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学》PPT课件

《实验动物学》PPT课件

6
实验动物学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动物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培育、维
持和生产供应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改进 或建立标准化的动物实验条件、技术与 方法,为科学研究、生产、检定等服务, 最终促进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提 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实验动物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怎样实现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标准化。
(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携带的微 生物、寄生虫的种类,寄生或共生规律 以及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控 制的学科。
9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 3 ) 实 验 动 物 解 剖 学 与 生 理 学
(laboratory anim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以及实验动物的解剖生理特性或 模型性状的学科。
10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4) 实 验 动 物 生 态 学 (laboratory animal
ec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与其生存环境 的相互关系,包括研究房舍、笼器具、 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噪声、饲料、 饮水、垫料等对实验动物影响的学科。
11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5) 实 验 动 物 营 养 学 (laboratory animal
28
由于美国的影响,加拿大、欧洲各国和
日本也纷纷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1956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成立 了全球性实验动物学学术机构——国际实 验动物科学委员(ICLAS),旨在促进和协 调世界各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促进实 验动物学的国际合作,促进实验动物标 准的国际化。
29
五、我国实验动物科技发展简况
2
第一节实验动物学的学科概念
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实验动物与
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研究内容十分丰富,研究范
围从实验动物扩展到动物实验。
3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概念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
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 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 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由于实验动物种类数量有限,目前某些 野生动物或经济动物或观赏动物也用于 科学实验,但它们只能称作实验用动物 (experimental animal)。
13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7)比较医学(comparative medicine),是研
究实验动物和人类的基本生命现象,特 别是各种疾病的类比,根据生命现象或 疾病的异同,建立各种动物模型,应用 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学科。比较医学又分 为比较解剖学 (comparative anatomy)、比 较生理学 (comparative physiology) 、比较 病理学 (comparative pathology) 、比较胚 胎学(comparative embryology)、比较外科 学(comparative surgery)等。
4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ation)定义
是以实验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科学实验,
包括以实验动物整体水平的综合性反应 为评价指标的实验,以实验动物为对象 的观测,以实验动物为材料来源的局部 器官及系统的实验,以及以实验动物的 各种表现参数作为权衡尺度的实验室工 作。
5
实验动物学研究范围
26
动物模型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 18 世纪。

20 世纪 60 年代,学术界正式提出了 “动物模型’’概念。从 1961 年美国国 立卫生研究院(NIH)首次提出加强开发人 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以来,各国的研究 工作不断取得成果。7年后的1968年,美 国就出版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专著。 1972 年美国又出版了《人类疾病 动物模型手册》,该手册至今已达数十 分册。 20 世纪 80 年代后,转基因技术不 断发展,并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动物模型 研究上来,建立了各种转基因动物模型 和基因剔除动物模型等,从而大大地加 快了发展速度。
实验动物学研究实验动物,主要研究实验动物
的生物学特性、育种、保种、繁殖生产、饲养 管理、饲料、垫料、设施条件、疾病诊断与防 制、质量控制等; 实验动物学研究动物实验,主要研究动物实验 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术与方法、实验动物的选 择与应用、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等。其中包 括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遗 传学、育种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养殖学、 环境卫生学、建筑学、管理学等方法,进行个 性研究和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标准化的共性研 究。
22
2悉生动物的培育
随着动物实验的发展,对实验动物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就是如何消除实验动物自身携带的微 生物和寄生虫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干扰。悉生动 物能满足这种要求,悉生动物的发展是随着无 菌动物的发展而发展的。 1932 年, Glimstedt 终 于把无菌豚鼠养活 2 个月,取得了初步进展。 1945 年, Reyniers 率先培育并繁殖无菌大鼠成 功。随后,无菌鸡(1948年)、无菌小鼠(1955年)、 无菌豚鼠(1959年)、无菌家兔(1959年)等相继育 成。
14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8) 实 验 动 物 饲 养 管 理 学 (laboratory

animal husbandry),是研究实验动物 饲养、繁殖的科学管理以及生产经 营管理等的学科。
15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9) 动物实验方法学 (methods of animal
experimentation) ,是研究动物实验的 基本条件、基本方法与技术以及技术规 范等的学科。
16
第二节 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地位 与应用价值
一、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二、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三、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17
第三节 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概况
18
一、动物实验的发展
国外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原始动物实验可追溯
到公元前4~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和医学家亚 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就描述了各种动物的解剖。 公元 2 世纪的古罗马医学家盖伦 (Galen ,公元 129 ~ 199) 是动物活体解剖技术的创始人。公 元17世纪,英国著名生理学家和医学家哈维在 研究血液循环的过程中,用犬、蛇、蛙、鱼等 动物做动物实验,创立了近代生理学实验方法。 19世纪以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他首次提 出了动物实验的内环境和外环境要领。俄国生 理学家巴甫洛夫,他将动物实验发展为急性动 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到了20世纪,动物实 验进入了更加辉煌的时代。实验动物和实验条 件都开始标准化,动物实验已成为一门科学。19
27
四、组织机构的发展
在美国, Little 于1929 年创建了至今仍是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实验动物保种、研究机构 —— 杰克逊 (Jackson) 研究所,并亲自任所长。 1950 年,首先 成立了动物饲养管理小组,后于1967年改名为美 国实验动物科学学会 (AALAS) 。 1953年美国动物 资源协会成立,1956年改名为美国实验动物资源 学会(ILAR) ,下设遗传、营养、寄生虫标准等委 员会,定期发布有关信息。1952年,实验动物管 理小组成立,1961年改名为美国实验动物医学学 会 (ACLAM) 。 1965 年,美国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认 可协会 (AAALAC) 成立,目前该协会已对 700 多个 动物设施颁发了认可证。
实验动物学
第一章实验动物学概论
1
2l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生命科学研究必
须具备4个基本要素,即实验动物 (1aboratory animal) 、 设 备 (equipment) 、 信息 (information) 和试剂 (reagent) ,通常 称AEIR要素。 生命科学工作者应该学习实验动物学 (1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掌握有关实 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知识与技能。
7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 breeding science),是根据遗传学 原理,研究实验动物的遗传改良、遗传 控制、遗传特性、品种和品系培育以及 实验用的非实验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的学 科。
8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2)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乙醚麻醉(鸟)
病毒病(反刍兽口蹄
干扰素(鸡胚、小鼠)
维生素K(鸡)
细菌病(牛、羊炭疽) 单克隆技术(小鼠)
疫和狂犬病) 转基因技术(小鼠) 原虫病(骆驼苏拉病) 生物发生器(羊、牛)
21
l近交系动物的培育
近交系实验动物的培育从小鼠开始。
1907年Little采用遗传学原理,以毛色基 因为标记,开始小鼠的近亲繁殖以获得 遗传均一性的纯系小鼠,两年以后首次 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 鼠DBA。近交系实验动物的培育成功, 为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遗传几 乎完全均一的实验动物,提高了动物实 验的准确性和均一性。
nutri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饲料营养素及其与动物功能的依附关系、 饲料配方及饲料质量控制等的学科。
12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6) 实 验 动 物 医 学 (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 ,是研究实验动物的疾病发生 发展规律、诊断、预防、治疗以及在生 物医学研究中应用的学科。
24
4实验动物发展的其他成就
如同源导人近交系动物、同源突变近交
系动物、重组近交系动物、分离近交系 动物、嵌合体动物、单亲纯合二倍体动 物、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等都是 20 世 纪取得的成就。
25
三、动物模型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