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念1.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3.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事业定义:文化事业就是由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即文化行政部门来领导的、以公益性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会工作。
文化产业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功能:经济增长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满足人的需要、引导舆论宣传、防御文化殖民)文化传播功能审美与评价功能事、产业区别:生产目的不同、资本来源不同、机构性质不同、运营机制不同、调控方式不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产生:理论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文化传媒介质的三次革命革命内容:印刷术\电视技术\电影、录音、无线电原因:第一,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提供了发展空间。
第二,现代高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全球化趋势,产生助推作用。
第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的共同因素推动。
世界文化产业的理论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概念: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学术团体,是20世纪西方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观点:“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发展及代表人物早期:1930年至1949年。
代表人物阿多诺、霍克海默、本雅明等。
鼎盛期:1949年至1969年,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施密特、内格特等。
末期:20世纪70年代末,走向解体。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提出时间地点人物:20世纪40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主要观点第一:金钱是文化工业存在的根源。
第二:剥夺了艺术本应具有的反抗及批判功能。
第三:降低了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丧失了传统艺术的“韵味”。
第四:使创作者不可能自由创造,消费者丧失独立判断能力。
特点:文化商品化、文化技术化、文化标准化,齐一化、文化的强迫化英国文化学派(伯明翰学派)研究重点:对文化产品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探讨,注重研究文化产业的符号生产机制及符号生产的原则。
成立标志: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代表人物: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特里·伊格尔顿主要观点:第一、拒绝高雅与低俗的传统划分,取消文化产品中审美标准的首要地位。
第二、文化研究的重点转向流通过程,更关心文化产品的用法与用途。
第三、认为文化产业的文本是开放的,受众虽不参与内容的生产,却可以参与文本的解读,从而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接受文化产业产品。
美国文化产业基础理论代表人物:约翰·费斯克,提出著名观点“大众文化就是日常生活”,代表著作《理解大众文化》赫伯特·甘斯,提出“品味文化“的概念,代表作《大众文化和高级文化》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创立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代表作《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应用理论侧重:文化产业实践的理论探索,以期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有关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以及文化产品提供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等方面。
文化资源含义:指前人所创造积累的文化遗产库和今人所创造的文化信息的总和。
(从时段上界定)。
特点:无形性;差异性;适境性类型:1.符号化意义的文化资源;(内容性、知识性)2.经验型的技能文化资源;(熟练度)3.垄断性的旅游文化资源;是指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主题景点三部分。
4.创新型的智能文化资源。
(强调脑力)文化产业分类产业分类国际:三次产业分类法,即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人类经济活动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种职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制造业、采掘业、煤气、自来水、电力等)第三产业:除了上述一、二产业之外的其他各业(金融、运输、商业、保险)第三产业分类第一层次:流通部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现代物流)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旅游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电事业、卫生、体育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军队、警察等)我国标准: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类属及其分层:文化相关层包括文化产业外围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文化产业核心层相关层:文具、乐器、玩具等。
外围层:互联网、广告、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室内娱乐等。
核心层: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等。
英国创意产业定义: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标准:1998年,工作组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
内容: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
“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人们跨媒体从思想中创造金钱》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四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关系联系:都以精神和知识的商品化为特征,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主体,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
区别文化产业:1.立足于所有文化产品、文化娱乐及其他文化服务;2.强调的是所有和文化相关的精神的与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运作;3.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复杂的产业链条,呈现宏观包容性和延展扩充性。
创意产业:1.直接针对知识创新带来的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2.强调的是人的创造力对经济的贡献3.它多以分散的状态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具有动态的游离性和复合性。
艺术授权产业对艺术品所有权的经营:传统艺术产业中的画廊或拍卖公司内容:主要涉及艺术品著作权,其中包括复制权、表演权、放映权、翻译权、展览权等。
传统艺术产业与授权艺术产业最大的区别:艺术品能否被复制并形成规模经济中国著作权法保护期限:电影作品、摄影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的保护期为作品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其他作品则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上死后的50年截止。
版权产业分类:“核心版权产业”、“部分产权产业”、“发行类版权产业”、“版权关联产业”信息及信息产业信息:是所有知识和文化的符号替代,是一切自然科学成果、社会科学成果和生活方式等的总合。
信息产品:一是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相关的硬件设备制造;二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用以处理各种信息和满足不同需要的软件。
信息产业定义狭义: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产业,即信息服务业。
广义: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制造、对信息进行收集、生产、传递和储存的行业的总称。
内容产业提出:“内容产业”第一次出现于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上。
定义:内容产业是“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其产品范围包括各种媒介的印刷品、电子出版物、音像传播及软件业。
【1996年欧盟在《信息社会2000计划》(INFD2000)】由主要生产内容的信息和娱乐业所提供的新型服务产业,包括出版印刷、音乐、电影、广播和影视传播等行业。
【1998年世界经合组织在专题报告《作为新增长产业的内容》】信息产业与内容产业关系:信息产业包含内容产业特点:第一,有很强的技术关联性第二,内容产业是创意产业第三,内容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衍生性第四,内容产业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更对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起着重要作用,其对人的灵魂和思想的影响直接而深远。
内容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1.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以内容产业为核心,内容产业的核心地位体现在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文化产业中。
2.内容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产业大平台,内容产业是其中的支柱,创意产业为其提供方法论保证。
文化产业新经济业态新经济与业态定义:所谓“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经济形态,主要是指依托先进的高新技术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实现集约化、环保化、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资本运营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文化产业集群概念:文化产业集群亦称“产业集聚”,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
第一,地域型文化产业集群,即处于同一地理区域内多个文化企业围绕同一产业、或有限的几个产业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二,主导产业型文化产业集群。
即以某一种或某一类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围绕这一主导产品发展出相关的众多文化企业,以此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集群。
第三,产品关联型文化产业集群,即不同公司的文化企业成为专业化生产产品链上的某个环节,形成集群的内部成员关联特征并由此凸现集体效率优势。
第四,产业地方化、地方专业化文化产业集群,即某一类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经营集中在某一个地区或地方,形成规模经营的集群优势,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
文化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定义:是指企业针对一定市场的需求,在产品计划、定价、厂牌、供销路线、人员销售、广告、促销、包装、陈列、扶持、实体分配和市场调研等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并实施的方法总和。
文化产品生命周期:引入期、形成期、成熟期、衰退期。
另外一些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明显。
声望定价定义:指根据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声望、信任度和社会地位来确定价格的一种定价策略。
招徕定价定义:是一种有意将商品按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价格出售来招揽吸引消费者的定价策略。
-比如团购。
特点:进入门槛低;服务不齐;纠份不易解决;诚信危机;折扣定价策略:数量折扣指按购买数量的多少,分别给予不同的折扣,购买数量愈多,折扣愈大。
现金折扣定义:是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付款或用现金付款者所给予的一种价格折扣。
目的:为了资金流动,减少风险。
新产品定价策略撇油策略定义:是指新产品上市之初,将价格定得较高。
目的:在短期内获取厚利,尽快收回投资。
渗透策略定义: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时,价格定得尽可能低一些:目的:获得最高销售量和最大市场占有率。
满意价格策略定义:介于撇油策略和渗透策略之间的一种定价策略。
市场结构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一个市场的结构依赖于买者和卖者的数量以及产品差别的大小。
完全竞争特征:1.有极多的买主和卖主,二者之间不必固定买卖关系。
2.单个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交易量同市场全部交易量比起来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