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查取证的方法与技巧

调查取证的方法与技巧


一、询问的原则
1、合法原则 询问是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享有 的一项权利,是一项重要公务行为,必须 依法进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四 十九条赋予了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查处 案件时可以行使的权利。
一、询问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执法人员应当做到全面调查,客观取证, 耐心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不允许先入为 主去询问。
四、询问技巧
如:“你叫什么名字?”、“年龄?”、 “文化程度”、“家庭住址?” 等
试探性发问
如:“你知道自已的行为属于 违法行为吗?”
简单发问
.
从被询问人生活变化、商品数量 变化等 入手展开询问
委婉发问
抓住时机根据漏洞提出与案件 有问题
迂回发问
. 如:“ⅩⅩ,你知道我们今天找你
来是为了什么事情吗?”
直接发问
二、询问的基本步骤
1、表明身份,出示证件 2、了解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 3、告知被询问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询问前的准备
1、确定合适的询问人 2、了解案件情况 3、制定询问计划
四、询问技巧
询问技巧是在询问过程中,询问人员根 据事先拟定的询问策略,运用语言学的 规则和逻辑学的原理,向被询问对象口 头提出问题,了解情况的具体方法。
调查取证的方法与技巧 ---询问
济南平阴县局 庞珊珊
案例:笔录制作疏忽,险失重要 证据
询问过程:在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某工地安全员涉嫌违法, 于是作了询问笔录。由于现场工作环境太恶劣,当事人没有携带身 份证件在身上,执法人员也只能表示理解。制作过程中,执法人员 询问了当事人的姓名、电话号码等相关信息并填写在笔录中,当日 笔录制作完毕。但是,几天后当执法人员取得当事人的身份证复印 件后,发现笔录中填写的被询问人的姓名以及被询问人在笔录上的 签名与身份证不符,其中有一个字同音异字。经电话与当事人联系, 他的解释是:他一向用自己签的那个名字,大家也都知道他的这个 名字,他一般不用身份证上的那个名字。不管当事人是有意还是无 意,这个笔录必须重新做了。所幸这个案子的其他证据已经充分获 得,当事人认可了自己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处罚,所以他配合我们 重新做了笔录。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有力证据,笔录又出现了这样的 问题,这个案子就很难继续下去了。
一、询问的原则
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 则。
询问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人的陈述 具有不确定性,并且被询问人有趋利避害 的本能反映,所做的陈述带有主观色彩, 往往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调查属实,经过 严格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一、询问的原则
4、严禁诱供、指供的原则。 诱供、指供只会将办案工作引入岐途,不 仅取得的询问结果无效,还会造成损害当 事人的权益、损害执法机关形象的后果, 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得不偿失。
案例:巧妙分次询问,锁定违法主体
询问过程: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资料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某公司工人名单中有一 人年龄未满18岁,可能会存在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工种的行为,并 初步怀疑是该公司人事经理的责任。执法人员没有立刻提出质疑,在进入车间生 产现场检查后,留心寻找该名工人,拍得了该名未成年人正在有职业危害的流水 线作业的照片,取得了人员培训记录和现场照片这两样证据,监察人员开始研究 询问笔录,力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最终决定分两次询问人事经理。在对人事经 理的首次询问中,执法人员首先问了该公司的人事制度、该公司各个存在职业危 害的流水线等相关外围问题,经当事人核对后签名,第一份笔录制作完毕。随后, 执法人员询问了该名未成年工人是否是该公司职工,在哪个工序工作。这时,当 事人意识到了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但是第一份笔录已经签字,表明他是知晓该 工序存在职业危害的,无法推脱说自己不知道该工序存在职业危害,只好以积极 合作的态度讲明情况,希望执法人员从轻处理,并在第二份笔录上签字。这样处 理,有效地避免了如果把两个问题同次询问,当事人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提高了 文书制作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