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PPT课件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按范围层次划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 准分为总体标准和具体标准
(一)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带有根本性和
指导性的原则标准,是对被审单位经济行为 效益性的基本制约,也是对被审单位处理有 关经济效益方方面面关系的原则标准和一般 要求。 经济效益审计总体标准,重点衡量评价被审 单位经济效益的质的方面,审查其经营思想、 服务质量、职工培训、环境保护等。
应以国家有关计划作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之 一,并力求使审计标准与有关计划标准相互适应; 尽量使用货币表示的价值指标来综合反映全部使 用的价值指标,既可纵向比较(不同时间),也 可横向比较(不同企业)。
确定审计标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原则。
内容科学、形式简明、易操作,评价时能正确反 映真实情况不致导出错误结论。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 计评价标准
史冬梅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 点和确定原则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经济 效益审计过程中,根据什么对被审单位经 济活动的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取证,根据什 么对所掌握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别、分析和 判断并推导出审计结论,这在客观上要求 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事实、界 定经济效益质和量的标准。
产平均总额×100%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息税前利润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
额)/2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各利益关系人的获利情况。
(二)经济效益审计具体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具体标准(技术经济指标): 是全面、具体、详尽的执行标准,是从不同 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衡量被审单位经 济活动的效益有无、效益高低的尺度。由以 财务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为主体的指标体系 构成的。
经济效益的具体评价标准是对被审单位经济 效益量方面的要求和限定,是被审单位在正 常情形下必须达到的效益水平,是被审单位 经济效益高低的衡量尺度。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的若干个衡量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效益的指标构成的 有机整体。
一.投入—产出—效益体系 1.上述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体系按投入、产出和效益三
部分分类并列举了各类中的一部分指标,所列指标也 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被审对象。审计人员必须依据 被审项目、被审单位、被审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修 正、补充和完善,使之符合审计目的的基本要求。 2.经济效益审计指标根据综合程度分为不同层次,这 些指标在审计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审计结论的 紧密关系亦不相同,审计人员应注意。
二.按内容性质划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为 四类
(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国民经济计划。具有 强制性特点,微观效益必须要服从宏观效益。
(二)部门和单位自行制定的计划、预算、定额、 合同
它不是指令性和强制性的,而是企业努力的目标。 预算有成本费用预算、利润预算、销售预算。定额 有材料消耗定额、人工工时定额。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审计标准的适用性、 有效性随时间、环境条件以及被审单位经营管理 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成本。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指导性(非强制性)。分析 时必须综合各种因素,灵活掌握标准分寸和水准, 并根据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环境,在实际审计操 作中予以补充和完善。
三.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确定标准水平的先进合理性原则。
先进是指标准水平不易定的太低,使之丧失考核 的意义。
合理是指标准水平不宜定得太高。
脱离实际,标准水平变成可望而不可即,将使被 审对象丧失了完成标准的信心和积极性。
注意:正确处理好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关系,处理 好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关系,处理好目前效益与长 远效益关系。
确定审计标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覆盖被审单位生产经营系统的各个方 面和环节,做出全面衡量和评价。
确定审计标准的责任性和可控性原则。
所衡量、评价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应是审计对象 的职责范围,是其应当全部பைடு நூலகம்部分负责,是可控 制和调节的,是其通过努力可改变的结果和过程。
确定审计标准的计划性和可比性原则。
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
三.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社会经济环境对审计的要求。市场 经济下两权分离,产权多元化是企业的特 点,效益审计既能满足内向服务又能提供 外向服务。
(二)我国有关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 规定
(三)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 (1)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全面性)。需要一 系列的标准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有宏观,有 微观,有财务指标、经营指标、技术指标。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可控性。对可以控制的因素 进行评价,如评价原材料利用效益,应以材料单 耗、利用率等指标。而不将材料成本列为评价标 准。
二.综合—局部—因素体系
1.综合指标:指能反映经济效益主体整体的投 入、产出之比的指标。如资金利税率。
2.局部指标:能反映某一方面局部投入、产出 之比的指标。如全员劳动生产率。
3.周转指标:能反映综合和局部指标变动的影 响因素的指标,往往是提出计建议的出发点。 如综合指标总资产报酬率受以下两个指标影响: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次数。自有资金利润 率受以下三指标影响: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 转率和权益乘数。
(三)历史水平、行业水平、计划水平、国际水平
(四)理论依据及科学计算数据。除采用财务审计 中函证、盘点、计算、分析性复核,还可借用工具 学科知识。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指标: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基本单 位和具体形式,运用评价指标可对被审单位某一方面 的效益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但是一个指标很难对被审 单位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评价,而必须由若干指标构 成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