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体的呼吸
课题。
回忆为探究打下了基础。
教师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以致用,针对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最佳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记录现象、得出结论。体验实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学会检测氧和二氧化碳的简易方法,了解在科学实验中,通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具准备
课件、集气瓶(盖玻片)、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洗耳球(或注射针筒)、玻璃管、胶管、玻璃缸、表面皿。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体验:请同学们做一个深呼吸,感受呼吸运动的过程。
师:体验完呼吸运动后,同学们对吸入气和呼出气有什么疑问?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通过实验来解决大家的疑问。
回忆: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想一想:怎样才能保证吹入澄清石灰水的气体量基本相同呢?
洗耳球的使用方法:吸空气时应移开玻璃管口,防止将石灰水吸入球中,打气时应对准玻璃管口,将气注入石灰水中。
师:分析表中数据,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我装做很随意的摘下眼镜,朝镜片上呼了口气,问: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说我们呼出的气体里有水蒸气,那大家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吗?
师:为了解决学生的有关气体交换的疑问,教师出示香水,分析香水的分子从瓶中扩散开来,我们闻到了香味。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来完成的,气体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
课件: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图
课件:组织内气体交换过程?
拓展: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害处吗?作为青少年该怎么做?
1、收集吸入气体(直接采用大气)和呼出气体(用排水法)各一瓶。
2、将蜡烛固定在表面皿内,点燃蜡烛,分别用吸入气和收集的呼出气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记录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中应注意蜡烛的粗细、长短以及烛芯的长短要基本一致,等蜡烛正常燃烧后再进行实验。(课件)
讨论:继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实验方案,多种情况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然后同学间互相合作、交流,得出既简单又合理的方案,供大家选择。
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变化: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气体交换{
组织内气体交换(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写一篇吸烟有害健康的小论文,并能向全社会呼吁。
课件设计
思路
总体思路是提高课堂效率,两个探究实验的装置示意图的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通过对吸烟者的肺与正常人的肺相比较,让学生有很深的印象。
生:交流得出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变化: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和组织内气体交换(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角色扮演,纷纷表示愿意试一试,而且能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会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自己、他人、甚至社会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通过深呼吸,使学生体验了呼吸的全过程。
学生产生疑问,引入
设计意图同探究实验1,通过讨论、交流、动手、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人体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趣和探索精神。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结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产生对学习强烈的愿望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学生通过以上两个探究实验的分析、假设、操作,对这样的问题的解决就自然而然。
(课件)
探究实验1: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人体吸入气体中氧含量的差异
探究计划表(课件)
探究的问题
作出的假设
实验的设计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想一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蜡烛有没有什么要求?
探究实验2: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人体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探究计划表(课件)
探究的问题
作出的假设
实验的设计
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何疑问?
生:1、我想知道吸入气的成分是不是就是空气?
2、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成分一样吗?
3、我们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气体
吸入气
呼出气
氧气
21%
?
二氧化碳
0、03%
?
氮气
78%
?
稀有气体
0、94%
?
其他
0、03%
?
讨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实验方案,多种情况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然后同学间互相合作、交流,得出既简单又合理的方案,供大家选择。
气体
吸入气
呼出气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氮气
78%
78%
稀有气体
0、94%
0、94%
其他
0、03%
1、06%
生:1、呼出气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氧气又到哪里去了?
2、呼出气中最后一项增加的气体是什么?
3、人体内气体交换究竟是如何进行的?……
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哈出的气体里有水蒸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气体交换及气体运输,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人体吸入气体成分的差异。
2、技能目标:学会检测氧和二氧化碳的简易方法,了解在科学实验中,通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情感目标:体验实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人体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趣和探索精神。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七章人体的新陈代谢第二节人体的呼吸(第三课时)——气体交换
课题
人体的呼吸——气体交换
课型
探究、实验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紧紧围绕“人体的新陈代谢”这个主题,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气体交换和气体运输,为下节课“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埋下了伏笔。
生:马上拿起桌上准备好的干燥的玻璃片,对着玻璃片呼气。
思考:
1、肺泡内气体交换指肺泡和什么进行的气体交换?
2、在交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什么方向扩散?
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
思考:
1、组织内气体交换指组织细胞和什么进行的气体交换?
2、在交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什么方向扩散?
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
1、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10毫升的澄清石灰水。
2、通过一根清洁的玻璃管,向一个烧杯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
3、用洗耳球向另外一个烧杯的石灰水中打气,澄清石灰水是否发
生变化?
温馨提示:为保证吹入澄清石灰水的气体量基本相同,应放缓吹气的速度,通过数气泡的数目来控制吹入澄清石灰水的气体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生活中的香水扩散例子形象,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气体扩散。
课件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懂得交换的气体通过血液来运输。
学生的表演机会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的表演欲望需要教师激发。
针对青少年对烟的好奇心,制止他们的冲动行为,让学生主动接受吸烟有害健康的事实。
板书设计
7、2气体交换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小,二氧化碳含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