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技术组讲课(上)
比重小、密度低物质
吸收X线多
吸收X线少
透过X线少
透过X线多
感光银盐少
感光银盐多
胶片上呈“白影”
胶片上呈“黑影”
密度、厚度与成像(看图理解)
随着受照部位厚度增加,使其密度增高
这三幅图片有何不同?其成因?
中间图:女性乳房形成高密度;右图:左肺部病变形成高密度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数字化X线技术的出现 使得传统的X线设备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 X线减影技术 • 平板体层容积成像 • 全脊柱及下肢全长数字化X线拼接摄影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 X线减影技术 • 平板体层容积成像 • X线拼接摄影
病变状态下的差异(构成疾病诊断的原理)
影像密度
人体组织结构X线像上依密度不同而分三大类:
1 高密度:骨、钙化. 2 中等密度: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 体液等. 3 低密度:脂肪、气体等.
密度与图像的关系
传统的 X线影像形成原理 X线影像形成原理
数字化X线影像形成原理呢?
比重大、密度高物质
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发展 简史
1895年伦琴(Wilhelm Conrad Rö ntgen) 发现了X线,并用于医学领域.
1901年伦琴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奖的人。人们 为了纪念伦琴,将X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1895年 伦琴(Wilhelm Conrad Rö ntge)发现了X线,并用于医学领域.放射 (diagnostic radiology )开始. 20世纪40年代超声(ultrasonography, USG ) 20世纪70年代CT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20世纪80年代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食管钡餐造影透视
摄影:胸片
透视:心脏搏动
心血管造影透视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X线减影技术 平板体层容积成像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 X线减影技术 • 体层容积成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二)数字化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依原理不同分为二种
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成像(DR)
1、CR设备可与传统X线设备组合使用;而DR可有多种机型(DR胃肠机、 DR乳腺机、DR床旁机等) 2、CR或DR摄片时均需要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数字化——计算机处理— —转化为模拟的X线图像 3、CR是以影像板(image plate,IP)代替胶片作为人体信息载体 4、DR是使用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s,FPD)作为人体信息载体
今日的医学影像学包括: 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ing )和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X线成像
•
•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X线成像
一、X线成像基于什么原理?
△ X线的基本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
△ 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自然状态下的差异(固有的)
DSA原理示意图
三、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图像形成的基础
自然对比
称平片 (plain film)
人工对比(对比剂)
称X线造影检查 (contrast examination)
三、X线检查方法
自然对比
三、X线检查方法
工人对比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fluoroscopy): 用于实时或动态观察 X线摄影(radiography): 用于记录病变特征和空间定位
传统X线已发展成计算X线成像( computed radiography, CR)和数字X线成像 ( digital radiography, DR )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 ——形成X线(包含CR、DR、DSA)、超声、CT、MRI诊断在内的影像诊断学 体系
传统模拟化的X线技术与数字化X线技术 二者的空间分辨率之别
虽然数字X线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如胶片,约为24LP/mm,胶片的分辨率在理论上能达到5-7LP/mm ,但是散射光使得胶片的感光范围发散,导致锐度 下降,数字X线的探测器采取特殊的技术减少了散 射,大幅度的克服了失锐,从而提高分辨率。
数字化X线成像
影像技术组讲课(上)
X线、CT、MR三种成像技术 (原理、应用、相关图像解读要点)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影像科 杨景震
(注:内有动画,本课件适合以幻灯播放模式浏览)
2016-1
讲在前面
影像技术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环节,影像 学的检查质量与技师的专业技能紧密相 关。这里讲授的内容中同样也包括诊断 医师需要熟悉和掌握的技能。
三、X线检查方法
(三)X线造影检查(实施人工对比)
1、X线对比剂类型及应用: 医用硫酸钡、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2、X线对比剂引入途径: 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四、X线检查的安全性
特点
• 摄片条件宽容度大 • 提高了图像质量 • 可以对图像进行后
处理
• 利用网络、PACS
系统进行调用、存 储、传输
• CR与DR相比,DR
的使用范围、成像 性能等更具优势。
处理前与处理后的图像效果不同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 • •
属于传统血管造影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用于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专用数字化设备 使用数字减影方法除去与血管重叠的骨和软组织,仅保留清晰 的血管。
当今的X线设备: 成像过程不同 成像性能不同 应用范围、价值不同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X线从这里发生:X线球管
X线机(整机)
X线机(乳腺机)
数字减影血管(DSA)造影机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一)传统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根据用途有不同的机型
胶片作为载体;胶片管理有诸多不便 空间分辨力较高 密度分辨力较低 图像的灰度不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