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登斯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吉登斯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院系:文法学院班级:社会工作0602 姓名:刁媛学号:060108013摘要:Our government can absorb, profit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rrying out social welfare aspect policy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s process. Since as has caused the 1980s various countries social welfare domain to have the tremendous change “the third way“to stress that” does not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namely does not have the rights”, proposed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advocates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investment country. And paid great attention on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and develops the civil society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o our country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关键词:吉登斯思想、积极社会福利、启示一、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吉登斯通过对传统左派与右派的分歧、“福利国家”的界定核对福利国家危机实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社会福利理念,确立“无责任无权利”原则,认为“政府对于其公民和其他人负有一系列责任,包括对弱者的保护,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当延伸。

”公民个人和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也应当为积极福利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要变传统消极的通过提供物质或金钱帮助来维持人的生存的福利政策为积极的增强人的生存能力,促进人的发展的福利政策主张,最终实现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目标。

社会投资型国家不仅关心人的经济福利,更注重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加大教育力度来促进人的发展,最终解决经济问题和福利问题。

(一)“无责任即无权利”思想吉登斯认为现在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性质已发生改变,在传统工业社会,人们面临的是人口生育与养老之类的可以预见的、呈现一定时间规律的风险,或是诸如工伤、失业、疾病等等的自然发生的概率性事件的风险,这两种风险都是“来自外部的、因为传统或自然的不确定性和固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都能以社会保险的方法加以解决。

而在后工业社会,人们面临的是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人为风险,是“我们在以一种反思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行动框架中要积极面对的风险”,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是指我们在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风险”。

如何区分这两种风险?吉登斯指出了人为风险的三个不同点:“一是人为风险是启蒙运动引发的发展所致的,是‘现代制度长期成熟的结果’,是人类对社会条件和自然干预的结果;二是其发生以及影响更加无法预测,‘无法用旧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它们也不符合启蒙运动开列的知识越多,控制越强的药方’;三是其中的‘后果严重的风险’是全球性的,可以影响到全球几乎每一个人,甚至人类整体的存在。

”人们开始很少担心自然能对我们怎么样,而更多地担心我们对自然的所作所为。

正是因为风险性质改变了,传统的福利制度出现了危机,吉登斯认为这种危机是风险管理的危机,并不是简单的财政危机。

此外,传统的福利国家强调的是公民所享有福利是一种政治权利,“政府保障每一公民的最低所得、营养、健康、住房、教育水平,对于国民来说,这是一种政治权利而非慈善”。

这种制度忽视了福利的享有者即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出现了提前退休或志愿失业的不良行为,使得高福利国家的公民的效用水平比低福利国家的公民高,导致在相同的单位时间的劳动和相同工资的情况下,高福利国家的雇员会因其效用水平低于预期而不愿工作,相反,低福利国家雇员则愿意工作。

这样,出现了大批依靠国家较高福利待遇的失业人口。

为改变这种状况,吉登斯提出了“无责任即无权利”原则,主张强调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他指出,“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当延伸”,“作为一项伦理原则,‘无责任即无权利’必须不仅仅适用于福利的受益者,而且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在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中,个人在失业后往往只是享受着国家的无偿福利待遇而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是使得国家的福利负担逐渐加重,造成社会生产能力的滞后。

因此,他强调“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应当履行主动寻找工作的义务”,“那些从社会产品中受益的人应当负责任地利用两者,而且应当反过来回报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作为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无责任即无权利’的原则必须对政治家和公民、富人和穷人、企业机构和个人同等适用。

”可见,吉登斯在强调个人责任的同时也强调集体的责任,主张个人、集体和国家一道为建设福利国家做出贡献。

(二)“积极福利”的主张传统的福利政策主要是根据外部风险组织起来的,用来解决已经发生的事,具有被动性,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的重新分配,其目标是维持人的生存状态,不至于因遭遇风险而陷入生存危机,因此被称为消极的福利政策,它的手段是外在的物质或现金给付。

吉登斯提出了“积极福利”的主张,其目标是推动人的发展,手段是增强人自身的生存能力。

这种目标源于对幸福的重新审视。

吉登斯指出,我们应当倡导一种积极的福利,公民个人以及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也应当为这种福利做出贡献,它将有助于财富的创造。

