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细胞分裂和周期

【细胞生物学】细胞分裂和周期


35
12.3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整个细胞分裂, 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两个过程。 ◆核分裂主要是通过纺锤丝的形成和运动,以及染色体 的形成,把在S期已经
复制好了的DNA平均分
配到两个子细胞,以保 证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
性。由于这一时期的主
要特征出现纺锤丝,故 称为有丝分裂。
36
◆前期(prophase)
42
动 物 细 胞 的 胞 质 分 裂
43
高等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
44
有丝分裂的机制
纺锤体微管类型及形成
◆纺锤体又称为有丝分裂器 (mitotic apparatus) ●动粒微管 Kinetochore microtubules ●极微管 Polar microtubules ●星微管 Astral microtubules ◆中心粒(复制—分离—复制周期) ●中心粒确定分裂极 ●形成纺锤体
49
◆纺锤体微管滑动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极-极分离是由极微管的两种不同类型 的变化引起的。 ●首先,极微管在+端添加微管二聚体进行聚合延长,使 两极的极微管产生重叠的带(overlap zone)。 ●第二,极微管产生滑动, 产生将两极分开的力。 ●微管间的横桥能够提供 机械-化学的活动。横桥上 有较高的ATP酶活性,推测 是一种分子发动机。
细胞形态,染色质,骨架,核仁
10
12.2 细胞周期的调控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利兰· 哈特韦尔发现了控制细胞 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 “START” 的基因对控制细胞 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 作用。 ◆保罗· 纳西的贡献是发现了CDK。 ◆蒂莫西· 亨特的贡献是发现了调 节CDK的功能物质CYCLIN.
point)。
27
细胞周期的3个关卡
DNA是否复制? 环境是否合适?
所有染色体都 与纺锤体结合?
环境是否合适?
28
细胞周期中的三个主要关卡
◆G1关卡(靠近G1末期) ◆G2关卡(在G2期结束点) ◆分裂中期关卡(在中期末) 在每一个关卡 , 由细胞所处的状态和环 境决定细胞能否通过此关卡,进入下一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粒分开,染色单体移向 两极。
40
◆末期(telophase) ●后期结束 ,染色单体平均分配到纺锤体的两极 ,核膜 片段重新包围两组染色体 , 形成完整的核膜 , 并在 两极重新形成 ●该期的主要特点是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细丝 ,出现核 仁和核膜。
41
胞质分裂(Cytokinesis) ◆ 胞质分裂是有丝分裂的最后一个阶段,产生两 个子细胞 ◆ 胞质分裂通常在分裂末期开始,通过MPF的激 活触发 ◆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由膜下方微丝和肌球蛋白 II组成的收缩环介导完成. ◆收缩环的位置由纺锤体的赤道面决定。 ◆分裂通过肌球蛋白沿微丝滑动,使微丝紧缩, 最终将细胞质一分为二。
17
MPF的结构组成
◆是由两个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异质二聚体: ●催化亚基 ▲是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 ▲其活性有赖于周期蛋白,故蛋白称为周期依 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Cdks); ●调节亚基:周期蛋白 (cyclin)。
18
细胞周期蛋白的鉴定
◆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的cDNA分析
●N端破坏框(destruction box)
21
泛素与周期蛋白的降解
22
APC的活性调节控制周期蛋白B的降解
◆APC称为促后期复合物
◆当MPF的活性在有丝分裂中期达到最高峰时, 它 将APC磷酸化并将其激活; ◆接着发生周期蛋白B泛素多聚化, 引起周期蛋白B 的降解;
13
G1期细胞与M期细胞融合
14
S期细胞与M期细胞融合
15
G2期细胞与M期细胞融合
16
MPF的发现
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 MPF),早期称为M-期促进因子,是指M期 细胞中存在的促进细胞分裂的因子 ◆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的选择:爪蟾卵母细胞 ●实验方法:M期和间期提取物分别注射 ◆纯化得到MPF
●主要事件是完成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在此过程 中要发生配对同源染色体间的分子重组
●该期细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 终变期等。
55
前期I的5个阶段
56
◆细线期(leptotene stage,leptonema),又称凝集期,主要特 点:染色体已加倍,并凝缩成细线状,但看不到染色体的 双重性。 ◆偶线期(zygotene stage, zygonema),又称配对期: ●联会与联会复合体:细胞减数分裂前期的偶线期,同源 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双价体。 ●二价体与四分体: 联会复合体有父母双 方同源染色体组成, 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研究思路
