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成本分配方法综述
实际制造成本分配率 = 实际制造费用 / 实际分配基数
为什么用预算制造成本分配率,而不是实际制造成本分配率?
1.
2.
时效性;
平衡季节性的波动;
先让我们熟悉总分类帐(General Ledger 或T-accounts): 一种已经在会计界应用了500多年的记帐方法
• • • • • • 期初余额 增加 减少 期末余额 借方:左边 贷方:右边 借方 帐户名(现金) 贷方
期初余额
增加
减少
期末余额 借方 帐户名(应付款) 贷方
• • • • • • • • • •
借方 (Debit) 资产增加 成本增加 负债减少 所有者权益减少 收入减少
贷方 (Credit) 资产减少 成本减少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增加 收入增加
期初余额
减少
增加
期末余额
同样的规定还适用于会计分录和会计明细 帐。
在上次课讨论本量利时,我们的重点是在企业的产量、成本和价格对利润的影响:
•关键的考虑是产品的边际贡献。 •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在决定最优生产、销售策略时应该暂时忽略固定成本的作用。
但是,固定成本不能永远被忽略。现在,我们从另一角度来考虑成本。由于许多原因,企 业必须计算出与其产品有关的全部成本。这些原因包括:
三种成本分配方法:
1. 分批成本法 (Job-Costing System) - 应用于非连续的生产过程。
• •
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造船、建筑、机器制造等。成本对象是一具体产品或一批相同产品。 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一次审计、一项法律或管理咨询项目。成本对象是一项服务合同或项 目。
2. 分步成本法 (Process-Costing System) - 应用于大量生产、连续的生产过程。如炼油等。
BiMBA EMBA - Accounting for Executives Winter 2001 许定波 ACDINGBO@UST.HK 852-23587563 (Office)
Class 3
2001年11月24日
本次讲义包括五部分: 1. 2. 3. 4. 5. 第一部分是本次课的讲义 (PowerPoint版)。 第二部分加入上次课堂已讨论但没有包括在讲义中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改正教材中的一些翻译错误。 第四部分是本次案例。 第五部分为阅读材料《成本会计怎样扭曲产品成本》
3.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
• • •
由哈佛大学两位教授Kaplan和Cooper所提倡的一种新的成本分配方法。 在过去十多年里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主要特征是在分配间接成本时重视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作业活动(Activities),而不是单纯 考虑产量的作用。
4. 5.
利润税的确定 - 在计算税前利润时,企业必须计算出其产品的全部成本,包括应该分摊的 固定成本。
工作业绩的评价 - 前面我们已知道,企业的成本结构对其利润的变化有巨大的影响。因此, 在评价有关人员的经营业绩时,必须考虑所有成本的作用。 对外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
•下面两章中我们将采用吸收成本方法(absorption costing approach)来分析成本。 •吸收成本方法又常称为全部成本方法(full cost approach)。 •其特点时计算产品单位成本时,我们考虑所有的制造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吸收成本方法和边际贡献方法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在实际生活中,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应 用不同的方法。
基本概念:
• • • • •
成本对象 (Cost Objective):需独立计算成本的事物。例如,一份订单,一批产品,一项 服务。 直接成本 (Direct Cost):可以用经济可行的办法追溯到成本对象的成本。常用种类:直 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间接成本 (Indirect Cost):不能用经济可行的办法追溯到成本对象但是又与成本对象相关 的成本。例如,管理费用、广告、水电费等。 成本库 (Cost Pool):单项间接成本的总集。例如,工厂的全部的行政管理费。 成本分配基础 (Cost Allocation Base):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单个成本对象的标准。例如用产 品所耗的材料价值作为分配基础来分配总采购费用。
1. 2.
定价 - 无论科学与否,许多企业在实际中采用“单位全部成本加合理利润”的途径来决定 其产品的价格。此方法在企业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在接受政府订单时常常被采用。 新的固定资产投资策略 - 所有的固定成本在长期来看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作出长期投资 决策时必须考虑其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
3.
预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 预算制造费用 / 预算分配基数
常用的预算分配基础: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直接材料费用等。
制造费用分配量 = 分配基础的实际额 x 预算制造成本分配率
• • 我们可以对不同的生产部门、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率。 在实际中务是制造各种奖牌和纪念币。在十月份公司有两笔业务。批次A是为一家旅游公司生产100枚 纪念金币。批次B是为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生产1,000枚银币以纪念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批次A的生产开始于九月, 到九月底已经发生了30,000元的制造费用。批次B的生产开始于十月。原材料在10月1日的期初余额为7,000元。 (1) 公司在十月采购了60,000元的材料。
首先考虑所谓的“正常成本法”
分批成本法 – 成本记录
•与每一生产批次(Job)有关的成本都归集于一单独分批成本记录。 •直接材料根据领料单而计入批次成本。 •直接人工根据工时卡而计入批次成本。 •制造费用根据预算分配率来分配到各个批次。
分批成本法 –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
分批成本法:
第一批 (在产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第二批 (在产品) 第三批 (在产品)
产成品
销售成本
分步成本法:
第一步 (在产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第二步 (在产品)
第三步 (在产品)
产成品
销售成本
分批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五个阶段: 1. 2. 3. 4. 5. 确定需要计算成本的批次(Job) 材料的采购、工人的安排 在产品 产成品存货 产成品的销售=》销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