福利在本质上不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关乎人们的幸福。

因此,一个真正关心国民幸福的政府应为国民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传统的福利政策对外部风险采取事后风险分配制,而积极的福利政策对人为风险采取“事先预防”的方法,即在风险出现或可能出现时,采取防范措施。

积极的福利政策的实施通常要求国家的干预,甚至是国际或全球范围的合作。

(三)社会投资型国家“为了取代‘福利国家’这个概念,我们应当提出‘社会投资型国家’,这一概念适用于一个推行积极福利政策的社会。

”吉登斯所提出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特点是:作为积极福利的福利开支不再完全由政府创造和支配,而是由政府和其他机构共同提供;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关注富人,更关注穷人,自主与自我将成为重中之重;福利供给更加重视发展公民能力,提高了公民的生存能力,这样,经济问题和福利问题才能够很好解决。

此外,“保险原则和对风险的预防仍然会是社会投资国家的核心”。

二、积极福利政策的具体措施在老年人方面,吉登斯认为解决老龄问题必须调动老年人的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老年人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生力军。

他指出,应该把老人视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负担,要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保证老年人应该有法定的劳动权利。

总之,老年人不能再靠越来越少的劳动人口养活,而应自己养活自己,这样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人享受更大的幸福。

在解决失业问题方面,采取就业再分配的措施。

此外还要转变工作绝对稳定、可以终身从事一项工作的就业观念,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

同时,吉登斯认为,“第三条道路推行取消管制的政策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福利支出应当维持在欧洲的水准上而不是向美国看齐,但是,应当把这些支出主要引向人力资源的投资上。

”在解决不平等方面,吉登斯认为应该减少社会排斥。

一是减少对社会底层人们的排斥,另外是减少对社会上层人的排斥。

因为“平等和不平等的分界线是自我实现”,即所有的社会成员要在其社会现实生活中拥有充分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以及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还包括所有人对社会生活政治的广泛参与。

因此,要解决不平等问题就要解决排斥问题,提高被排斥者的能力。

在解决贫困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因为人人都面临着不确定性的风险威胁,因此贫困是世界性的问题,而不是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

要解决贫困问题应当注重和加强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互助与协作。

此外,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自力更生的能力与技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人民的聪明智慧发展经济,培养人们“自发地带有目的性的自我”,早日实现脱贫。

三、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同样面临老龄化、失业率高等社会保障问题。

如果能吸取积极社会福利的有益经验,就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下是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1、处理好政府、企业及个人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

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强调建立政府、企业、团体及个人在社会福利中的合作关系,采取多渠道方式筹集社会福利资金。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事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即使是低保障水平也是我国财政难以解决的问题。

结合“积极社会福利”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社会福利基金支出应有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2、吉登斯“社会投资型国家”思想强调风险社会中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即社会福利应当成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并提出培训和教育对人力资本投资起很重要的作用。

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和劳动力状况,应加大教育投资、发展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增加就业率、扩大再就业。

3、老龄化是当今各国都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也同样如此。

面对养老问题,应该学习吉登斯“应该把老年人当作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负担”思想,逐步废除老年人固定的退休年龄,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潜能,增加社会资源,减轻养老压力。

4、根据我国国情,在贫困地区培养吉登斯“自发的带有目的性的自我”的思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人们的聪明才智,开发当地资源,带动经济发展,争取早日脱贫。

5、在失业压力和贫困压力下,我国受福利者众多,福利财政支出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且只靠福利而不劳动的有劳动能力的受福利者越来越多,因此要增强受福利者的社会责任感。

提倡“无责任即无权利”的思想,一方面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减少福利受助者对福利的依赖,用一种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给付,使其促进就业,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带动了国家经济发展,缓解国家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1]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张志洲,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理论探析[J].国际论坛,1999.(2).[4]杨冬雪,薛晓源.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裘援平,柴尚金.当代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6]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周涛,王平.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8]李纪才.英国“积极的国家福利”走出“摇篮”.中国经贸导刊,2002(6).[9]杨玲.“第三条道路”与福利国家改革.载长白学刊,200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