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秦 曙 光
★血液透析历史、概念、原理与组成
★血液透析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血液透析基本技术与新技术进步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
★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 ★我院血液透析的发展现状
血液透析的历史
• 19世纪Thomas首先提出“透析”的概念 • 1912年Jone Abel活体动物弥散试验 • 1913年Jone Abel用火棉胶制成管状透析器, 命名为人工肾,为兔作血液透析 • 1925年Haas首次将血液透析用于人体 • 20世纪30年代完成肝素提纯 • 1937年Kolff发明赛璐玢透析膜
常用透析器的种类
• • • • • 铜仿膜 醋酸纤维膜 聚丙烯腈膜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 聚砜膜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临时性
–直接穿刺法:足背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股静
脉、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等
–深静脉置管: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永久性血管通路
动静脉外瘘
动静脉内瘘 永久性右心导管
最常用的临时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的历史
• 20世纪30年代后期Kolff发明第一台转鼓式 人工肾 • 1945年Kolff第一次由人工肾成功救ARF • 1946年发明蟠管型人工肾 • 1960年发明平板型透析器 • 1966年Brescia用手术法建立动静脉内瘘 • 1967年发明空心纤维透析器 •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进步,血液透 析迈入新时代
Convection: The movement of solutes with a water-flow, “solvent drag”, e.g., the movement of membrane-permeable solutes with ultrafiltered water.
溶质清除原理
吸附: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中的某些蛋白质、 毒物和药物等被选择性吸附于透析膜表 面,从而使这些物质被清除。
Adsorption
Adsorption: molecular adherence to the surface or interior of the membrane.
水的清除
超滤:水在压力差作用下作跨膜运动。
深静脉置管
一、使用指征:理由 二、并发症:出血、气胸、血栓、狭 窄、血流不足、回血障碍、导管破裂、 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深静脉置管的特点
置管部位 优 点 缺 点
颈内静脉
留置时间长
静脉狭窄发生率低 血胸、血气胸罕见
不易固定
舒适感差
致命性并发症少
锁骨下静脉 留置时间长 舒适 并发症多:血胸、血气胸 静脉血栓形成、狭窄多见
超
滤
正压
负压
Ultrafiltration: The movement of fluid through a membrane caused by a pressure gradient.
Ultrafiltration
Blood In
(from patient)
Fluid Volume Reduction Blood Out
易固定、易护理
股静脉 操作简单 致命并发症少
凝血障碍、呼吸心脏功能差者禁忌
活动受限 留置时间短 适宜危重病人临时置管
最常用永久性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动脉端穿刺针
由于一般的静脉不够粗、管壁不够厚, 不能满足血透治疗对血流量的要求, 所以进行血液透析前必需手术建立一 条永久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是前臂动 静脉瘘。
静脉端穿刺针 内瘘处静脉
动脉化静脉 动脉 内瘘处动脉
动静脉内瘘
加温
水处理
血液透析模式图
血液透析系统组成
水处理系统
• 去掉自来水中的微粒、细菌、微生 物及其产物,提供高纯度的反渗水供透析使用。砂Fra bibliotek 除铁 软化 吸附
水处理系统
反渗透
反渗透
体外循环系统
血流量表
动脉压表
肝素泵 空 静 气 脉 静 探 压 脉 测 表 夹 器
透 析 器
加温
比例泵
平衡泵 透析液流量表
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过程。
血液透析的原理
溶质清除
弥散
对流
吸附
水清除
超滤
渗透
溶质清除原理
弥散:
半透膜两侧溶质浓度差,使溶质从 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作跨
膜移动。
Diffusion
Diffusion: The movement of solutes from a higher to a lower solute concentration area.
现代血液透析机
现代血液透析
安全
舒适
血液透析是如何进行的?
含有废物的血 液进入透析器
透析器
经过净化的血 液输回身体里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的概念
血液透析就是利用半透膜原理,
让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同时流过透析 膜两侧,借助膜两侧浓度差及压力 差,通过弥散、对流及吸附清除毒 素,通过超滤清除水,同时纠正电
透 析 液 配 置 供 给 系 统
水处理
血液透析系统组成
透析器(人工肾)
• 透析过程中血液与透析液在透析器反 向流动,使溶质与水得到最大效能的 转运,是透析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空心纤维
透析液
血液
空心纤维透析器
透析器
理想透析膜应具备下述条件:
1、对溶质具有高清除率,对水具有适当超滤率 2、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不允许>35000d的物质通过,如血中蛋白质、红 细胞、透析液中的细菌和病毒等 4、无毒、无抗原性、无补体激活、无致热源 5、无特异吸附 6、耐压强度达66.7kPa(500mmHg) 7、能耐蒸汽消毒或消毒剂浸泡 8、透析器的封装材料不含亚甲基二苯胺,不释放环 氧乙烷
弥
散
Diffusion: The movement of solutes from a higher to a lower solute concentration area.
溶质清除原理
对流:
半透过膜两侧的压力差使血中毒素随
着水的跨膜移动而移动。
Solute Removal by Convection
to waste
LOW PRESS
(to patient) HIGH PRESS
透析液
血液
动 脉 端 静 脉 端
透 析 膜
透析液
透 析 膜
血液透析原理模式图
血液透析系统组成
体外循环系统
透 析 器
透析液配置供给系统
以及监测系统
水处理系统
血液透析模式图
输 液
血泵
透 析 器
负压泵
平衡泵
A端
V端
动静脉内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