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哲学性质一、问题的由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马克思哲学,这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理论工作者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
他们在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只以马克思的哲学为依据,由此就自觉不自觉地把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与列宁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或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把恩格斯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之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进行批判。
在笔者看来,这种批判从总体上说有一定的积极性、合理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它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但是,批判应有文本依据,有哲学史的依据,同时这种批判应坚持历史主义原则与辩证思维方法。
有一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学者,为了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缺点,竟把费尔巴哈人本学抬高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认为费尔巴哈人本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言下之意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占正统地位的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观点并未超过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范畴,也就是未超出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唯物主义的范畴。
笔者认为,这种批判是不合理的,是缺乏文本依据和哲学史依据的。
这里涉及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等重大问题,也涉及如何看待费尔巴哈人本学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理解。
从其性质和功能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从其创始人与继承人的理论成果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哲学观点与学说的体系。
这里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观点、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又包括后辈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列宁和毛泽东通过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与方法,它是一个完整的又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创始人并未给出一个统一的称谓,马克思把它叫做新唯物主义,恩格斯把它叫做历史唯物主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后,苏联哲学家根据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或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从那时开始,辩证唯物主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用名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这种称谓已被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并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这些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的指导思想。
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不容否认。
这种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马克思主义以前旧的哲学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它的本质特征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从其内容看,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从其功能看,它致力于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使整个世界革命化。
辩证唯物主义,从其体系结构看,是一总三分的:一总是辩证唯物主义总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一般本质的唯物的辩证的理解;三分就是讲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历史观。
它特别突出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地位。
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辩证唯物主义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历史进化的问题。
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最伟大的革命。
列宁也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他还强调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里主义哲学这一整块钢铁的一部分,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
上述那种把费尔巴哈人本学抬高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的观点,之所以不科学、不合理,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的理解过于狭隘之外,还在于它没有真正弄清楚费尔巴哈人本学性质及其缺点,没有弄清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及其对辩证法的具体说明。
因此,弄清楚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性质、缺点,弄清楚它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及其对辩证法具体的理解与分析,对于全面正确理解费尔巴哈人本学是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二、费尔巴哈人本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总态度是非辩证法的有的学者在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缺点时,提出要为费尔巴哈的哲学翻案。
他们认为,费尔巴哈人本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其理由是费尔巴哈人本学中有辩证法思想,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费尔巴哈人本学从总体上说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
直观性、不彻底性与被动性是它的主要缺点。
对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笔者曾在《论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一文中做了说明,在这里不再重复。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费尔巴哈人本学在其自然观和认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观点。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费尔巴哈人本学从总体上说仍然属于直观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这里关键在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是非辩证法的,他对辩证法的一些具体说明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
