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经济学期末论文

创新经济学期末论文

创新经济学期末论文目录研究现状与趋势 (3)正文 (5)参考文献 (13)研究现状与趋势:华为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机会,正确的战略选择,持续不断地自主创新,短短23年,华为便从1988年的一家小型销售代理商发展到如今的世界级企业,2010年更是成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中国通信行业乃至整个中国民族行业的领军人物。

在这23年中,华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写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华为的神话一直都吸引着众多人的关注。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华为的成功进行研究。

同时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华为进行了分析,当让也有很多不同的结论。

就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现状表明:1.关于华为的成功,很多学者进行了不同论证,大同小异。

其中比较全面且详尽的是孙福全和刘冬梅在华为的自主创新之路:从销售代理商到准世界级企业一文中表明华为的成功基于:(1)不失时机的进行战略转型;(2)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3)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策略;(4)通过合作提高研发效率;(5)把技术价值的市场放在突出位置。

2.关于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曾昭志在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文中首先向我们指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鲁开垠(2001)认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信息体系和价值观。

以此为基础向我们指出(1)竞争进去的狼文化使“华为”能够保持快速的扩张,从而迅速发展壮大;(2)对技术和研发的持续投入是“华为”能够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3)倒金子塔型的人才储备使“华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雄厚的人力资源保证.3.关于华为如何进行自主创新,李伟聂鸣和李顺才在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框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华为为例一文中首先指出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1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技术能力,创新人才资源,企业家精神,企业组织管理能力;(2)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跨国公司技术战略,全球价值链及技术标准,国家、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按照这两个因素分析了华为公司的自主创新之路,表明华为自主创新道路成功基于:(1)研究开发(2)技术发展策略(3)任正非(4)对外合作(5)技术标准,专利(6)政府支持等因素从而实现今天的成就。

4.关于华为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户婧在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动因、战略、竞争力一文中阐述了华为如何“走出去”:第一步:进入香港。

第二步:全面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

第三步:全面开展其他地区。

第四步:开拓发达国家市场。

总体而言,在研究华为公司中,已经比较全面。

但是从研究现状上可以看出每个人研究华为的结论都大同小异,没有很创新的观点和方法而且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例如在户婧的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动因、战略、竞争力一文中,笔者仅仅阐述了华为国际化的轨迹,并没有向我们阐述为什么华为要按照笔者给出的轨迹进行对外扩张,然而这个原因是我们所需要分析的,而且也是华为国际化战略的根本所在。

随着华为的发展壮大,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研究华为的这个行列中,我认为一定会有这样的趋势,因为我相信研究华为是有价值的,华为作为中国通信行业的领军人物,无论其经营方式,战略选择,企业文化等方面给中国民族企业带来了很多启示。

同时这些启示都是中国其他企业值得借鉴的,无论是通信领域还是其他领域的企业。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完美转变——华为自主创新之路2010年7月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申报的2009年销售额218.21亿美元(149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6.72亿美元(183亿元人民币),使其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

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排名397位。

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华为排名上升至351位,营业收入27355.7百万美元。

华为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机会,正确的战略选择,持续不断地自主创新,短短23年,华为便从1988年的一家小型销售代理商发展到如今的世界级企业,2010年更是成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中国通信行业乃至整个中国民族行业的领军人物。

在这23年中,华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写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华为的神话一直都吸引着众多人的关注。

华为自主创新之路的成功强而有力地向世界证明了,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国可以有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品牌,在通信领域,中国夜完全可以拥有技术领先优势。

当然,在华为的发展道路上难免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但是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创新,加大科研投入费用,不断创生核心技术和制造核心产品,最终跨越了重重障碍,取得今天的成就,这难免不令人叹服,叹服的不仅仅是华为的成功,更叹服的是任正非的领导与坚持。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道路进行研究,将通信行业市场进行细分,分析华为进入国际市场所运用的国际化战略并分析华为国际化战略背后的自主创新之路;并对华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一、华为的发展概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坂田华为基地,创办于1987年,1988年开始营业。