◆实验设计
●获得同步化的受精的海胆卵细胞 ●在有放射性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 ●每10分钟取一次样分离纯化蛋白质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
●发现了周期蛋白B(cyclin B):
●周期蛋白B的cDNA克隆与周期蛋白B的鉴定
19
细胞周期蛋白在海胆胚胎细胞中 的积累和降解
20
有丝分裂的退出:周期蛋白B的降解
阶段。
29
◆G1关卡(START或限制点): ●在 G1 关卡 ( 在酵母中称 START, 而在哺乳动物中 称限制点 ) ,主要是监测细胞的大小和营养状态; ● G1关卡是细胞周期的主要控制点 ,它决定着细胞 能否分裂; ◆ G2 关卡: ●G2关卡监视DNA复制是否完成,完成后才允许 有丝分裂的开始。 ◆ M phase checkpoint : ●M phase checkpoint 监视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 正确相连,并排列在赤道面上,以保证子细胞可 以得到一套完整的染色体
细 胞 间 期有 丝 来自 裂 期◆M期,即有丝分裂期(mitosis phase)。
不一定每种细胞都有四个时期,如胚 7 胎细胞卵裂没有G1期。
细胞周期和细胞类群
◆持续分裂细胞 生殖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终端分化细胞 神经细胞 肌细胞
永久性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 ◆G0细胞
又称休眠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 , 不进 行增殖 , 也叫静止细胞群 , 如某些免疫淋巴
11
12
细胞周期调控中的物质鉴定
细胞融合实验
◆研究者:1970年,Colorado 大学的Potu Rao 和 Robert Johnson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使用的细胞系:G1和S;M分别和G1,S和G2
●早熟染色体凝集(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PCC )
4
OUTLINE
12.1 细胞周期
12.2 细胞周期的调控
12.3 有丝分裂
12.4 减数分裂
5
12.1 细胞周期 cell cycles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
分裂的细胞通过有丝
分裂产生新细胞生长 开始,到下次有丝分
裂产生子细胞结束为
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 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 并均等地分配给两个 子细胞。
45
纺锤体微管的类型
46
中心粒的复制周期
47
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分离的力 ●拉力:由动粒微管去装配产生
●推力:由极微管的聚合所产生
◆后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后期A:微管去聚合假说
●后期B:
纺锤体微 管滑动假说
48
纺锤体微管运动机理 ◆微管去聚合作用假说 ●该假说的特点是:动粒微管不断解聚缩短,造成将 染色体拉向两极。 ●微管的正端插入动粒的外层,微管蛋白分子与动粒 蛋白分子有亲和性 , 微管蛋白在此端去组装。在 动粒中 ,ATP 分子水解可以提供能量 , 驱动微管上 的动力蛋白向极部移动,拉动染色体向极移动。
26
细胞周期的关卡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称为细胞分裂周
期(cell division cycle, cdc) 基因。这些基
因表达的有序性, 受一些控制系统的监测 ●如酵母细胞在 DNA 合成开始的前有启动 点(START); ●在哺乳类细胞中称为R点或限制点
(restriction point), 亦 称 为 关 卡 (check
细胞, 肝细胞等。
8
Phases of the cell cycle
9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合成活动
◆G1期 (Gap1 phase):rRNA, 蛋白质,糖类
和脂类 ◆S 期 (synthesis phase):DNA和组蛋白 ◆G2 期(Gap 2 phase):ATP,RNA,蛋白质 ◆ M期: 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前期发生的主要事件有四个 :染色体的凝 集、分裂极的确定、核仁的消失和核膜的 解体。
37
◆前中期(prometaphase)
●在此时期 , 核周围的纺锤体侵入细胞核的中 心区 , 一部分纺锤体微管的自由端最终结合 到着丝点上,形成动粒微管。 ●前中期的特征是染色体剧烈地活动 , 个别染 色体剧烈地旋转、振荡、徘徊于两极之间。
核定位和输出信号 输出和输入蛋白
Ran蛋白
◆帮助蛋白质折叠和装配 ◆蛋白质的转运和定位 ◆参与细胞器和细胞核结构 的发生 ◆应激反应 ◆参与信号转导
1
DNA的压缩过程
端粒的结构功能
核 小 体 的 结 构
2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概念?
灯刷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
3
CHAPTER 12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cell cycles and cell division
50
间期核的重装配
◆有丝分裂后期,两个新核 在分开的姊妹染色体附近 形成 ◆染色体去凝聚和核膜重新 装配与Cdc2的失活有关 ◆细胞周期的后期,细胞周 期蛋白 B 降解后, MPF 很 快失活,磷酸酶很快激活 并将核纤层蛋白脱磷酸, 导致核被膜的重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