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真寒假热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体会
真寒假热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体会
摘 要 : 目的 研 究 茵 陈 水 提 液 不 同浓 度 乙 c a p i l l a r i e s T h u n b . 的 干 燥 的 地 上 部 分 ,绿
醇 沉 淀 的绿 原 酸 转 移 率 。 方 法 以绿 原 酸 原 酸 对 照 品 ( 中 国药 品生 物 制 品检 定 所 ,
2实 验 方法 结 果
1 0 L ,进 样 依次 测定 ,结果 见 附表 。
2 . 1 样 品 的制备 取 茵 陈0 . 1 k g  ̄ l l 水1 L 和0 . 8 L 3 讨论 绿 原 酸 提 取 量 :水 提 醇 沉 7 0 % 乙 醇 沉 淀 >6 0 %乙 醇 沉 淀 >8 0 %乙 醇 沉 淀 >
( 岛津A E G 一 1 2 0)。 2 . 5结果 分 别 取 对 照 品及 样 品溶 液
关键词:茵陈;绿原酸;水提醇沉
中 图分 类号 : R 9 2 7 . 1 1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5 - 8 2 5 7( 2 0 1 2 ) 1 0 - 0 0 5 6 - 0 1
t mL / mi n。
2 . 4对 照 品溶 液 及 供 试 品制 备 精 密 称 取
含 量 为 指 标 成 分 测 定 不 同浓 度 乙醇 沉 淀 茵 批 号 : 1 1 1 0 7 5 3 — 2 0 0 4 1 3),L C 一 1 0 A 型 高 绿 原 酸 适 量 ,加 甲醇 溶 解 并 加 流 动相 稀 释
原 》进 一 步解 释说 : “ 刺 诸热 者 ,如 以 湿 、热之 象 似乎 明显 。
手探汤 ”, “ 刺 寒 清 者 ,如人 不 欲行 ” 。 但 除 以上 湿 、热 之象 外 ,再 根 据 患 者
1 真 寒假 热 证 辨证 要 点
辨 寒 、热 是 中医 八 纲 辨证 中辨 别 疾 病 现 结 合 实 例 ,详 述 针 灸对 真寒 假 热 证 的治 的症状 可 知 ,肾 阳不 足 是本 病 例 的本 质 。
也 。 ” 即通 过 病 人 是 否 欲 近 衣 被 ,以 辨别 觉 腰 部 发 凉 , 自服 牛 黄 清 心 丸 ,症 状 无减 者 仅 在 情 绪 变 化 时偶 见 呃逆 ,其 他 症 状 如 太 阳病 的真 假 寒 热 。总 之 ,患 者 尽 管 以假 轻 。刻 下 症 :前 额 、眉 棱 骨 部 重 痛 ,按揉 胆 小 易 惊 、腰 腹 怕 凉 、湿 热 之 气 上 冲感 等 寒 或 假 热 之 症 为 主 ,但 总 有 真 热 或 热 寒之 额 头 部 ,则 呃逆 频 频 出现 , 自觉 湿 热 之气 逐 渐 消 失 ,食 油 腻 食 物 已不 再 出现 呃 逆 。 象 显 现 , 因此 ,只 要 医 者 细 心 诊 察 ,四诊 自下 腹 上 冲至 喉 及 面 ,面 热 而 颧 赤 ,额部 舌 质 暗红 有 改 善 ,苔 薄 白略 腻 ,脉 较 前 明
