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
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
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和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大大加快了。
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4、后,外国人在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它刊载、等内容,还有。
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5、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
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
的和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
布了、和
等法令,强令剪掉辫子,停止缠足,
用代替过去的。
㈡合作探究研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
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
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拄着拐杖的
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
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
请回答:(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
(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
何意义?
(3)这则材料哪些地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
(4)火车的传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
何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5)除报纸外,这一场面还可以用哪些手段记载下来?
㈢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
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
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
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
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
请回答: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
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
四.课堂小结:
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
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
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五.当堂检测选择题
1 .下面近代交通工具中较早从西方传人我国的
是()
①汽车②火车③轮船④飞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 .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是在()
A . 19 世纪70 年代以后
B . 19 世纪80 年代以后
C . 19 世纪90 年代以后
D . 20 世纪初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