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育种学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进展

草育种学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进展

A. 独立( S1=S2)则不亲和 B. S1 隐性(S1<S2)则亲和,后代基因型为S1S1+S1S2
C. S1显性( S1>S2)则不亲和
D. 竞争减弱 S1存在削弱S2,S2存在削弱S1,结果为弱亲和。
自交不亲和性的机理
• 花粉决定因子 AhSLF-S • S-核酸酶 S-RNase
A 表达载体
胞质可育基因为N; 核不育基因r; 核可育基因R。
三系配套
质核不育性遗传的复杂性
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基因型所 控制。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花粉全部败育;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花粉全部可育;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产生的花粉中有R也有 r,但均可育,自交后代分离。 如:玉米T型不育系、水稻野败型不育系等
配子体不育
配子体内核基因为R 该配子可育; 配子体内核基因为r 该配子不育。 S(Rr) 后代一半花粉可育
如:玉米M型育胞质基因载于何处?
它如何与核基因相互作用 而导致不育?
光、温敏核不育
﹡水稻光敏核不育材料: 长日照条件下为不育 (>14h,制种); 短日照条件下为可育 (<13.75h,繁种)。 ﹡水稻温敏核不育材料: >28℃,不育; <23-24℃育性转为正常。
育性恢复基因 花粉致死基因 筛选标记基因
B SPT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技术原理 水稻隐性核不育系(ms/ms)
载体转化
水稻核保持系(ms/MS-SPT)
荧光色选技术
隐性不育系(ms/ms)
核保持系(ms/MS-SPT)
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的类别
质不育型
目前已在270多种植物中发现
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
细胞质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只能被保持而不能被恢复
隐性核不育
∵无保持系,这种核不育的利用有很大的限制性 。
质─核不育型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胞质不育基因为S;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按基因型的不同,有三种亲和关系:
(1)自交 (2)半异交 (3)完全异交
豆科、禾本科、茄科、蔷薇科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十字花科、菊科和旋花科
(1)雌、雄孢子体间无相同S基因,表现亲和。 S1S1×S2S2 S1S2×S3S4
(2)雌、雄孢子体有一个相同的S基因(S1S1×S1S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