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稻田养鱼

第八章 稻田养鱼

农渔结合生产方式。
返回
二、稻田养鱼的类型和设施
(一)稻田养鱼类型 双季稻兼作养鱼 稻鱼兼作 单季稻兼作养鱼 稻鱼轮作
冬闲田养鱼
全年养鱼
(二)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

加高加固田埂:高至0.5~1m,宽0.4~0.5m, 开挖鱼溜和鱼沟
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深1.5~2m
不塌不漏

• 鱼溜:永久性田间工程,占总面积的5~8%, • 鱼沟:临时田间工程,占总面积2~3%,深0.5m,
• 稻田养鱼的生物学基础和稻鱼共生理论
• 稻田养鱼的类型和设施
• 稻田水质特点
• 稻田养鱼技术 • 稻鱼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一、稻田养鱼的生物学基础 和稻鱼共生理论
(一)稻田养鱼的生物学基础
养鱼稻田中,鱼类摄食田间杂草、虫害,翻动 表土,有利稻田通风和光照,减少水稻竞争者,提 高稻谷产量。 鱼类粪便肥田,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水稻田的生态环境,为鱼类的栖息、生长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 截留的物质和能量参与稻田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转化为鱼产量和稻谷产量,使稻、鱼双丰收。
宽0.3m,形状依稻田形状和大小而定

进、排水口的拦鱼设备: 平水缺 避暑棚:搭棚遮荫
防止水温过高
拦鱼栅
返回
三、稻田水质特点

稻田水浅,昼夜温差大;


水体交换量大;
溶氧丰富;

浮游生物少,水生植物、丝状藻类、底栖
动物和水生昆虫多;

致病菌少。
四、稻田养鱼技术
(一)鱼种放养


鱼苗养成夏花:单养 亩放2~4万
夏花养成鱼种:混养 亩产50kg, 不投饵减半

鱼种养成食用鱼:混养 亩产50~150 kg 主养草鱼类型 主养鲶鱼类性 主养鲤鱼类型 主养尼罗非鲫类型
(二)日常管理
投饵: 食台设在鱼溜或鱼沟内,日投饵 1~ 2次,日投饵率1%~3%

施肥: 腐熟的有机肥 施肥量为池塘的 1/3~1/4,全田泼洒,不宜施入溜、沟

施药: 深水打药法 排水打药法 隔天打 药法 换水打药法

水位管理: 插秧、返青、分蘖前期浅灌 分蘖后期、拔节、孕穗、灌浆深灌 收割浅灌

巡田:
鱼体活动、摄食 防洪抗旱 防田埂渗漏 防逃
方法

浅灌、晒田与养鱼的矛盾与解决方法:
加大鱼溜、鱼沟深度


稻田追施化肥与养鱼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二)稻鱼共生理论
稻田养鱼中,鱼能清除杂草和害虫,疏松土壤,
将即将流失的肥料转化为鱼产品,鱼类粪便供水稻利
用,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鱼类呼 吸为水稻光和作用提供了营养,稻田为鱼类提供了氧 气等良好的生活环境,达到稻鱼共生的目的。 由此可见,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水环境辅之
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鱼,达到稻鱼互利双丰收的
稻田追肥氨态氮肥 生物防治 分段间隔施肥法
稻田施放农药与养鱼矛盾及解决方法: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农药:
多选用水剂或油剂农药 少选粉剂农药 饲养草食性鱼类的稻田不能使用除草剂 掌握农药正常使用量和对鱼类的安全浓度 做好回避措施 合适的使用方法
返回
第 八 章
稻 田 养 鱼
共 生 理 稻 论 田 养 鱼 的 生 物 学 基 础 和
重 点 与 难 点
造 的 基 本 方 法 。
的 方 法 , 了 解 稻 田 养 鱼 的 稻 田 改
基 础 和 共 生 理 论 , 熟 悉 稻 田 养 鱼
目 的 正 确 要 理 求
解 稻 田 养 鱼 的 生 物 学
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