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师傅市场分析

康师傅市场分析


三、康师傅的发展 1.康师傅所采取的战略是速度制胜。面对一片空白的大陆市场,为了迅速占位,在中国 内地塑造出“第一品牌”的形象,康师傅通过大手笔的广告策划、准确明晰的市场定 位、领先一步的产品策略、精耕细作的渠道策略……在极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 2·康师傅定位是物美价廉,适合一般人得消费。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 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 考虑到大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1.98元。 3.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做方便面,康师傅不是第一个,远在统一之后,当统一已经是台湾 第一品牌时,康师傅还没找到北。康师傅的其他产品,如茶饮料、果汁饮料、糕饼等 也是如此,虽然在竞争对手之后切入市场,但很快都进入了市场前列。
康师傅市场分析
康师傅的介绍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 行。195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 起名“鼎新”。从小时候起,四兄弟加上三个姐姐就在油坊帮忙。尽 管非常辛苦,但油坊的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 魏德和去世时,家产与负债也是基本相抵。 到1991年时,魏应行带 来的1.5亿元新台币几乎全部赔光了。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又 嗅到了新的商机。 当时他经常在外出差,并食用一种从台湾带来的方 便面。他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 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魏应行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 的巨大需求,从此开始了翻身立业的机会。 当时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呈 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 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 根本消费不起。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 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 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 为了适应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北方人眼里,“师傅”这个词显得较 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 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
作为食品,康师傅的糕饼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特色上。这其中最典 型的就是康师傅的夹心饼干。夹心饼干是康师傅糕饼上市是首推的品类,有 别于当时市面上的夹心饼干都是二夹一,即两片饼干夹一层馅,康师傅的夹 心饼干独具匠心,改为三片饼干夹两层馅。这一创新使康师傅的夹心饼干与 众不同,在广告的配合下,康师傅的3+2饼干一时间路人皆知,深受消费者的 欢迎。3+2饼干在夹心饼干类产品中的销量高居榜首,04年时市场占有率就 有30%。在康师傅的其他产品中也体现了产品特色,比如2005年推出的茉莉 清茶,以“清新、天然”等第三代茶饮料为最大卖点,配以清新淡雅的包装, 顺应人们追求健康、天然的潮流,走差异化道路,成为国内饮料业界第一个 以茉莉花为诉求的茶饮料品牌。茉莉清茶的包装有别于往日大众化的半瓶标 (占据瓶子的一半表面积),而是采用全瓶标,颜色淡雅却能凸现高品质,同时 能在货架上有力地吸引眼球。 1.2、客户营销 、 2005年康师傅在推出了新品茉莉清茶后,掀起了“康师傅茉莉清茶,邀你茉 莉游,赏花香”-中国茉莉之乡游主题促销活动。该活动让消费者亲身徜徉于 茉莉花海之中,享受由茉莉清茶带来的优雅生活情趣,突出产品的感性诉求, 与消费者产生心里共鸣。这是一个典型的客户营销案例,使消费者将产品和 优雅的生活情趣相联系,无形中加强了消费者的一种观念,即喝茉莉清茶是 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
