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指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指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时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残酷,人们面临着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既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同时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考虑到中学时期学生的身心尚不健全、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学校、教师、家长有义务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价值、人际关系协调、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上网、游戏成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几乎涉及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更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成为人类信息传播的媒介。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其身心发育、认知能力尚不健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缺乏,如果引导不当,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上网成瘾、游戏成瘾使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下滑,另外,由于长期的自我封闭,使学生养成孤僻的性格,脾气越来越暴躁,沟通能力、言语能力严重下降,同时出现逃学、厌学等不良现象。

据调查,由于网络的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如今,中学生网络成瘾、游戏成瘾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

2.学习压力大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学校、教师对中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使中学生在学习上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学习任务繁重同时还要面临着升学考试压力,使学生的心理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另一方面,家长对于中学生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的教育不科学合理,对孩子犯错甚至会出现打骂行为,且不能充分的理解、信任、支持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一定的伤害。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来自于学校、家长及社会等多个方面,如果学生找不到正确的泄压方法,一旦引导不当,会严重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黄金阶段,学生在追求优秀成绩的同时,也应适当的缓解学习、生活压力。

3.人际关系不协调
当代家庭结构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长期以来形成了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薄弱,加上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智不成熟,且社会经验不足,一旦与他人发生矛盾,不能很好的与同学、家长、教师沟通、交流,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极小的矛盾采取非常极端的行为危害自己和他人安全,这些都是中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的重要表现。

4.独立意识薄弱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几乎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孩子的位置更加突出。

疼爱孩子固然是好,过分的宠爱就会变成伤害。

由于父母过分的干预,学生学习、生活上许多事情不能亲力亲为,导致学生遇到极小的问题都不能解决。

在这种家庭教育中,父母严重的忽视了孩子独立性格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5.逆反心理重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叛逆现象是比较严重的,而叛逆期青少年的主要表现有:(1)在家里与父母关系冷漠,自我封闭、情绪波动大、行为偏激;(2)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逃学、厌学,甚至沉迷网络、打架斗殴,不尊重教师的低位;
(3)在社会言辞激烈,好与人冲突,一旦引起冲突脾气会变得暴躁,做事不计严重后果,行为偏激,甚至会出现暴力事件等。

青少年叛逆的原因是多方面,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同时教师、家长对学生缺乏了解、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叛逆。

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加强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
在初中阶段,学校、教师、家长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科教育,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于学校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并能够与
学生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有目的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及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但教育目标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2.开展健康心理咨询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对于网瘾严重、沉迷游戏的学生来说,学校应根据教育需要聘请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老师对有网瘾的学生给与科学合理的指导,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诉求建立心理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变化情况,以便于更好的观察心理健康指导效果。

对于家长来说,应时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对于学生的负面情趣和不良行为要及时咨询心理方面的教师、专家,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孩子及时沟通,引导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良好的心态。

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行为。

因此,为了中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父母要从心理上认可孩子的有点,接纳还在的缺点,关爱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孩子犯错问题,父母应从孩子的角度全面的分析问题,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并给与还在改正错误的机会;合理把握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宠溺过度也会变成一种伤害,在生活中学会适当的为孩子提供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坚强的良好品德。

其次,良好的家庭环境还要建立和睦、温馨的家庭人际关系,让孩子能够充分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有助于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成长。

4.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
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学校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尤其对于网瘾严重、沉迷游戏的学生来说,学校首先要关注学生网上生活、网上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浏览绿色网站;学校要运用计算机手段丰富校园网站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校园网站文化,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逐渐远离游戏、网瘾,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另外,学校在设置网络课程时,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网德教育等,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确保学生能够规范的运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最后学校应适当的增加中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校园文
化生活,如举办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释放,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5.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整合社会上有利的资源。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健全网络监督机构、监督制度,发挥政府的职能,履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职责;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文明,还要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建造体育场所,完善体育场地设施,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释放紧张的情绪,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论
根据以上叙述,针对青少年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学校、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的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作为社会家庭中的一员,应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