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机动车统计数据质疑(精)

上海市机动车统计数据质疑(精)

上海市机动车统计数据质疑
张珏成
如果说北京市机动车统计数据使人产生疑义[1],那么,上海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上海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机动车统计数据,则让人陷入惘然境地,没有丝毫推测、想象的空间。

近几年上海市的机动车统计数据见表1。

表1上海市机动车拥有量(1)(2)单位:万辆
注:
(1)本表数据主要来自上海市统计局的官网,即上海统计网[2~15]。

(2)上海市没有公布全市机动车以及汽车保有量数据。

(3)2011年(包括2011年),该统计项目名称为汽车拥有量。

2012年开始,改叫民用汽车。

(4)括号中数字根据统计公报的增长率计算。

除此之外的数据,均来自统计公报。

统计数字本来具有权威性。

之所以统计数字应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人们可以从量化的数据推算出更多的信息,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点对政府,对国家和地方的决策者尤其重要。

但是,上海市、北京市的统计数据都有相当的错误,例如,上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如果说,做到统计数字的准确性有些困难,那么,增长率完全是简单的四则运算,没有丝毫难度。

但现在连这种低级错误都存在于统计公报中,就不能不令人怀疑统计数字的可靠性。

上海市机动车统计数据有些使人不能理解因素。

(1)缺少机动车以及汽车保有量数据
作为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缺少机动车以及汽车保有量数据是不能让人理解的。

考虑到上海市政府对私人汽车牌照,采取了付费竞拍方式发放的措施,并声称因此控制了上海市的汽车总量,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故意不披露机动车以及汽车保有量数据。

如果说,这是统计口径问题,那么何以解释北京市公布了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数据[1]?
(2)统计项目的含义不明确
和北京市的情况完全一样,上海市也有统计项目的含义不明确的现象,也存在“民用”范围不明确的问题[1]。

“民用车辆”与“民用汽车”统计项目含义不明。

按照一般的认识,“汽车”和“车辆”几乎是一样的。

而按专业知识,车辆包括范围要大得多。

如果不明确定义,那么,“车辆”甚至可以包括自行车、手推车。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是指机动车,也需要说明范围,因为一些工程机械,如轮式装载机、铲车等,有时也纳入机动车范围。

类似地,“私人汽车”也不知道何义。

在2003,北京市的私人汽车数量为111.6万辆[1],同期上海市的私人汽车数量仅为区区22.45万辆。

显然,上海市机动车统计数据中还有太多隐情。

上海市统计数据和北京市相同,同样存在统计口径不连续(上海市情况略好)、统计数据不能相互印证的问题[1],这里不重复分析。

(3)统计项目不完全
与北京市不同的是,上海市统计数据中专门给出“公交运营车辆”和“运营出租车”的数据,但更关键的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公务车数量等没有数据。

如果“公交运营车辆”和“运营出租车”可以统计数据,那么,获得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公务车数据应该也容易做到。

联系到统计数据不能相互印证的问题,上海市统计项目不全,可以认为是企图避免社会公众通过统计数据,获得更多的信息。

但这样一来,就丧失了公布统计数据的意义,数据就完全没有可信度。

(4)“公交优先”已成为空谈
从上海市公交运营车辆和运营出租车数据,可以知道,“公交优先”已成为空谈。

14年间,上海市的城市发展不可谓小,但公交运营车辆减少,运营出租车增长不多。

参考文献
[1] 孔见欣喜.北京市机动车统计数据质疑[ED/OL].新浪博客,/s/blog_ 554c34030102vdbz.html,2015-03-07/2015-03-09.
[2] 上海市统计局.200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http:// /sjfb/201103/96139.html,引用日期:2015-03-09.
[3]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95872.html,2003-01-29/2015-03-09.
[4]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95439.html,2004-01-20/2015-03-09.
[5]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95583.html,2005-01-25/2015-03-09.
[6]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94463.html,2006-02-08/2015-03-09.
[7]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92884.html,2007-02-07/2015-03-09.
[8]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92701.html,2008-02-04/2015-03-09.
[9]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88028.html,2009-02-13/2015-03-09.
[10]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0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85455.html,2010-02-13/2015-03-09.
[11]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103/82123.html,2011-03-03/2015-03-09.
[12]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202/239488.html,2012-02-24/2015-03-09.
[13]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302/253153.html,2013-02-26/2015-03-09.
[14]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402/267416.html,2014-02-26/2015-03-09.
[15]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D/OL].上海统计网,/sjfb/201502/277392.html,2015-02-28/2015-03-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