一、市场概况 1.对于方便面市场,现在人无疑又许多种选择。但是,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康师 傅”,而“康师傅”也似乎成了方便面的“代名词”。国内方便面的品牌很多;康师 傅,统一,今麦郎,白象······等品牌。但是康师傅却在这个市场中占有先机,康师傅以 60亿包的年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 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十二圈。 2.方便面是一种方便又快捷的食物,对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便面似乎是我们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方便面市场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市场。 3.产品品牌分析 品牌格局日益多局化,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随之口味的多 元化也成了各品牌竞争方便面市场。
3、康师傅的战略联盟 、 战略联盟是众多企业乐于使用的一种公司层战略,战略联盟可以通过抓住机会,避开 威胁为公司创造价值。康师傅同样有它的战略联盟,这里将讨论康师傅的战略联盟是 如何帮助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 3.1、改善公司运营绩效 、 康师傅曾一度在中国的非碳酸饮料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2002年就占据了市场26.4% 的份额。但一年后,饮料市场风云变幻,竞争对手们纷纷推出新产品,给康师傅带来 了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康师傅执行多年的扩产政策也使其资金链面临前所未有的 压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师傅开始寻找新的战略联盟伙伴。 3.2、降低进入和退出壁垒 、 前段时间,康师傅又和百事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康师傅的饮品将成为百事公司在华的 特许瓶装经营商,当然这些是一定要待中国商务部来批准的。百事可能会把瓶装场的 间接持股权都交给康师傅饮品,并且作为回报获得康师傅饮品5%的间接持股权,那么 百事可能有权在2015年前把康师傅饮品的间接持股权增加到20%。这又是一种股权联 盟。 3.3、战略联盟的稀缺性与可模仿性 、 如果很少有公司具备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来发展类似的战略联盟,那么这些联盟所能 创造的价值就是稀缺的,这类战略联盟也就具有了稀缺性。以康师傅和百事的战略联 盟为例,康师傅的分销渠道的优势在中国是很明显的,同类企业中很少有能与之相比 的,这本身也是其差异化的表现。而百事的碳酸饮料产品在中国除了可口可乐也是少 有对手的,也算是稀缺的资源。因此它们的之间的战略联盟应该是具有稀缺性的。 还是以康师傅与百事的联盟为例,该联盟同样是难以模仿的。康师傅借助与百事的联 盟来进军碳酸饮料市场,而国内的碳酸饮料市场除了百事和可口可乐几乎没有第三个 大品牌,这就意味着康师傅的对手不会很多。而国内的其他企业若想发展碳酸饮料与 康师傅竞争,只能选择和可口可乐结盟,要么用单干或收购等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 显然都不实际。因此我们可以说康师傅的战略联盟是难以被模仿的,由此康师傅的战 略联盟就有可能为其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2.分析
1、康师傅的产品差异化战略 、 康师傅的产品差异化战略主要体现在其不少产品的市场推广上,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它 的糕饼产品,从1995年天津顶园食品公司成立以来,康师傅就开始进军中国的饼干市 场。当时的竞争对手不仅有法国的达能,美国的纳贝斯克,还有国内的嘉顿,康元等 著名品牌。然而康师傅正确合理的运用产品差异化战略,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功 地后来居上。此处以其部分产品为例来分析康师傅是如何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的。 1.1、产品特色 、
1.3、公司声誉 、 1999年,康师傅意欲进入米果市场,与旺旺展开竞争。康师傅当时采取的低价策略, 也就是在产品和旺旺相差无几,售价由相同的情况下,康师傅的量比旺旺多出了50%。 因为康师傅之前的成功,其品牌早已为人所熟知,在强大的品牌优势下,康师傅的低 价策略立刻见效。从而打破了旺旺的市场垄断地位。这个成功的案例,主要是由于低 价策略的实行,然而背后的保障,却是公司的声誉。 1.4、分销渠道 、 康师傅的分销渠道也是有别于一般公司的。康师傅在中国大陆拥有密集的销售网络, 大到大型超市、卖场,小到各种杂货店,小商贩,都能看见康师傅的产品。随着现代 物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销售渠道比如批发市场、杂货店,而 专注于对大型购物场所的占领。康师傅的做法则是两头都抓,从来没有放弃对传统渠 道的经营。有调查显示,在大多数城市,康师傅在杂货店的上架率是同类产品中最高 的。特别是学校,写字楼附近的杂货店,产品的供应更是毫不马虎,大量的学生、白 领购买康师傅的食品,日积月累,销量十分可观。