华为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专注于与运营上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从下表可以看出,截至2010年华为销售额达到280亿美元,海外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65%,尽管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其海外销售额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华为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是不能掩盖的事实,金融危机过后,2010年华为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长迅速,同比增长37.88%,总销售额同比增长28.44%,尽管结果表明国内销售额增幅减缓,但是仍然突破了100亿元人民的大关。

其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令人惊叹。

就连英国《经济学家》的一位记者在其所著的《中国的硅谷》一文中都称“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崛起将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2002—2010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销售额海外销售额海外销售额占比(%)2002 27 6 22.222003 38 11 28.952004 56 2 3 41.072005 82 48 58.542006 110 72 65.452007 160 115 71.882008 183 137 74.862009 218 132 60.432010 280 182 65.01资料来源:网站数据整理从上表可以看出,截至2010年华为销售额达到280亿美元,海外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65%,尽管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其海外销售额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华为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是不能掩盖的事实,金融危机过后,2010年华为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长迅速,同比增长37.88%,总销售额同比增长28.44%,尽管结果表明国内销售额增幅减缓,但是仍然突破了100亿元人民的大关。

其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令人惊叹。

就连英国《经济学家》的一位记者在其所著的《中国的硅谷》一文中都称“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崛起将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目前华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50强中的45强及全球1/3以上的人口。

截至2010年底,华为已经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在中国众多的企业中,只有华为一家是同时在国际主流产品和国际主流市场这两个方面与国际一流企业展开竞争的。

华为面临如此高难度的挑战,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华为国际化的过程和成功的因素对中国民营企业乃至中国所有企业都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二、华为的国际化轨迹与国际化战略实施华为公司国际化轨迹显示它是从一家小型的通信产品销售代理商发展成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其国际化道路虽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华为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

在产品与服务方面,华为也一直不断努力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才会取得今日的成功。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的正确选择,帮助华为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与先进企业同台竞争,那么华为是如何从中国“走出去”,从亚洲“走出去”是值得我们探究与摸索的。

为了更好的让读者理解我所表的的观点,我将用下面的战略分析图作为辅助进行阐述如果把全球范围内通信行业比作一个市场的话,我认为可以把这个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弱势市场,主要包括通信领域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技术创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方通信行业销售主要集中在基础产品和相对高技术产品;与之对应的另一部分是优势市场,主要包括通信领域技术水平领先,技术创新旺盛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方通信行业销售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产品和高端技术产品。

在弱势市场上,华为第一步选择开拓发展中国家。

1997年4月,华为在“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西麓的军事重镇乌法市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贝托―华为合资公司,华为把合资企业作为平台,以本地化模式来开拓当地市场。

当时的华为几乎没有技术上的优势,只能在基础产品和相对高技术产品做文章,通过低廉的价格提供相对高质量的产品产生了微弱的性价比优势。

这仅有的微弱的性价比便是华为进入俄罗斯的优势,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凭借着诚信与周到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很多俄罗斯商家的信任。

1998年就奔赴莫斯科开拓市场的李杰表示:“刚到莫斯科,我们就马不停蹄把俄罗斯的每一个地区都跑了一遍,竞争对手滑雪和家人团团结的时间我们都用来攻取阵地。

但是1998年我们一无所获。

1999年还是一无所获。

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并告诉大家,华为还在。

”然而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坚持,让华为最终有了收获,从俄罗斯国家电信局获得第一张仅有38美元的订单。

华为坚持不懈地拜访运营商管理层,经过七年艰辛的“冰雪之旅”,终于与客户建立了互信,形成了主要的客户群。

2001年,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200年在独联体国家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华为第二步选择全面拓展亚洲及其周边地区。

华为借助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加大投入到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

华为能够成功进入落后的非洲地区,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中国政府的政策。

当时非洲许多国家承担着高额的债务,西方电信设备长期以来在市场上形成垄断,价格奇高,中国政府对这些国家的援助,直接带去了低价格的核心技术产品,削减了西方产品的价格,促进当地电信产业的进步。

这是华为能够打进非洲大门的前提。

2003年12月底,华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ETC)签署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交换产品合同,对ETC现有的整网交换网络进行改造和网络优化。

当时有九家供应商参与了投标,华为提供了最完善的解决方案,不仅优化了客户网络、解决了客户网络现存的问题,而且考虑客户未来网络升级和发展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