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骨科教学课件:下肢骨关节损伤
骨科教学课件:下肢骨关节损伤
(1)松质骨 (2)股骨颈、股骨干交接处,
承受剪应力最大。
由于力线分布的特 殊性,在股骨颈、干 连接的内后方,形成 致密的纵形骨板,称 为股骨矩。
股骨矩的存在决 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 定。
病因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病理性骨折
股骨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多见 于老年人,由于其肢体不灵活,当下肢扭 转、跌倒或大转子直接触地时易致伤。
(3)青少年的股骨颈骨折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应采用手术方 法治疗;
(4)由于早期误诊、漏诊或治疗方法不当,导致股骨颈陈旧性 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 关节炎,应采用手术治疗。
1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C臂X光机透视下复位,加压螺钉内固 定或130°角钢板固定。
这种手术方法不切开关节囊,不暴露骨折端,对股骨 头血循环干扰较小。
影像学检查
X片:骨盆正位,髋 关节正侧位
CT平扫+三维重建 MRI:隐匿性骨折
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1 骨折部位 2 骨折移位程度 3 病人年龄
保守治疗:
无明显移位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或患者不能耐受手 术
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6 月弃拐行走
骨折在早期有移位的可能,需定期复查X 片,如骨折有移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 险性随之增加,需改为手术治疗。因此也 有人对此类骨折强调尽早手术,内固定治 疗,特别是年轻病人和活动较多的老年人。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指转子下、股 骨髁上这一段 骨干的骨折
解剖概要
1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 受应力最大的管形骨;股骨干 的解剖构型被描述成“在复杂 负荷下最完美而强有力的负重 材料”;
分类(Tronzo-Evans 分型)
I 型 单纯转子间骨折,无移位; II 型 在I型的基础上发生移位,可合并小转
子撕脱骨折,但股骨矩完整;
I型
II 型
III 型 合并小转子骨折,股骨矩受累; IV 型 伴有大、小转子粉碎性骨折,可 有股骨颈及周围暴裂骨折;
V 型 反转子间骨折。
III 型
IV 型
骨折线与双侧髂嵴连线(水平线)所成的角度 角度越大,剪式应力越大,骨折断端间接触面
积越小,骨折越不稳定。
外展型: Pauwels角< 30°稳定 中间型: 30° < Pauwels角< 50° 内收型: Pauwels角>50°不稳定
3 按移位程度
(1)不完全骨折 ; (2)完全骨折:
瘀斑
少见
肿胀明显 常见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皮牵引、骨牵引,6-8周后逐渐扶拐下地活动。
股骨转子间骨折保守牵引治疗使患者长 期肢体制动和卧床,并发症高、死亡率高; 骨折无法获得良好复位,常畸形愈合。因此, 手术治疗、牢固固定已成为目前治疗股骨转 子间骨折的基本原则。
2 手术治疗
● 手术目的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 股骨 矩的连续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坚 强内固定,早日活动,避免并发症。
保守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的护理,预防褥疮、 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内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难以用手法复位、 牵引复
位等方法使其变成稳定骨折;
(2)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头下型骨折,由于股骨头的血循环 严重破坏,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很高,加之病人的全身情况不 允许长期卧床,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① 无移位 ② 部分移位 ③ 完全移位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史:外伤史 症状:髋部肿痛,活动受限。 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45 °~ 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叩击 痛阳性。
3)患肢短缩:大转子上移。
患肢短缩
Bryant三角:底边缩短 (平卧位)
Nelaton线:大转子超过此线 (平卧位)
下肢骨、关节损伤
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 孔建中
第一节 股骨颈骨折
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解剖概要
1 颈干角 股骨颈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
110°~140°,平均127° 。
>140 °髋外翻 <110 °髋内翻
2 前倾角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形成的角度。
正常为12°~15°,在 股骨颈复位以及人工关 节置换时应注意此角的 存在。
3 股骨头的血供
①小凹动脉:闭孔动脉分支,在股骨头圆韧 带内,
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
③关节囊外动脉环: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 支在股骨颈基底部形成动脉环,是主要 血液供给来源。
股骨颈囊外动 脉环紧贴股骨 颈表面,因此 在股骨颈骨折 移位时易发生 损伤。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
2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失败,或固定不可靠,或 强壮年的陈旧性骨折、不愈合
3 人折、骨 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 (半髋关节)
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关节)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
第二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
解剖机制
● 手术方法很多:
①空心螺钉;
②侧钢板类固定物:角钢板,Richards钉, DHS, DCS;
③髓内钉内固定:Gamma钉、PFN; ④人工关节置换术。
PFN(股骨近端髓内钉)
DCS(动力髁螺钉)
DHS(动力髋螺钉)
术中牵引闭合复位
微创小切口设计
小切口内固定后切口示意图
患者, 朱**,男 性,49岁, A2-1型股 骨转子间 骨折,行 闭合复位 DHS内固 定术,术 后骨折及 内固定位 置满意。 术后3个 月髋关节 功能优。
病因
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低能量损伤, 与骨质疏松有关;
青壮年:则由直接暴力致伤——高能量损伤。
骨折类型
1 按骨折部位
头下型 经颈型
基底型
骨折线越接近于股骨头, 骨折近端血供越差,发生股骨 头却学坏死的可能性也越大。
故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 头缺血坏死的机会最大。
2 按X线表现(Pauwels分类)
V型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史:外伤史 症状:髋部肿痛,活动受限。 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叩击痛阳性; 3)测量:下肢短缩。
与股骨颈骨折的鉴别
股骨颈骨折
发生股骨头 易 坏死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易
关节内骨折 是 外旋角度 45°~60°
否 90 °
局部肿胀 常无明显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