截止2009年年底,康师傅共拥有535 个营业所,82个仓库,05999家经销商,68717家直销零售商。 1.5、产品差异化的稀缺性和可模仿性 、 在康师傅的这些差异化方法中,其产品特色是很容易被模仿的,但产品特色在刚推出 的一段时间内是稀缺的,康师傅也借此打开了市场,站稳了脚跟。其客户营销手段也 能被模仿,但相对不那么容易。因为客户营销是根据不同产品的特色而展开的,如果 对手要模仿其营销手段,就要先有自己的产品特色,因此客户营销在一定时间内会为 康师傅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康师傅最难模仿的差异化方法是公司的声誉和分销渠道。 这两者因为有历史原因和社会的复杂性,一般不能被对手模仿,因而能较长时间地为 康师傅带来竞争优势。 2、康师傅的公司多元化战略 、 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康师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运用了公司多元化战略。单 单从其经营的食品的种类就可见一斑。康师傅经营的食品包括方便面、矿泉水、茶饮 料、果汁、饼干等,另外康师傅还向乳制品业以及碳酸饮料市场进军。 康师傅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方便面、糕饼和饮品,是一种相关约束型的公司多元化战 略。康师傅可以通过公司多元化来开发不同类型的范围经济,包括经营性范围经济, 反竞争性范围经济等。
第二部分;市场选择
优势
1. 饮料的消费往往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是赶潮流,消费者喜欢求新求变.络。康师傅的农村市场开发得比较早,现在二三线城市 哪怕一条窄街上的小士多,也会有专门对应的康师傅业务员负责渠道建设与维护。康 师傅无论推什么新产品,只要往这个巨大网络上一铺,几天时间,新产品就可以卖得 动了
二、方便面行业分析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法则,方便面市场同样在遵 循这一普遍的规律。可以看到,全国方便面市场经过几年的大洗牌后,所剩的基本是 有经济规模、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少数几家,呈现出寡头垄断的 市场结构。 依据“卖方集中度的产业组织理论”,当卖方集中度(这里的卖方集中度 是指前几位品牌累计的市场占有率,如前四位被称之为CR4)大于50%、且有显著经 济规模、产品差异大,又有较高进入壁垒的行业称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而把卖方 集中度介于10%—50%、厂家数目相对较少,存在较显著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中等 或较大,又有一定进入壁垒的行业称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对于卖方集中度低于 10%,厂家众多,产品差异很小或较小,无明显经济规模,也能自由进入的行业称为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按照这一理论,新生代的研究人员考察了1999年“中国市场与 媒体研究”中的21个全国性方便面品牌,依据累计品牌的消费人数,得出方便面行业 的行业集中度曲线。从图三可以发现,CR485.3%,CR272.1%,集中度十分之高。 可见,方便面市场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前两位的寡头就是来自台湾的康师 傅和统一两大集团,它们两者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整个行业的72.1%;紧随它们之 后的是华丰和美厨,不过,它们的份额相对较小;其余品牌则在这四个巨人面前不值 一提。 接下去,新生代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各城市市场的品牌竞争状况。从附表 中看出, “康师傅”在20城市的渗透率均排第一,“统一”在14城市排名第二位,一 些地方品牌在某些城市排在第三、四位。应该说,现如今,除了“统一”尚能对“康 师傅”构成威胁外,其余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不能对其构成威胁。虽然一些地方品牌 在某些城市占据了一些份额,但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已经是“康师傅”的市场,“康师 傅”当仁不让地坐上了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龙头之位。 由此,方便面行业已完全进入寡 头垄断时期。其特征表现在:寡头企业在消费群中已形成不可动摇的地位,其他企业 在一段时期内很难进入这一市场,竞争主要在寡头之间展开。此外,寡头企业要想维 持霸主地位,除了对产品质量及特色不断改进外,广告宣传也是其不能忽视的,广告 宣传是维系企业生存、稳固品牌形象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另外,寡头企业还时刻在关 注行业内其他寡头及品牌的变化,以防止其对自身品牌及企业地位、经济状况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