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实验方法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实验方法


COOH O
C O
CH3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反应
O
酰胺类药物
O C OH +
C
NH2
NH3
如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反应
苷类药物
苷元或次生苷 +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氧化反应 酚类药物
具有酚羟基,极易氧化,如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 去水吗啡、水杨酸钠等。 左旋多巴氧化后形成有色物质,最后产物为黑色素。 肾上腺素的氧化与左旋多巴类似,先生成肾上腺素红, 最后变成棕红色聚合物或黑色素。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及解决方法
温度

pH
酯类、酰胺类药物的水解常受 H+与OH-催化水解, 又称专属酸碱催化或特殊酸碱催化。药物的氧化反 应也受溶液的pH影响。 pH较低时主要是H+催化,pH较高时主要是OH-催 化,pH中等时为H+与OH-共同催化或与pH无关。

pH
硫酸阿托品水溶液最稳定pH为3.7,硫酸阿托品注 射液的pH 《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3.5~5.5,实际 生产控制在4.0~4.5。
剂稳定化的措施,同时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 试验方法,制订药物产品的有效期,保证药物 产品的质量,为新产品提供稳定性依据。
一、概述
(三)化学动力学 有效期(t0.9=0.1054/K)
制剂中的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t1/2=0.693/K)
制剂中的药物降解50%所需的时间。
注意区别!
pH
pH调节要同时考虑稳定性、溶解度和疗效三个方 面。如大部分生物碱在偏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故注射 剂常调节在偏酸范围。但将它们制成滴眼剂,就应调节 在偏中性范围,以减少刺激性,提高疗效。一些药物最 稳定的pH见下表。
pH
药物 最稳定pH 药物 最稳定pH
盐酸丁卡因 盐酸可卡因 溴本辛 溴化内胺太林 三磷酸腺苷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乙酰水杨酸 头孢噻吩钠 甲氧苯青霉素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聚合反应
例: 氨苄青霉素浓的水溶液在贮存过程中能发生聚合 反应,一个分子的-内酰胺环裂开与另一个分子反 应形成二聚物。此过程可继续下去形成高聚物。
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分子。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脱羧反应
普鲁卡因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可慢 慢脱羧生成苯胺,苯胺在光线影响下氧化生 成有色物质,
本品t0.9与pH关系: (20℃)
pH 5.0 5.5
900
6.0
280
6.5
90
7.0
28
t0.9/d 2800 pH来自lgkpH速度图
pH 某些药物的pH-速度图呈S型,如乙酰水杨酸 水解pH-速度图,盐酸普鲁卡因pH速度图有一部 分呈S型
lgk
37C普鲁卡因pH-速度图
pH pH调节剂常用的是盐酸与氢氧化钠。为了 不再引入其它离子而影响药液的澄明度等原因, 生产上常用与药物本身相同的酸和碱,如氨茶碱 用乙二胺,马来酸麦角新碱用马来酸,苯巴比妥 钠用苯巴比妥,硫酸卡那霉素用硫酸调节pH值。 此外,为了保持药液的pH不变,常用磷酸、 枸橼酸、醋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来调节, 但是使用这些酸碱时要注意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
一、概述
(二)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任务 范围: 化学、物理、生物学
药物受微生物的 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 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 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 (或 污染,而使产品 化。如片剂崩解度、溶 变质、腐败。 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出速度的改变。 任务: 探讨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提高制
三、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及稳定化方法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及解决方法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及解决方法
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及解决方法
pH 溶剂
易水解的药物,可选择非水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甘
油等以提高其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辅料 离子强度的影响 lgk = lgko + 1.02ZAZB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氧化反应
烯醇类药物
如维生素C
HO C OH
C
OH
-2H
O C OH
C
O
H 2O
HC CH C O CH2OH
O
+2H
HC CH C O CH2OH
O
抗坏血酸
COOH O O C C OH H COOH COOH
+
去氢抗坏血酸
COOH H C HO C OH H
H C HO C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反应
氧化反应 异构化反应
聚合反应
脱羧反应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反应
O
酯类药物
O C OH
C
O
R
+ Ho
R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反应
例: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的水解
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与 二乙胺基乙醇,此分解产 物无明显的麻醉作用。
3.8 3.5~4.0 3.38 3.3 9.0 4.0 4.0~5.0 4.0~5.0 2.5 3.0~8.0 6.5~7.0
苯氧乙基青霉素 毛果芸香碱 氯氮 氯洁霉素 地西泮 氢氯噻嗪 维生素B1 吗啡 维生素C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6 5.12 2.0~3.5 4.0 5.0 2.5 2.0 4.0 6.0~6.5 5.0~7.0
CH2OH
CH2OH
2,3二酮古罗糖酸
草酸
L-丁糖酸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氧化反应
芳胺类如磺胺嘧啶钠。 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安乃近。 噻嗪类如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等。
其它类药物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异构化反应
立体化学构型改变 药物 异构体(活性变小或消失)
例:
差向异构化 毛果云香碱 OH异毛果云香碱(活性低)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 实验方法
第四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理解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了解制剂中化学降解的途径
第四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概述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一、概述
(一)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药物制剂稳定性: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 保持稳定的程度。 基本要求: 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