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各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1.名词a.毛笔铅笔圆珠笔钢笔粉笔毛笔:[+书写用具]、[+笔头用毛制成]、[+用墨汁书写]铅笔:[+书写用具]、[+笔心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制成]、[+用笔心材料书写]圆珠笔:[+书写用具]、[+笔尖是小圆钢珠]、[+用油墨书写]钢笔:[+书写用具]、[+笔头用金属制成]、[+用墨水书写]粉笔:[+书写用具]、[+笔身用白垩、熟石膏粉等制成]、[+用笔身材料书写](注:为了简明,每词只注出具有的义素。
不具备的义素一对比便知。
)b.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哥哥:[+同胞]、[+年长]、[+男性]弟弟:[+同胞]、[-年长]、[+男性]姐姐:[+同胞]、[+年长]、[-男性]妹妹:[+同胞]、[-年长]、[-男性]2.动词动词的义素结构模式可概括为{动词}=[主体、方式、动作、客体、结果]。
试分析下列各组动词的义素结构模式。
a.切砍剁削{切}=[+用刀、+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块状或片状]{砍}=[+用刀斧、+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块状]{剁}=[+用刀斧、+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小块或碎末状]{削}=[+用刀、+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表层、+成片状]b.坐蹲站{坐}=[+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蹲}=[+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站}=[+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c.走跑跳{走}=[+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跑}=[+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跳}=[+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3.形容词请用义素分析法对下列词的词义进行辨析和描写。
优秀优良优异良好优秀:[+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2]优良:[+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1]优异:[+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3]良好:[+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0](注:程度0表示基础级,1、2、3表示程度渐高。
)•第七章语用•语用,即语言的使用。
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符号学(semiotics)的一个部门。
它研究语言符号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研究人们怎样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交际。
它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探讨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出现的种种现象及其规律。
•第一节语用要素一、语用要素概说•一次言语交际,必须具备以下要素:发话人(sender)、受话人(receiver)、话语(discourse)、语境(context)。
•发话人是言语行为的主体,受话人是言语行为的客体,话语是联系主、客体的媒介,语境是言语行为存在的环境。
•我们理解的语境是:与言语行为密切相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构成的交际环境。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言辞语境:前后词、前后语、上下段等。
•(2)情景语境:交际时的具体情景因素构成的语境,如时间、地点、场合、受众(如人数多少)等。
•(3)社会语境:言语交际双方具有的社会人文因素所构成的语境,如地位、职业、性别、年龄、信仰、情绪、修养等。
•第二节语用行为一、什么是语用行为•语用行为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也叫言语行为(speech act)。
如问“这书是不是你的?”你可以用点头这种身体行为表示肯定回答,也可以用“是的。
”这种言语行为进行回答,两者是等价的。
因此,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也是人类重要的行为。
二、语用行为的类型•语用行为根据是否只传递信息可以分为述事行为和做事行为,做事行为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又可分为成事行为和非成事行为。
•1. 述事行为•述事行为只叙述一件客观存在的事情,主要是传递他人的行为信息,使用者不对信息内容做出相应的其他行为。
如新闻播音员和口头传话者使用语言的行为就是述事行为。
再如,班长告诉同学们:“老师说明天开运动会”。
多使用陈述句。
•2. 做事行为•做事行为是既要传递信息,又要完成其他交际任务的行为。
•“我宣布:运动会开幕!是宣告性做事行为;•“今天星期几?”是询问性做事行为;•“我认为这样做不好。
是评价性做事行为;•“咱们明天再谈吧。
”是祈使性做事行为;•“我保证完成任务!”是表态性做事行为;•“祝你生日快乐!”是表情性做事行为。
•3. 成事行为•成事行为是做事行为的一种,指让听话人产生了结果的或者反应的做事行为。
•如“看,月蚀!”是祈使性做事行为,对方听后会往天上看,就变成成事行为。
•第三节言语交际原则一、关于言语交际原则的探讨(一)合作原则•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给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讲座所做的演讲中,提出了要求交谈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格氏的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四个内容。
为了明确,中国语言学界一般称为“质真、适量、关联、方式”四项准则。
•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A.量的准则:努力使你说的话信息适量。
