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参数定义、矢量网络分析仪基础知识及S参数测量§1 基本知识1.1 射频网络这里所指的网络是指一个盒子,不管大小如何,中间装的什么,我们并不一定知道,它只要是对外接有一个同轴连接器,我们就称其为单端口网络,它上面若装有两个同轴连接器则称为两端口网络。
注意:这儿的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并不是一回事,计算机网络是比较复杂的多端(口)网络,这儿主要是指各种各样简单的射频器件(射频网络),而不是互连成网的网络。
1.单端口网络习惯上又叫负载Z L。
因为只有一个口,总是接在最后又称终端负载。
最常见的有负载、短路器等,复杂一点的有滑动负载、滑动短路器等。
➢单端口网络的电参数通常用阻抗或导纳表示,在射频范畴用反射系数Γ(回损、驻波比、S11)更方便些。
2.两端口网络最常见、最简单的两端口网络就是一根两端装有连接器的射频电缆。
➢匹配特性两端口网络一端接精密负载(标阻)后,在另一端测得的反射系数,可用来表征匹配特性。
➢传输系数与插损对于一个两端口网络除匹配特性(反射系数)外, 还有一个传输特性,即经过网络与不经过网络的电压之比叫作传输系数T。
插损(IL)= 20Log│T│dB ,一般为负值,但有时也不记负号,Φ即相移。
V2➢两端口的四个散射参量测量两端口网络的电参数,一般用上述的插损与回损已足,但对考究的场合会用到散射参量。
两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有4个,即S11、S21、S12、S22。
S参数的基本定义:S11:端口2匹配时,端口1的反射系数Г及输入驻波,描述器件输入端的匹配情况,S11=a2/a1;也可用输入回波损耗RL=-2Olg(ρ)(能量方面的反应)表示。
S22:端口1匹配时,端口2输出驻波,描述器件输出端的匹配情况,S22=b2/b1。
S21:增益或插损,描述信号经过器件后被放大的倍数或者衰减量。
S21=b1/a1. 对于无源网络即传输系数T或插损,对放大器即增益。
S12:反向隔离度,描述器件输出端的信号对输入端的影响,S12=a2/b2。
特点:1、对于互易网络有S12=S212、对于对称网络有S11=S223、对于无耗网络,有S11*S11+S21*S21=1,即网络不消耗任何能量,从端口1输入的能量不是被反射回端口1就是传输到端口2上4、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用到的微带线或带状线,都有参考平面,为不对称结构(但平行双导线就是对称结构),所以S11不等于S22,但满足互易条件,总是有S12=S21。
假设Port1为信号输入端口,Port2为信号输出端口,则我们关心的S参数有两个:S11和S21,S11表示回波损耗,也就是有多少能量被反射回源端(Port1)了,这个值越小越好,一般建议S11<0.1,即-20dB,S21表示插入损耗,也就是有多少能量被传输到目的端(Port2)了,这个值越大越好,理想值是1,即0dB,越大传输的效率越高,一般建议S21>0.7,即-3dB。
如果网络是无耗的,那么只要Port1上的反射很小,就可以满足S21>0.7的要求,但通常的传输线是有耗的,尤其在GHz以上,损耗很显著,即使在Port1上没有反射,经过长距离的传输线后,S21的值就会变得很小,表示能量在传输过程中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已经消耗在路上了。
中高档矢网可以交替或同时显示经过全端口校正的四个参数,普及型矢网不具备这种能力,只有插头重新连接才能测得4个参数,而且没有作全端口校正。
反射系数、回波损耗、电压驻波比回波损耗(Return Loss): 入射功率/反射功率, RL=-S11=-20lg(ρ),为dB数值反射系数(Г): 反射电压/入射电压, 为标量Г=反射波振幅/入射波振幅=(传输线特性阻抗-负载阻抗)/(传输线特性阻抗+负载阻抗),即Г=|(ZL-Zo)/(ZL+Zo)︱的绝对值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n): 波腹电压/波节电压,VSWR=电压最大值/电压最小值=Umax/Umin= (1+反射系数模值)/(1-反射系数模值)=(1+ρ)/(1-ρ) 行波系数:K=电压最小值/电压最大值=Umin/Umax=(入射波振幅-反射波振幅)/(反射波振幅+入射波振幅)反射系数、回波损耗、驻波比对照表(RL单位是dB,实际值是负值)实际要求的参数基本网络基数:1.2 传输线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泛称传输线。
常用的有两种:双线与同轴线,频率更高则会用到微带线与波导,虽然结构不同,用途各异,但其基本特性都可由传输线公式所表征。
·特性阻抗Z0 它是一种由结构尺寸决定的电参数,对于同轴线:式中εr为相对介电系数,D为同轴线外导体内径,d为内导体外径。
·反射系数、返回损失、驻波比这三个参数采用了不同术语来描述匹配特性,人们希望传输线上只有入射电压, 没有反射电压, 这时线上各处电压一样高,只是相位不同,而实际上反射总是存在的, 这就需要定义一个参数。
•式中ZL为负载阻抗, Z0为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由于反射系数永远≤1, 而且在甚高频以上频段手边容易得到的校准装置为衰减器,所以有人用返回损失(回损)R.L.来描述反射系数的幅度特性,并且将负号扔掉。