面及 四肢 多 出现 假 热 之 象 , 而腹 部 及 胃肠 阴 盛 则 寒 ” 的实 热 证 和实 寒 证 的治 疗 ,即 热之 气 上 冲 ,手 足 热 ,舌 质 暗 红为 火 热 升 往 往 表 现 真 寒 之 征 ,舌 脉 亦有 助 辨 识 。 对 热 证要 用 寒 凉 的方 药 治 疗 ,寒 证 应 使 用 温 腾外 散 之 象 ;寸 关 脉 滑 数 ,数 为热 证 的主 该 病例 的针 灸治 疗 宜采 用 温 补 脾 肾 ,理 气 热方药进行治疗 。在针灸治疗方面 , 《 灵 脉 ,滑 脉 为 腠 理 开 泄 ,津 液 流通 之 征 ;湿 降逆 之 法 , 引浮散 之 阳气 回 归 关 键 词 :真 寒 假 热 ;辨证 ;针 灸 治疗
性 质 的 两 纲 。 寒 、热是 概 括 机 体 阴 阳盛 衰 疗 。
冲脉 起 于 少 腹 之 内胞 中 ,与 足 阳 明 、
的两类 证候 。寒证是指机体感受寒邪的实
现 病 史 :患 者 ,女 ,4 5 岁 ,2 0 1 2 年5 足少阴经相并循腹而上行 , 《 素问喟空论》
寒 证 或 阳气 不 足所 表 现 的虚 寒 证 候 ,热 证 月 2 2 日初 诊 ,主 诉 :“ 头 痛 如裹 ,伴 热气 上 云 : “ 冲脉为病 ,逆气 里急” , 下焦 。 肾阳 不 足
衰 时 产 生 的 ,盛 而 雄 踞 于 内 者 为疾 病 的本 丸 、红 花 清 肝 十 三 味 颗粒 、十 味 蒂达 胶 囊 元 、阴 陵 泉 、上 巨虚 、下 巨虚 。诸 穴 常规 质 ,衰而 被 拒 于外 者则 是 疾 病 的假 象 。
及 四妙 丸等药物 治疗5 个月 ,上 述症状时 进针 、行针 、得气 。肾俞 、三焦俞 、关元
不 同 的辨 识 方 法 。如 《 伤寒论 ・ 辨 太 阳病 诊 ,医 生 给 予 右 归 丸 、 乌 灵 胶 囊 治 疗 , 作 时 ,患者 均 出现 呃 逆 ,留针 4 0 分 钟 ,期
脉证并 治上 》日 : “ 病人身大热 ,反欲得 但 患 者未 服 用 。2 0 1 2 年 春 开 始 出现 头 痛 如 间仍有 呃逆 ,并伴矢气。起针后患者头痛
对 于 寒 热 真 假 的 辨 别 ,历 代 医 家 根 有时无 ,时轻时重。症状较重 时患者则 自 毫 针 补 法加 艾 柱 灸 ; 阴陵 泉 毫 针补 法 ;上
据对患者症状 、体 征的仔细观察 ,提 出了 服清热利湿药物 ,期 间曾到中医肾内科就 巨虚 、下巨虚毫针泻法 。在进针及手法操
真 寒假 热证 的辨证及针灸治疗体会
北京 中 医药大学 ( 1 0 0 0 2 9 )王燕平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真 寒 假 热证 的 辨 证 要 点 2 真 寒假 热 证 的针 灸 治疗 及 针 灸 治疗 方 法 结 合 文 献对 真 寒 假 热
不喜油腻 、 生 冷 饮 食 ,大 便 粘 ,小 便利 。
陈水 提 液绿 原 酸 的 含量 。结 果 7 O % 乙醇 沉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岛 津 S P D 一 1 0 A 紫 外 检 测 得 6 6 g/ L 对 照 品溶 液 ,精 密 取 样 品适
淀 茵 陈 水 提 液 绿 原 酸 转 移 率 最 高 。 结 论 器 ;威 玛 龙 色 谱 数 据 工作 站 ;A G T C , 柱 量 ,用 甲醇 溶 解 ,转 移 至5 0 m L 量 瓶 中 稀释 水提 醇沉 精 制 茵陈提 取 液 采用 7 O % 乙醇 。 ( 4 . 6 mm x 2 5 0 mm, 5 m ),分 析 天 平 至刻 度 ,摇 匀 ,即得 供 试 品溶 液 。
