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六大央行

全球六大央行

全球六大央行
美联储、加拿大银行、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国民银行和日本银行
1、美联储
2、加拿大中央银行——最“沉着”的中央银行
根据1934年的加拿大中央银行法案,加拿大中央银行(Bank of Canada)于1935年3月11日开始履行其历史使命。

加拿大中央银行是加拿大唯一的发钞银行及加拿大元的中央银行。

虽然加拿大中央银行对加拿大的货币和信贷增长均有控制性的影响力,但加拿大货币政策的最终决定权仍然握在加拿大联邦财政部长的手中。

在加拿大,联邦财政部长的权力不仅涉及银行,而且涉及其它一切联邦注册或取得法人地位的私营金融机构。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加拿大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救市”措施中,加拿大中央银行获得的美元额度最少,为100亿美元。

加拿大中央银行也是唯一明确表态不打算立刻将这些美元投入市场的央行。

在风声鹤唳的金融市场上能作此等决定,加拿大中央银行无愧被称为最“沉着”的中央银行。

3、欧洲中央银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央行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欧洲央行于1898成立,前身为设于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职能是维护货币的稳定,管理并主导利率、货币的储备和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

上图为不同面值的欧元(Euro)纸币。

欧洲中央银行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各国政府的监督。

它是唯一有资格被允许在欧盟内部发行欧元的机构。

欧洲央行委员会的决策采取简单多数表决制,每个委员只有一票。

具体政策的执行仍由各欧元国央行负责。

各成员国央行根据本国在欧元区内的人口比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为欧洲央行提供500亿欧元的外汇储备。

4、英格兰银行——最“老牌”的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

作为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它是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

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距今已有314年的历史了。

英格兰银行大楼位于伦敦市的针线大街(Threadneedle Street),因其悠久的历史,人们常常将其称为“针线大街上的老妇人”或者“老妇人”。

5、瑞士国民银行——最大“亏损奖”
瑞士国民银行(Swiss National Bank,简称SNB),也译为“瑞士国家银行”,是瑞士的中央银行。

此次金融危机,瑞士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最晚。

此前,瑞士政府一再强调,金融状况还没有糟糕到政府必须出手的时候。

瑞士联邦认为瑞士的大银行不必依靠国家的力量便能度过难关。

然而,2008年10月15日,瑞
士政府便不得不收回这种说法,拿出680亿瑞郎以救银行之急。

援助计划由联邦、瑞士国民银行(SNB)及联邦银行委员会(EBK)共同制定。

2008年10月12日,瑞士联合银行(UBS)向政府伸出求助之手。

UBS因2007
年的信贷危机至少损失了400亿瑞郎。

而当年瑞士联合银行职员的奖金金额竟高达100亿瑞郎,而后2008年奖金则预计为50亿瑞郎。

这不愧是数额最庞大的一项“亏损奖”。

6、日本银行——干预最“频繁”央行
众所周知,一旦央行干预市场,不仅会产生威慑作用,甚至会直接扭转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短期、中期趋势。

正因为这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央行平时是不会轻易出面的。

从历史情况看,央行不会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入市买卖。

通常情况下,央行会先对市场发出多番警告,直至外汇市场也认为央行会干预市场时,才展开实际行动,直接入市买卖。

从历史到现在,日本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程度最为频繁。

一旦日元升幅变大,日本中央银行就会入市抛售日元买入美元,而日元不断贬值时,日本中央银行也会不遗余力地干预市场。

然而,日本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效果大大逊色于美国和欧洲的同行。

日本央行因为从属于大藏省(即财政部)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同时,日本央行不断地在外汇市场上低买高卖,又给市场造成了炒作外汇的嫌疑,其干预市场的作用不断受到市场质疑,以致于国际炒家都纷纷达成共识:不能轻易跟进日本央行。

一旦发现日本央行干预市场没有达到效果,进行逆向操作说不定会取得意外效果。

如此看来,日本央行不仅是干预最“频繁”的央行,恐怕还得背上“干预效果最差”的央行的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