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之电化学基础
电极电势愈高,氧化还原电对中的氧化态得 到电子变成其还原态的趋势愈强; 电极电势愈低,氧化还原电对中的还原态失 去电子变成其氧化态的趋势愈强。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电极电势高的电对的 氧化态氧化电极电势低的电对的还原态。
38
例6 判断标准状态时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自发 进行的方向:2Fe2++Br2 2Fe3++2Br-。 解 首先,将此氧化还原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 并查出这两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5.3 电极电势
5.3.1 电极电势的产生 5.3.2 标准电极电势 5.3.3 Nernst方程式
26
5.3.1 电极电势的产生 1.电极的双电层结构
5.3
电极电势
-
-
-
-
+++++ +++++
(a)溶解>沉积
图-2 双电层的形成 M(s) Mn+(aq)+ ne
由于在金属与溶液间的界面处形成双电层结构,电 极电势产生了。
36
6. 标准电极电势表及其应用
附录:常见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1)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1)对比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的
大小,便可知道此氧化还原反应在标准态
时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
37
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判断标准态时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方向: 强Ox + 强Red → 弱Ox + 弱Red
Fe3++ e Br2 + 2e
Fe2+ 2Br-
EΘFe3+ /Fe2+ = + 0.771V EΘBr2 /Br- = + 1.087 V
其次,找出标准电极电势高的电对中的氧化态 (Br2 ), 和标准电极电势低的电对中的还原态 (Fe2+ ),此二者应是该自发反应的反应物。 故该反应正向(向右)自发进行。
21
2.应用示例
[例4]将氧化还原反应
2MnO4-+5H2O2+6H+= 2Mn2+ +8H2O +5O2↑
拆成两个半电池反应,并写出电极组成和电池组 成表示式。
解 (1)根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 反应的原则,拆分此氧化还原反应为两个半电 池反应:
正极反应:MnO4- + 8H++5e → Mn2++ 4H2O
电子由Zn极流向Cu极: Zn极电势低,为负极;Cu极电势高,为正极。
19
4.特征 正极:氧化剂(Cu2+)被还原,半电池反应为: Cu2+ + 2e → Cu 负极:还原剂(Zn)被氧化,半电池反应为: Zn → Zn 2+ + 2e 电池反应为: Cu2+ + Zn → Cu + Zn 2+
20
23
5.2.3 电池电动势
1.定义 电池电动势是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瞬时电势 差。(在接近零电流下所测定的电势差) 2.表示 电池电动势 E= E+ - EE+ ─ 某时刻正极的电势, E- ─ 某时刻负极的电势。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电光愈用愈暗? 因为其电池电动势愈用愈低。
24
5.2.4 电极类型
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Zn | Zn2+(c) 电极反应 Zn2+ + 2e → Zn 2.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Ag,AgCl(s) | Cl-(c) 电极反应 AgCl + e → Ag + Cl3. 双离子电对电极: Pt| Fe2+(c1),Fe3+(c2) 电极反应 Fe3+ + e → Fe2+ 4.气体电极:Pt,Cl2(p) | Cl- (c) 电极反应 Cl2 + 2e → 2Cl25
40
(2)使用标准电极电势表注意事项: 1)电极反应均写成:Ox+ne Red
无论反应物是电对中的氧化态,还是其还原态, 氧化还原电对的EΘ的符号不变。
5.2.2 原电池的符号表示
1.书写要求 (1) 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 (2)正负极之间用盐桥“‖”相接; (3)电极固体标志用一竖线“│”表示; (4)同相之不同物质间用“,”间隔; (5)若为离子时应注明其活度(浓度亦可); (6)若电对不含金属导体,则需加一惰性导体; (7)纯气体、液体或固体与惰性电极名称之间以 “,”间隔,并应注明其状态。
32
4.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
