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总结

土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总结


15
土的组成
土是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的混合物,常称土为 三相系。
固相:土的颗粒、粒间胶结物;
液相:土体孔隙中的水;
气相:孔隙中的空气。
16
土的组成
当土骨架的孔隙全部被水占满时,这种土称为饱和 土;
当土骨架的孔隙仅含空气时,就成为干土;
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上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的孔 隙中兼含空气和水,此时的土体属三相系,称为湿 土。 根据土的粘性分: 粘性土:颗粒很细; 无粘性土:颗粒较粗,甚至很大。砂、碎石、甚 至堆石(直径几十厘米甚至1米)
6
残积物
岩石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 在原地的碎屑物称残积物、残积土或残 积层。土壤层、残积层、风化岩层构成 完整的地表风化壳。 残积物不具有层理,其表部土壤层孔隙 率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残积层通常 为含碎石或砂粒的粘性土或碎石土、砂 砾土组成,其强度较高。
坡积物
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洗刷而向下搬运, 或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脚 处,成为坡积物。
17
土的组成
一、土的固相
土的固相物质包括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是构成土的 骨架最基本的物质,称为土粒。对土粒应从其矿物成分、 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来描述。 (一)成土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1.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的矿物碎屑。常见的原生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 石、辉石、橄榄石、石榴石等。 2.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 组成土的这类矿物主要有:黏土矿物 、次生SiO2 、 倍半氧化物。 3.可溶性次生矿物 4.有机质
18
黏土矿物
19
高 岭 石
蒙 脱 石
伊 利 石
20
土的粒度成分
土的粒度成分(size fraction)是决定土的工程性质的主要内 在因素之一,因而也是土的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 (二)土粒的大小和土的级配 粒组:把工程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某粒组的土粒含 量定义为该粒组的土粒质量与干土总质量之比 土的级配:土中各种大小的粒组中土粒的相对含量。
3
全新世Q4
新生代
地 质 年 代 表
第四纪Q 中生代
古生代
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 太古代
4
第四纪地质概述
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晚的一个纪,时间下限为200万年. 开展对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对人类的工程活动具有重 要意义。
地质年代 纪 世 全新世Q4 第四纪Q 绝对年龄 (万年) 1
晚更新世Q3
更新世 中更新世Q2 早更新世Q1
第3章 土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
1
外力地质作用与土的形成
地表岩石破坏 搬运 沉积
土的形成
2
土的形成--地质年代
地球到现在已有60亿年的历史 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 一般采用相对地质年代 主要依据: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变 相对地质年代单位 代、纪、世、期、时
与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相对应的地层单位
界、系、统、阶、带
海洋沉积物 风积物
冰碛与冰水沉积物
淤积土
风积土
冰积土
11
土的形成
土(soil)是覆盖在地表的没有胶结或弱胶结的颗粒堆 积物。是岩石在风化作用后经搬运作用或在原地 或在异地各种环境下形成的。 岩石风化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岩石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或受波 浪的冲击、地震等引起各种力的作用,温度的变化、 冻胀等因素使整体岩石产生裂隙、崩解碎裂成岩块、 岩屑的过程。
7
坡积土
残积土
8
洪积物
大雨或融雪水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山 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洪积物在沟口往往呈扇状分布, 称为洪积扇。分选程度较好、具层理、含夹层及透镜体。 一般可将洪积扇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主要由砾石、 卵石组成,强度高、压缩性小,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良好地基。 孔隙大,透水性强,不宜建坝。中部以砂土为主,下部以粘土 为主,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
12
土的形成
化学风化:岩体(或岩块、岩屑)与氧气、二氧化碳等 各种气体、水和各种水溶液等物质相接触,经氧化、碳 化和水化作用,使这些岩石或岩屑逐渐产生化学变化, 分解为极细颗粒的过程。 特征: 物理风化:量变过程,形成的土颗粒较粗; 化学风化:质变过程,形成的土颗粒很细。 对一般的土而言,通常既经历过物理风化,又有化 学风化,只不过哪种占优而已。
洪积土
9
冲积物
将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磨圆度、分选性好,具 层理构造。古河床冲积物的压缩性低、强度较高, 是良好的建筑地基;现代河床冲积物密实度较差、 透水性强,尤其不利于作为水工建筑物地基。
冲积土
10
湖泊沉积物
由湖浪侵蚀的碎屑物及入湖河流等搬运的碎屑物 经湖流和湖浪的搬运后沉积下来的物质称湖泊沉 积物。近岸带沉积物承载力高,远岸带较差。
我国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粒组划分标准:
10
73 200
5
第四纪气候与冰川活动
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频繁,冰川作用强烈。中国大 陆在冰川期间,海平面下降,渤海、东海、黄海均 为陆地,台湾与大陆相连,气候干燥、风沙盛行、 黄土堆积作用强烈。
第四纪沉积物
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海平面和气候变化频繁,使 得第四纪沉积环境极为复杂。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 间短,成岩作用不充分,常呈松散、多孔、软弱状 态覆盖于地表。按其成因可分为:残积物、坡积物、 洪积物、冲积物、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冰碛 与冰水沉积物、风积物。
寒冷地带,岩块或砂,物理风化,稳定。
14
土的形成
运积土:岩石风化后经流水、风和冰川以及人类活动等搬运 离开生成地点后再沉积下来的堆积物。又分为冲积土、风积 土、冰碛土和沼泽土等。 冲积土:由水流冲积而成;颗粒分选、浑圆光滑
风积土:由风力带动土粒经过一段搬运距离后沉积下来的堆 积物;没有层理、细砂或粉粒;黄土 冰碛土:由冰川剥落、搬运形成的堆积物;不成层、从漂石 到粘粒 沼泽土:在沼泽地的沉积物;含有机质、压缩性高、强度低
13
土的形成
土从其堆积或沉积的条件来看可分为:
残积土 河流冲积土 风积土 土 运积土 冰碛土 沼泽土 残积土 冲积土 无机土运积土风积土 土 冰碛土 有机土(沼泽土)
残积土:岩石风化后仍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特点:湿热地带,粘土,深厚,松软,易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