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篇不要等到身遇骗子盗贼的时候才想起诚信可贵仁义千金,不要等到自己老年凄凉流浪乞讨的时候才知道孝道的重要,不要等到故乡与西方小镇已经没什么两样了才觉察到缺失了“民族特色”,不要在“全盘西化”后沦为亡国奴时才想起来爱我中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完全就可以做到!——————唐少先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小说、民族戏剧、民族音乐、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华传统文化特点: 1.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灿烂辉煌)。
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留存时间最长且仍在焕发活力的古文明。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二、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纵览★典型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长江、黄河、图腾崇拜(龙、神)、琴棋书画、宗教(儒释道、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家国情怀(精忠报国)、竹、兰、梅、民谚民谣、黄土、红与黄、月亮、民间禁忌..★思想哲学★诸子百家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仁、义、礼、智、信;中庸之道,和合)道家(老子、庄子;道德,无为、逍遥)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兵家《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艺术★琴★:笙、笛子、萧、鼓、二胡、古筝、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传统文化之皮影戏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印刷术)、甲骨文(汉字字体演变)、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装裱。
★画★:国画(水墨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古代历法★甲子、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传统文学★:蒙学:《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经史:(四书五经、《史记》、)文学:《诗经》、《离骚》与屈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歌、赋、四大名著。
★对子楹联★对对子;亭台楼阁、险关要塞等景区圣地名联、名人题诗★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祭祖)、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敬老)、腊八节、除夕(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春节(正旦、元旦、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京剧、昆曲、湘剧、粤剧、徽剧、汉剧、皮影戏、越剧、川剧(变脸)、黄梅戏;脸谱与角色。
★中国建筑★:长城、城楼、关塞、寺院、道馆、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四合院、吊脚楼、围楼、风火墙)、秦砖汉瓦、兵马俑、帝王陵、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书法、对联、谜语(灯谜)、成语、歇后语、熟语、射覆、酒令等...★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烧香、拜佛、蜡烛。
民间文化★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传统文化之服装(民族服装)图案: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莲和鱼(年年有余)、喜鹊和梅枝(喜上眉梢)。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太极八卦★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披麻戴孝、纸钱)、祭祀(祖先神灵、天地君亲师);门神、年画、舞狮、龙灯。
★民族歌舞★:独具特色的民歌与民族舞蹈★衣冠服饰★:汉服、唐装(盘领袍)、千层底、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满族)、肚兜(满族)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锦、绸、缎、娟、帛、)。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抗倭)、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张自忠(抗战名将)、杨靖宇(抗联英雄)、土家英雄陈连升(跟随林则徐广州抗英的将军)……其他★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斗蛐蛐、鲤鱼;★动物植物★:龙凤呈祥、麒麟、貔貅、虎、豹、鹤、龟、大熊猫、狼、鹰、喜鹊...;“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
“岁寒三友”松、竹、梅。
★器物★: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园林工艺★:假山、池沼、奇石、亭台、九曲回栏、风雨桥★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杜康)、茶道(陆羽);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饺子、汤圆、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粽子、特色小吃;鱼翅、熊掌... 筷子★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吴刚伐桂、牛郎织女···★神妖鬼怪★:西游文化、神仙(太上老君、观音菩萨、八仙过海、十八罗汉)、妖怪(狐仙、蛇妖)、鬼怪(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幽冥;玉帝、阎罗王、鬼门关、奈何桥、孟婆汤···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体系★建立四级(国家、省、地区、县市)名录和传承人体系。
全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入选省级名录51项,公布州级名录90项,公布县(市)级名录315项。
全州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69人,公布州级传承人113人,认定民间艺术大师48人,公布县(市)级传承人213人。
★动态保护★2008—2010年度,宣恩县和来凤百福司镇等1县、12个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利川柏杨坝镇等16个乡(镇)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1-2013年度,巴东野三关镇等4个乡(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恩施三岔乡等15个乡(镇)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1年,恩施市和建始长梁乡、柏杨坝镇、宣恩沙道沟镇、来凤百福司镇入选湖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各县(市)及其乡(镇)以此为载体,发挥民间文化名乡名镇的“名片”效应,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地开展保护和传承工作。
习题:1.你知道身边生活中有哪些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2.请为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拟写一条标语。
3. 国家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4. 现在中国青少年冷落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如圣诞节),您对此如何看待?5.请为传统文化教育班会(或“恩施女儿会”)活动会场布置设计一个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色创意的会徽、饰物或背景图案,并略作创意说明。
6.请为本地区深入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几条良好的措施、建议。
7.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中华传统文化日益淡化。
中国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中国及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并不能与之相称。
你认为作为中国民族应该如何保持好“民族风”“中国范”?参考答案:1.土家神话传说向王天子、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撒哟嗬)、土家建筑吊脚楼(土司皇城)、土家社饭、土家织锦西南卡普、土家音乐(丝弦锣鼓)、恩施(利川)民歌“龙船调”(建始“黄四姐”)、土家丧葬悬棺(崖葬)、过新年贴春联(压岁红包)、元宵节玩灯(舞龙舞狮赏花灯)、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七月月半节烧包、八月中秋节打月饼(提示:关注生活,关注身边)2.示例:守住民族根,留住民族魂。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优秀传统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沃土,为其提供重要的思想来源。
随着西洋文化的普及,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
所以增加民族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既是对我们祖先留下的优良传统的文化自尊,也是在西方节日文化冲击下的一种对民族文化自信和重视。
4.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传统教育,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
盲目排外固然不可取,但是盲目崇洋媚外更不对。
青少年们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5.提示:①用中国结、红灯笼、龙、祥云、京剧脸谱等民族文化元素设计(女儿会可用“花好月圆”、“鹊桥相会”、“龙凤呈祥”、男女摆手舞等民族文化元素);②结合创意元素的内涵作说明。
6.加大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比如申报文化遗产保护;把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传承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去,比如开发带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比如教材开发、图书编印、网络资源开发。
……7. 树立“匹夫有责”意识,强化勇于担当的责任。
自觉保护和科学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激发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持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