电池电动势 EΘ= E+Θ - E-Θ
首先和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其次确定被测电极是正 极还是负极。
若为正极,则其标准电极电势 E+Θ =EΘ + EH+/H2Θ =EΘ
若为负极,则其标准电极电势
E- Θ = EH+/H2Θ - EΘ = - EΘ
EOx/RedΘ定义为给定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相对值)。
2MnO4-+5SO32-+6H+ = 2Mn2++5SO42-+3H2O
例2 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H2S + H2SO3 → S + H2O H2S - 2e → S + 2H+ ①
H2SO3 + 4H+ + 4e → S + 3H2O
①
×
②
2 + ② 得:
2H2S + H2SO3 = 3S + 3H2O
(3) 配平:使半反应两边的原子数和电荷数相等
MnO4- +8H+ + 5e = Mn2+ +4H2O
SO32- + H2O = SO42- + 2H+ + 2e
11
(4) 使两个半反应得失电子数为其最小公倍 数,合并成一个配平的离子反应式:
×2) MnO4- +8H+ + 5e = Mn2+ +4H2O + ×5) SO32- + H2O = SO42- + 2H+ + 2e
35
5.标准电极电势的物理意义: 标准电极电势表中,以标准氢电极为界,氢 以上电极的EΘ 均为负值,氢以下电极的EΘ均为 正值。 某电极的EΘ代数值愈小,表示此电对中还 原态物质愈易失去电子,即还原能力愈强,是较 强的还原剂; 若电极的EΘ代数值愈大,表示此电对中氧 化态物质愈易得到电子,即氧化能力愈强,是较 强的氧化剂。
9
5.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离子-电子法
1.配平原则: ①电荷守恒: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 得失电子数相等。
②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 等。
2.配平的具体步骤:
(1)写出离子方程式: MnO4-+SO32- + H+ → Mn2+ + SO42- +H2O
(2)将反应拆分为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式: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MnO4-→ Mn2+ SO32- → SO42-
33
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
例5 简述测定Pt | Fe3+(1.0), Fe2+(1.0)的标准电极 电势的方法及结果。 解 将Pt | Fe3+(1.0), Fe2+(1.0)与标准氢电极组 成电池。从实验电流的方向确定此待测电极为 正极,标准氢电极为负极。 测得电动势为0.771V,则 EΘ= E+Θ - E- Θ = EΘFe3+ /Fe2+ - EΘH+/H2
5.2
原电池
5.2.1
5.2.2 5.2.3 5.2.4
原电池的概念
原电池的符号 电池电动势 电极类型
17
5.2.1 原电池的概念
1.定义 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 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 ⑴电势不同的两个电极; ⑵盐桥;
⑶外电路(检流计)。
18
3.Daniell电池
e
—
+
图1 Daniell电池
EΘFe3+/Fe2+ =EΘ =0.771V. 式中E 的右下角注明了参加电极反应物质的氧 化态和还原态,上角的Θ表示标准状态。
34
又:标准锌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 Zn | Zn2+(1.0)‖H+(1.0) | H2(100kPa), Pt (+)
测得此原电池的电动势EΘ =0.7618 V,由于 EΘ = E+Θ - E- Θ = EΘ H+/H2- EΘ Zn2+/Zn = 0 - EΘ Zn2+/Zn ∴ EΘ Zn2+/Zn =- 0.7618 V。
标准氢电极的组成式可表示为: Pt,H2(100kPa)∣H+(a=1)
31
3.标准电极电势
(1)定义 处于标准态下的电极的电势称为该电极的 标准电极电势(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用符号Eθ表示。 (2)标准态 溶液活度为1 , 或气体压力为100kPa , 液体 和固体为纯净物。
Δ 例3:配平Cl2(g) + NaOH NaCl + NaClO3
解: Cl2(g)+ 2e = 2Cl①×5 + ② 得:
①
Cl2(g)+ 12OH- = 2ClO3-+ 6H2O +10e ②
6Cl2(g)+ 12OH- = 10Cl- + 2ClO3-+ 6H2O 化简得: 3Cl2(g)+ 6OH- = 5Cl- + ClO3-+ 3H2O 3Cl2(g)+ 6NaOH = 5NaCl + NaClO3+ 3H2O
Sn2+ → Sn4+ + 2e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