•a)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B.质的准则: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所说的话是相关的。
•D.方式准则: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
•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练(避免啰嗦);•d)有条理。
(二)礼貌原则•1983年,英国著名学者利奇(G.N.Leech)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A.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a)尽量少让别人吃亏:•b)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B.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a)尽量少使自己得益;•b)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C.赞誉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损。
•a)尽量少贬低别人;•b)尽量多赞誉别人。
•D.谦虚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a)尽量少赞誉自己;•b)尽量多贬低自己。
•E.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a)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b)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F.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a)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b)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礼貌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利人损己,扬人抑己,一致和谐。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侧重于言语表达从内容到形式的理性层面,利奇的礼貌原则着眼于言语交际的情感和态度,前者属于“真”的范畴,后者属于“善”的范畴。
(三)安全原则•要求说话不要危及双方的安全,选择最安全的表达方式。
•(1)避免敏感的话题;•(2)避免有损对方面子的话题;•(3)避免危及对方生命安全的说法。
•(4)保护己方的安全。
(四)美感原则•要求说出的话优美动听,容易接受,容易产生信息刺激。
•(1)要生动形象。
•(2)要幽默风趣。
•(3)要新颖独特。
•(4)要适宜得体。
(五)“真、善、美”三原则•综合各家观点,我们提出“真、善、美”三原则。
•A.真的原则:尽量使说出的话内容真实,形式简明;听言求真。
•a)质真准则:努力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相信对方的话是真实的。
•b)适量准则:努力使话语包含的信息量不多出也不少给;相信对方的话是适量的。
•c)简明准则:努力使话语简洁明晰;相信对方的话是简明的。
•d)关联准则:努力使自己的话跟对方的话关联,跟话题关联,自己的话前后关联;相信对方的话前后关联,跟话题关联,答话跟对方的话互相关联。
•B.善的原则:尽量损己利人,多考虑对方;以善解人。
•a)扬人准则:努力抬高对方,让对方多得益;相信对方是在善意地赞誉自己。
•b)抑己准则:努力贬低自己,让自己多吃亏;相信对方是在真诚地谦虚。
•c)同情准则:努力多考虑对方,关心对方,减少分歧;相信对方的友善出自真心,心存感激。
•d)安全准则:努力不说敏感的话题或令人反感的话;相信对方的安全考虑是必要的。
•C.美的原则:尽量使话语优美动听,富于美感;审美取意。
•a)中听准则:努力使声音悦耳中听;悦中听音。
•b)生动准则:努力使话语生动形象;象中取意。
•c)幽默准则:努力使话语幽默风趣;乐中取意。
•d)得体准则:努力使话语适度得体;赏中取意。
二、言语交际原则的运用•1.“真”原则的运用•质真和适量是对言语内容的要求,简明和关联是对言语形式的要求。
•讲真话•要适量•要简明•有关联•2.“善”原则的运用•扬人切实有度•抑己谦虚有节•同情出于诚意•安全常记在心•3.“美”原则的运用•优美动听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适度得体•第四节语用策略•语用策略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间接地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的方法和技巧。
一、艺术修辞策略•采用艺术语言或各种修辞手段,以取得最佳效果。
•一次国共谈判,双方争论激烈,国方提出一条意见,共方反驳一条。
最后,国方一个代表急了,说道:“跟你们讲话,简直是对牛弹琴!”共方代表周恩来立即反唇相讥:“对!牛弹琴!”•利用了别解,四两拨千斤。
二、诙谐幽默策略•幽默就是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它的效果应该是引人发笑,但笑过之后有所思索,有所启迪。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
”幽默是人际关系良好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融洽关系,摆脱尴尬。
交际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助你成功,帮你度过难关。
•幽默的构成方式:•(1)岔误法。
语言的逻辑发展不按常规进行,将听众引入理解误区,结果出人意料。
•(2)对比法。
利用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际、愿望与结果等方面强烈的不协调,形成强烈反差而产生幽默。
•(3)错位法。
一事物的出现、存在总是和周围环境相伴的,一旦换个环境,可能不和谐,会导致幽默。
(4)谬推法。
为了还击对方,利用对方的逻辑进行荒谬的推理,产生可笑的结果,达到还击的目的。
(5)曲解法。
针对某点作有意的歪曲理解,以造成幽默。
(6)双关法。
利用同音词或多义词,一语关涉两方面,看似甲,实指乙。
(7)夸张法。
为了突出某种特征,故意往大里或小处夸。
三、委婉模糊策略•1.委婉含蓄•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用含蓄的话语点出。
•古今关于“死”的说法。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作家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