第一,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总的态度是非辩证法的。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批判,指出:思辨哲学的本质不是别的东西,只是理性化了的,实在化了的,现实化了的上帝的本质。
思辨哲学是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神学。
黑格尔所讲的绝对观念外化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精神,只是上帝创世说的另一种说法,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这是他的巨大历史功绩。
但是,他在否定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之时采取的是抛弃而不是扬弃的态度。
首先,费尔巴哈不懂得批判与继承的辩证法。
当然,只要全面考察费尔巴哈的哲学,我们也能发现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哲学还是有一些正确评价的。
例如,他说:黑格尔哲学从严格的科学性,从普遍性,从无可争辩的思想丰富性来说,要超过从前的一切哲学。
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
但是,费尔巴哈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高扬黑格尔的哲学,而是要说明黑格尔哲学同其他哲学一样,都是属于过去时代的哲学,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黑格尔哲学看成是现实的哲学,那么,我们难道不会像过去的改革家们感觉中世纪亚里士多德是一种历史,一种负担那样,感觉到黑格尔哲学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吗?在旧哲学与新哲学之间,在由于继承而来的因而不自由的哲学与由于自己获得的因而自由哲学之间,岂不是必然形成一种对立。
在这里,费尔巴哈虽然正确说明了黑格尔哲学只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但是,在他看来,黑格尔哲学对于新哲学来说只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一种不自由。
可见,费尔巴哈就是不懂得新与旧、创造与吸收、批判与继承的辩证法。
其次,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的辩证法只不过是寂寞思想家的独白。
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时,只看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即辩证法和他的唯心主义相统一的一方面,而没有看到黑格尔概念辩证法把握事物某些真实联系,因而同唯心主义相矛盾的一方面。
因此,在费尔巴哈心目中,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是真正的辩证法,真正的辩证法并不是寂寞思想的独白,而是自我和你之间的对话。
相反,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是寂寞思想家的独白,是黑格尔为了论证其唯心主义而玩弄的思辨把戏。
第二,费尔巴哈对辩证法的一些具体说明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首先,费尔巴哈不懂得矛盾的客观性。
在他看来矛盾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只存在于抽象的思维中。
因此,费尔巴哈才说:对立范畴的直接统一,只有在抽象之中才是可能的和有效的。
同时,他也不懂得对立双方的内在统一。
按照费尔巴哈的理解,一个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属性,但是这些不同的或相反的属性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而是在不相同的时间里出现的。
他说:在同一个本质中统一对立面、矛盾的手段,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是时间。
按照费尔巴哈的这种矛盾观,矛盾双方的关系不是内在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而只是时间上先后出现的外在关系。
其次,费尔巴哈也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
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完成,而近代哲学是矛盾的体系。
他说:近代哲学是矛盾的,尤其是泛神论是矛盾的,因为泛神论是站在神学立场上对神学的否定,就是说泛神论是神学的否定,然而本身又是神学:这个矛盾特别成为黑格尔哲学的特征。
与此相反,费尔巴哈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人本学看成是一种绝对的无矛盾的体系。
虽然,他承认自己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实现,也是以前哲学的实现。
这个实现同时也是以前的哲学的否定。
但是,这是一种无任何矛盾的否定。
因为,新哲学完全地、绝对地、无矛盾地将神学溶化为人类学,新哲学不仅像旧哲学那样将神学溶化于理性之中,而且将它溶化于心情之中,简言之:溶化于完整的、现实的、人的本质之中。
这种以人的情感、人性、人的爱、人的本质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人本学,在费尔巴哈看来就是绝对的无矛盾的体系。
在这里,费尔巴哈的矛盾观是很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因为,他不懂得他的新哲学既然是以往哲学的否定,就不可能是一种无矛盾的否定。
同时,费尔巴哈这种以人的情感、人的爱、人的本质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新哲学也是充满矛盾的。
这里有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相对与绝对等等的矛盾。
事实上,新哲学中的每一个命题,甚至每一个范畴都包含着矛盾或矛盾的萌芽。
所以,费尔巴哈这种否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费尔巴哈以上的矛盾观点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而且他对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的说明也是不尽科学、不尽合理的。
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费尔巴哈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
但是,他把这种反映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不能在对立统一中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全部内容。
由于他的直观性,他不懂得思维的能动性,不懂得人在实践中实现存在向思维的转化,又在实践中实现思维向存在的转化。
他只承认物质变精神,不承认精神变物质。
由此,他就把主体的能动性让给唯心主义了。
在认识论上,费尔巴哈强调感觉、感性直观的重要性,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源泉,同时,他也不轻视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主张感性与理性、直观与思维统一起来。
__?_但是,由于他的直观性,他并未真正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直观与思维的辩证关系。
因为,他将理性归结为感性,把理性认识看成一切感觉的总和,把一切知识归结为二重直观。
可见,由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直观性,使他在认识论的总体上并未完全摆脱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两大缺陷: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上述分析说明,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一些辩证法的观点是不彻底的,其理解是肤浅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三、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辩证法不是辩证法的合理形态与费尔巴哈相反,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采取的却是辩证否定的态度。
一方面,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另一方面,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主张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成合理形态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