手画脚更是大出风头。同
性相斥,异性相吸,在中国大陆,不再是真理,不再有科学涵义。怎么会这样呢?再
调查二
南京大学心理协会曾经作过一个关于“大学 生恋爱问题”的调查。结果是:99%的大学生承 认“在校期间有谈恋爱的经历”;81%的人“谈 了又分手”;63.2%的人“因寂寞而谈恋爱”; 只有0.3%的人“愿意结婚”。
调查三
福建教育学院等一些高校做了一个调查: 92%的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其中,27%的人 是为了显示对爱情的忠诚;26%的人是为了追求 情欲、快乐;25%的人是因为不忍拂了男(女) 友的意;10%的人以此作为个性成熟的标志。
除了,脸红,中国特有的羞涩之感外,给出的答案也是不着四六。这么一个科学而简 单的问题,中国人创造性的给出了这么多不符合马列毛邓主义的非科学答案。看看孩 子们天真可爱的眼神,中国父母的心态却有无数非天真可爱的状态,父母应该感到羞 耻,中国的教育家们应该为之感到惭愧,科技立国,这么一个科学的问题,居然不敢 名正言顺的提出来,何以立国。根源在哪,性是罪恶根源的中国特色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