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五课,前面四课是认识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化对地表的影响。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
本课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及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给出假设、实验验证;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在认识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之后,提出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和设计实验方案。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并不陌生,根据他们的经验,下雨时泥土会变的松软、泥泞、被雨水冲走或裸露出小石头,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雨水对土地的一种侵蚀作用,雨点的降落便是侵蚀过程的开始,径流在地面带走了土壤中的微粒,这些知识他们虽然能够想象但并不能准确的表达。
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测。
对比实验设计在本册第一节课《种子发芽实验》时学生就学习过,因此设计“影响土壤侵蚀因素”的实验这一环节学生只需稍加点拨就能胜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学生质疑。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哪些地方让你们印象特别深刻? (出示课件)这是云南石林,这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这样的地质奇观是如何形成的?能做个大胆的推测吗?
2.推测:风的作用,地壳运动,雨水冲刷……
3.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雨水对土地有什么影响。
(板书:雨如何影响土地)二、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侵蚀现象。
1.设计实验
(1)讨论:在课堂上该怎么研究“雨水”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用什么模拟“雨水”?(扎孔的饮料瓶装水)用什么模拟“土地”?(用盒子装上土壤)
(2)介绍实验装置:鞋盒中的土壤有高山、峡谷、平原、陡坡四种地形,
托盘用来接水。
(3)交流:实验过程中要观察记录什么?(土地的变化,雨水的变化)
2.分组实验,讨论交流,整理实验记录。
3.汇报交流,提炼概念“径流”(沿着地表流动的雨水)
4.讨论:刚才在我们模拟情况下,10分钟内土地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你能想象自然界中的土地长年累月的经受着雨水的侵蚀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呢?径流夹带着泥沙又会流往何处呢?(课件播放泥石流、山体滑坡、黄河水等图片。
)5.问题:雨水对土地的影响真的十分巨大,说说雨水是如何影响土地的。
6.小结:雨水降落后冲刷土地,形成径流,带走泥沙,造成土地地形地貌改变——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板书课题),下雨就是土地被侵蚀开始。
三、设计实验,研究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的影响因素。
1.刚才各组同学都介绍了各组的实验情况,我们来对比一下各组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吗?什么原因会造成侵蚀程度不同呢?(板书:影响侵蚀的因素)2.讨论、交流,发现土地坡度大小、是否覆盖植被、降雨量大小三个因素。
3.设计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的三个影响因素实验。
4.各组交流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
四、拓展延伸。
1.要求:课后,各组同学完善你们的实验计划,下节课我们再来实验。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能不能谈谈你的收获?
3.整理实验器材。
【板书设计】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如何影响土地影响侵蚀的因素
清雨水浊土地坡度大小
有无植被覆盖
径流降雨量大小
硬、干土地沟、流失
地形地貌变化塌、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