••••回损R.L. = 20Log│ΓdB (1.4)有反射时, 线上电压即有起伏, 驻波比(S.W.R)是使用开槽测量线最易得到的一个参数,比较直观。
当|Г|<< 1时,ρ= 1 + 2│Γ│(1.6)•本仪器三种读数皆有, 可任意选用。
·阻抗圆图如A,B两个规格的天线,若只在标网上选择,肯定选B而不要A,而在矢网上看,A 比B有潜力得多,加个电容就比B好了。
这种情况是大量存在的,在全波振子对测试中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在调试中首先要将天线阻抗调集中(在圆图上成团)。
举例来看,反射网与振子高度调节就有这种情况,折合振子单边加粗也有这种情况,然后再采取措施(如并电容,串电感,调短路片位置,改平衡器内导体等)使其匹配。
而且经常不是使中频处于圆图中心,而是使整个频带处于中心某一小圆内,即牺牲一下中频性能,来换取总带宽。
阻抗圆图上适于作串联运算,若要作并联运算时,就要转成导纳;在圆图上这非常容易,某一点的反对称点即其导纳。
请记住当时的状态,作阻抗运算时图上即阻抗,当要找某点的导纳值时,可由该点的矢徑转180°即得;此时圆图所示值即全部成导纳。
状态不能记错,否则出错。
记住,只在一个圆图上转阻抗与导纳,千万不要再引入一个导纳圆图,那除了把你弄昏外,别无任何好处。
另外还请记住一点,不管它是负载端还是源端,只要我们向里面看,它就是负载端。
永远按离开负载方向为正转圆图,不要用源端作参考,否则又要把人弄昏。
圆图作为输入阻抗特性的表征,用作简单的单节匹配计算是非常有用的,非常直观,把复杂的运算用简单的形象表现出来,概念清楚。
但对于多节级连的场合,还是编程由计算机优化来得方便。
·传输线的传输参数同上面两端口网络,不再重复。
1.3 有关仪器的几个术语·网络分析仪能测单或两端口网络的各种参数的仪器, 称网络分析仪。
只能测网络各种参数的幅值特性者称为标量网络分析仪,简称标网。
既能测幅值又能测相位者称为矢量网络分析仪,简称矢网,矢网能用史密斯圆图显示测试数据。
·连接电缆一根两端装有连接器的射频电缆叫连接电缆(也有称跳线的),反射特小的连接电缆称测试电缆。
·反射电桥为了测得反射系数,需要一种带有方向性(或定向性)并保持相位信息的器件,如定向耦合器或反射电桥,本仪器采用的是反射电桥,它的输出正比于反射系数。
其原理与惠司顿电桥完全相同,只不过结构尺寸改小适于高频连接,并且不再想法调平衡,而是直接取出误差电压而已。
反射电桥一般只能测同轴线等单端馈线系统。
·差分电桥能测双线馈线系统的反射电桥称差分电桥。
·谐杂波抑制能力一般国产扫频源的谐杂波在-20dB左右,甚至杂散波只有-15dB,进口扫频源好的也就在-30dB多一些,外差式接收机对谐杂波的抑制能力皆在40dB以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而对于宽带检波低放的扫频仪与标网,不外接滤波器对寄生谐杂波是没有抑制能力的,有时就会出现下面几种问题:滤波器带外抑制会被测小,天线驻波会被测大,窄带天线增益会测低。
·动态范围仪器设置到测插损,将一根好的短电缆的一头接到输出口,另一头接到与屏幕显示相对应的输入口上,按执行键进行校直通后,拔掉电缆后仪器显示的数值即动态范围,应≥70dB。
·对插损的广义理解隔离度不该通而通了的插损称隔离度或防卫度。
方向图天线对一固定信号在不同方向的插损称方向图。
§2 传输线的测量2.1 同轴线缆的测量一.测电缆回损1.待测电缆末端接上阴负载(或阳负载加双阴),测其入端回损,应满足规定要求。
假如是全频段测试的话,那一般是低端约在30-40分贝左右,随着频率增高到3GHz,一般只能在20dB左右。
假如全频段能在30dB以上此电缆可作测试电缆,一般情况下尤其是3GHz附近是很难作到30dB的,能作到26dB就不错了。
2.回损测试曲线呈现周期性起伏,而平均值单调上升,起伏周期满足⊿F=150/L,式中L 为电缆的电长度(米),⊿F单位为MHz,则此电缆属常规正常现象,主要反射来自两端连接器处的反射;若低端就不好,甚至低频差高频好,或起伏数少,则电缆本身质量不好。
3.回损测试曲线中某一频点回损明显低于左右频点呈一谐振峰状,此时出现了电缆谐振现象。
只要不在使用频率内可以不去管它,这是电缆制造中周期性的偏差引起的周期性反射在某一频点下叠加的结果,我们只能先避开它。
这种现象在1998年我们买的SYV-50-3电缆中多次碰到,回损只有10-14dB,粗的电缆倒不常见此情况,用户只有自己保护自己,选择质量好的才买。
4.在测回损中出现超差现象时,可按下面提到时域故障定位检查加以确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测电缆插损(也称测衰减)1.替代法在使用要求频段下,用插损档通过两个10dB衰减器用双阳校直通,校后用电缆代替双阳接入两衰减器之间即得插损曲线,此法为最常用的方法。
2.回损法测插损在仪器经过开短路校正后,接上待测电缆,测末端开路时的回损,回损除2即得插损,此法的优点在于不会出现插损为正的矛盾,特别适合于已架设好的长的粗馈管首尾相距较远的场合。
3.非正常情况检测电缆时最好用全频段测试,插损由小到大应是一单调平滑曲线,并且插损在标准规定以内,小有起伏也不要紧,那是反射叠加引起的。
但若有某一频点附近显著高于左右频点(插损增大)呈一下陷曲线状,说明此电缆有问题。
多数是连接器外皮压接不良所造成,返工后重测。
少数是电缆本身形成的,那么此电缆只能隔离待查,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