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
可以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基础是小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立足于小学生生活实际当中的小事情,正确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综合性地思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或者是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学习、愿意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以教材作为主线和引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效素材和积极因素,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

一、实施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演化,非常适宜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一系列课型。

其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以激发情感、评价行为、阅读文字、口头教授,以及直观呈现等方式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

学生在自省辨析、明理动情、把握教材,以及观察认识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行为进行评价。

此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迅速地学习和理解品德知识或者是某种行为活动等。

教师通过此教学模式实施教
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诚信是金》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在提出了“一个人缺少了诚信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诚信不但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力量”等观点后,教师能够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诚信的故事,以及教师自身的实际感受,再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探讨对诚信的认知,进而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与认知上的共鸣,推动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教师以这种方式实施教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学生自身的情感特点和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有着强烈学习动机或者是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能够比缺少学习动机或者是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理想和迅速。

为此,倘若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务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性,以学生作为视角,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能够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对于学生平时生活中较难接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重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与介绍背景。

例如,针对《祖国的宝岛台湾》这一节教学知识,大部分的学生都未曾到过台湾,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演示一个有着影响力与感染效果的关于台湾
的场景、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

教师以如此的模式实施教学,使学生明确了宝岛台湾的美丽以及它是我们国家领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学习兴趣,小学生常常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持续地学习与探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点的挖掘,进而让课堂教学变得充满趣味性,以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加积极和有效地学习。

三、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激发。

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一些热点内容,需要防止单一性地灌输,应当根据教学知识组织一些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以参观调查、课堂演讲、学生探讨等一系列的形式实施教学。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图书馆或者是图书城,以使学生可以查找关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语言、宗教等的信息资料,以及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进行查询,且启发学生归纳和整理搜集到的素材及资料。

如此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地把握了教材上的内容,还让学生学习到了教学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内容。

事实表明,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创新型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讲
也显得非常关键。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道德情操的最初时期就是小学阶段,为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可以在学生的情感、行为、道德等方面体现作用,从而实现引导与启发的功能。

对于广大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者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持续地更新教学思想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以使学生热爱生活,推动学生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形成,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旭敏.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0).
[2]尹青芝.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成效[J].新课程:小学,2013(11).
[3]赵建国.刍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编辑董慧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