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是社会发展的注入精神力量,以下这篇是资料站为大家准备的一篇关于文化产业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市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围绕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这一课题,我们深入盐湖、永济等有关县(市、区)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总分析如下:一、发展现状(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XX年,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具有法人资格)从业人员36676人,实现增加值32.15亿元。

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264万人)的1.39%、占城镇从业人员(30.84万人)的11.89%。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89%,比20XX 年增长1.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2.75%)高1.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2%)0.77个百分点。

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构成看,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从业人员24447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93%;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73.25%。

20XX年,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从业人员7592人,实现增加值6.56亿元,分别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20.7%和20.4%。

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从业人员16855人,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分别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45.9%和52.85%。

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层从业人员12229人,实现增加值8.6亿元。

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20.7:45.96:33.34,实现增加值之比为20.4:52.85:26.75。

(二)文化市场情况20XX年,我市文化市场共有文化及相关专业从业人员1860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0.6%;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占GDP的0.15%。

文化市场的从业人员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5.07%,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3.98%。

(三)旅游业发展情况20XX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2.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570.2万人次,分别增长16.2%和24.1%;外汇收入由20XX年的713.3万美元提高到20XX年的2768.4万美元,增长288.1%;国内旅游收入由20XX年27.6亿元提高到101.2亿元,增长266.7%。

20XX年旅游总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是20XX年的3.7倍。

20XX年,我市关帝庙和鹳雀楼共计接待人数120万人次,门票收入1304万元,分别占全省十大景区的10.2%和2.6%。

二、主要特点(一)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亿元,比上年净增6.85亿元,比20XX年增长2.8倍,年平均增长22.5%,远远超过同期第三产业(12.2%)和地区生产总值(11.3%)的平均增长速度,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市文化产业门类众多,其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最快。

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五年间增加1.13万人,年均增长4.1%,高于城镇就业人员(2.0%)的增长速度。

20XX年文化服务就业人员的规模已占到城镇就业的7.93%,/fanwen/1522/对吸纳就业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旅游优势进一步凸显我市拥有绛州娱乐艺术中心、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宇达青铜、稷山翟店彩印包装、山西本命年文化创意、新绛澄泥砚4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盐湖、稷山翟店、空港3个印刷包装产业园区已全面运行,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蒲剧《山村母亲》、《祝你幸福》社会反响良好。

电影《李家大院》、纪录片《河东》成功首映。

关公信俗成功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欢乐中国行魅力运城》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有效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

截止20XX年,全市文化企业已发展到1872家。

万荣笑话博览园、西厢文化产业园等已初具规模。

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关帝庙、鹳雀楼等重要景点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关公文化列入全省旅游开发项目。

十X五时期,全市旅游人数由20XX年的656.5万人次增加到20XX年的1582.2万人次,增长141.0%;外汇收入由20XX年的713.3万美元提高到20XX年的2768.4万美元,增长288.1%;国内旅游收入由20XX年27.6亿元提高到101.2亿元,增长266.7%。

20XX年,全市新增4A景区2家,累计达到9家;接待游客1945万人次,增长22.9%;运城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7个,旅客年吞吐量达到75.7万人次。

(三)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外围层比重不断上升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20XX年,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占52.85%,比20XX年上升6.8个百分点;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面服务、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6.56亿元,占20.4%,比20XX年下降0.8个百分点。

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增加值之比为20.4:52.85:26.75,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从文化产业内部产值结构来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占到了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9.72%,以往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得到改善,以文化休闲娱乐、网络文化服务为代表的外围层异军突起,成为支撑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文化产品生产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呈现可喜发展势头十X五以来,我市文化产业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文化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06亿元,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生产的增加值为4.82亿元,占GDP的0.58% ,比20XX 年提高0.2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达5461人,比20XX年增加768人。

(五)文化产业人均贡献能力提高,行业间发展尚不平衡统计数据表明,20XX年,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为8.8万元/人,远远高于第三产业(1.21万元/人),其中文化服务各行业平均为9.6万元/人,相关文化服务平均为7.0万元/人。

在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九大分类中,人均产出比差距明显,最高的是其它文化服务(24万元/人),其次为文化休闲娱乐服务(9.0万元/人),最低为网络文化服务(2.8万元/人)。

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我市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已具有领头羊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我市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间的发展还不平衡。

三、存在问题(一)文化产业品牌不多,缺乏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已成为城市名片。

同时,我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但是我市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

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

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我市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二)文化产业总量小,规模不大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2.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9%。

从占GDP的比重看,我市文化产业处于全省前列,但是,就产业规模而言,则处于全省中游、全国下游水平。

如我市20XX年规模以上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仅7家(山西宇达集团有限公司、临猗县力达纸业有限公司、山西合盛工贸有限公司、山西志峰农科贸有限公司、山西鸿昌农工贸科技有限公司、运城制版印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省新绛县汾河造纸厂),实现增加值2.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额不足9%。

(三)文化产业层次低,行业间协作不够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结构。

以旅游、休闲娱乐、网络、经纪代理、广告会展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2.85%,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4%。

但作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文化休闲服务业,仅仅停留在初级层次,处于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水平,技术含量、文化含量较低。

如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完备,尚处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阶段。

20XX年,全省十大景区门票收入50172.8万元,我市关帝庙和鹳雀楼两处接待人数120万人次,占全省十大景区的10.2%,但门票收入1304万元,仅占2.6%。

文化旅游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自身发展明显不足,主要问题在于和其他产业的协作不够,难以形成文化与旅游的互动。

受体制束缚,文化产业内部的广电、文化、工艺美术、旅游等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协作少;文化产业缺乏来自信息、制造、教育、商业等相关行业的支持;文化产业内部行业与省内、国内相关地区同类行业缺乏合作。

这样导致我市文化产业的行业内部资源、行业与相关行业的资源以及地区间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产业链难以延伸,产业层次难以提高,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四)文化消费总量小,占比低目前,我市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初期,增长较快、总量较低,消费总支出占比较小,结构尚不合理。

具体表现为三快三滞后:即高档消费发展较快,大众消费相对滞后;城市消费发展较快,农村消费相对滞后;群众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设施和产品的增长相对滞后。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快速增长,文化消费需求将占个人消费性支出的23%左右。

而从20XX年全市文化消费状况看,全市人均GDP为16170元,折合美元约3005美元,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996元,占城市家庭人均消费支出(8423.30元)的11.8%。

与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23%)、衣着(14%)、交通和通讯(13%)相比,差距较大。

数据表明,我市文化消费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有待培育文化产业消费市场,增强人们文化消费意识。

(五)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缺乏全市文化产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3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3%6%。

我市文化产业人员总量偏低,文化人才匮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