绿 原 酸 为 茵 陈 中抗 菌 、消炎 、利 胆 的 煎 煮 两 次 ,每 次 1 h ,过 滤 液 浓 缩 至 0 . 1 L 主要 有 效 成 分 。绿 原 酸 提取 方 法 主要 有 水 清 膏 ,均 分 成 4 份各加入9 5 %乙醇 2 8 mL 、
提 、水提 醇 沉 、水 提 石 灰 乳 沉淀 法 、醇 提 4 3 mL 、7 0 m L 、1 3 3 mL ,使 药 液含 乙醇 浓 度 5 0 %乙 醇沉 淀 ,故 采 用 水 提 醇 沉 法 工 艺 , 等 】 。 本 实 验 中 比较 不 同浓 度水 提 乙 醇 沉 分别为5 0 %、6 o %、7 0 %、8 0 %,静置2 4 h , 用7 0 %浓 度 乙 醇 醇 沉 。8 0 %乙 醇 沉 淀 比 : 7 0 %乙 醇 沉淀 绿原 酸含 量 低 ,且 绿 原 酸 易
极生 热” 、 “ 热极生寒 ”即 指 这 两类 证 候 。 寒 热 真 假 是 当机 体 阴 阳出 现 严 重 的偏 盛偏 便 色 黄 ,在 某 院 中 医 消 化 科 就 诊 ,诊 为 治 疗 经 过 :治 疗 以 温 补 脾 肾 ,理 气
“ 湿 热 证 ” ,给 予 消 炎 利 胆 片 、加 味逍 遥 降逆为法。首次治疗取 。 肾俞 、三焦俞 、 ‘ 关
寒 热 辨 证 是 确 立 治 疗 原则 的一 个 重 要 舌体偏大 ,舌质暗红 ,苔 中、后部白腻 。
证 的 辨证 要 点 进行 总 结 并通 过 实例 的针 灸 依据 , 《 素问 ・ 至真要大论篇 》日:“ 寒者 寸 、关 脉 滑 略数 ,尺 脉沉 细 。
治 疗 ,探 讨 针 灸 治 疗本 证 的原 则 及 取 穴 。
近 衣 者 , 热 在 皮 肤 ,寒 在 骨 髓 也 ;身 大 裹 , 自觉 有 湿 热 之 气 自腹 中上 冲 ,眼 睛 昏 消失 ,仅 微 遗 沉 重 感 。 治疗 见 效 不 更 方 ,
寒 ,反不 欲近衣者 ,寒在皮肤 ,热在骨髓 朦 ,眼皮沉重 ,眼角分泌物较多 ,同时 自 继 遵 前 法 治 疗 ,每 周 1 次 ,治 疗 8 次 后 ,患
淀对茵陈中绿原酸提取率 的影响。细备用 。
2 . 2 总 固体 测定 取 上 述 固体 适 量 ,相 当 分 解 ,故 在 生药 样 品提 取 物分 析 过 程 中应
植 物茵 陈为菊科 植物 滨蒿Ar t e mi s i a 于茵陈1 0 g ,置 干燥 至 恒重 的蒸发 皿 中 ,于 注 意 避 光 。 由于 绿 原 酸分 子 中 含 有 5 个 羟
中图 分 类号 :R 2 4 5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5 — 8 2 5 7( 2 0 1 2 )1 0 - 0 0 5 5 - 0 2
枢・ 经 脉 》篇 明 确 指 出 了应 用 针 灸 治 疗 寒 性 重 着 、粘 滞 ,患 者 大便 粘 ,眼皮 沉 ,不 证 、热 证 的治 疗 原 则 及 操 作 方 法 ,即 “ 热 欲 睁 目,苔 中 、后 部 腻 为脾 胃运 化 失 职 , 则 疾 之 ,寒 则 留 之 ” ; 《 灵枢・ 九 针 十 二 体 内水 湿停滞 所致 ,以此 为依据 可见 ,
是 机体感受 热邪 的实热证或 阴液不足 ,阳 冲感2 个月 。”患者平 素胆小易惊 ,情绪 所内生的寒邪 ,可胁迫阳气挟 湿沿 冲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