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电教管理制度(共七个)

中小学电教管理制度(共七个)

中小学电教管理制度(共七个)中小学电教管理制度(共七个)多媒体视听演播控制系统及主控室管理制度为加强中小学多媒体视听演播控制系统及主控室的管理,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保证,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媒体视听演播系统是学校学校重要的电化教育设施,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确保学校顺利使用该系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二、主控室是学校多媒体视听演播控制系统的核心,室内所有设备及软件资料,应放置于资料柜内,统一规范编号、定位存放、及时登记入帐,做到帐物相符。

三、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档案资料,妥善保存各种设备的技术资料。

各类软件要注意防热、防火、防湿、防磁、防光、防压、防污染霉变、防虫蛀损坏。

四、主控室内应保持整洁,并有防火、防盗、防潮、防鼠等设备,室内严禁吸烟。

师生经允许方可进入,进入时应换鞋或加鞋套。

五、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室内外线路,保证线路畅通。

不得在线路上悬挂物品,主控室内严禁堆放或使用易燃、易爆、腐蚀性、挥发性物品(溶剂)。

六、每天早晨应先接通电源,检查电路情况,下班前应切断电源。

应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主控室内的各种设备及室外线路,出现故障及时修理,并做好维护保养及维修记录。

七、主控室内的各种设备一律不得外借,如因特殊情况需临时借用的,必须经分管校长同意,并办理借用手续。

八、严格按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如有损坏,必须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并及时添置。

九、以上管理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酌定。

十、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民办学校可参照本制度执行。

中小学班级电教设备管理使用制度为加强班级电教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特制定本制度。

一、班级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设施,包括多媒体投影机、数字(模拟)视频展台、计算机(含鼠标、键盘)、打印机、投影幕布、不间断电源、移动柜(小推车)、收录机、高亮度投影仪等。

二、班级电教设备要建立两级管理责任制,即学校(主管部门)和班级。

学校要有部门负责设备的管理和指导使用,班级要有班主任主要负责,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保证设备安全,确保电化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班级电教设备均应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学校总务部门应将设备登入《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总帐》按照有关规定对设备的进货、报损、外借进行管理。

对每个班设备的配备情况和领用情况应有记录。

学期初应有班主任填写班级电教设备领用表(表上应详细注名使用班级名称用人、设备名称、数量)。

四、学校电教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出现故障及时修理,并做好维护保养及“维修记录”。

在设备保修期内的设备维护应有供应商负责,保修期结束后应选择有维护能力的单位继续签定“设备年保协议”。

五、教师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设备,使用上应以随开随用、用后关闭(除计算机外)为使用原则。

对于液晶投影机等单位价值较高的设备,在使用上应以连续使用不超过两节课为宜,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尤其在天气炎热季节,更应注意做好设备散热工作。

小推车在设备(主要指投影机)未冷却的情况下严禁移动。

六、每天放学(下班)前班级电教设备管理员应检查设备电源是否关闭,移动小推车应送会年级组(教研组)集中保管,原则上不要放在教室内过夜。

七、本节课结束后,任课教师(或班级电教员)应将电教设备使用情况(使用设备名称、上课内容、设备完好情况、使用人等)进行登记,并认真检查设备完好情况。

下一节课开始使用设备前,任课教师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不得强行使用。

八、班级电教设备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除学校组织的活动外,严禁任何班级或个人在非上课期间使用电教设备,不得播放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音像制品。

九、对于已经固定在班级使用的电教设备,其管理工作应由所在班级班主任负责,学校应将管理和使用情况纳入所在班级班主任的学期考核项目中。

十、原则上不得将设备外借给个人或外单位使用,如确需外借的应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十一、教师、学生应按照要求使用电教设备,对于不按照使用规定操作或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损坏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具体赔偿办法各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制定。

十二、班级所有的电教设备应纳入学校固定资产范围,并建立相应的财产帐。

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设备报损、折旧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

十三、学校电教管理教师应经常对电教设备进行除尘等简单维护,并与有关设备供应商联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如遇寒、暑假等长期不使用设备的情况下,应给投影机、展台等设备加装防尘套。

同时要认真做好防盗、放火、放鼠等安全工作。

十四、以上管理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酌定十五、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民办学校可参照本制度执行。

中小学电教设备档案资料管理规范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现代化教学的必备工具,为加强学校电化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保证设备完好率,提高设备使用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电教设备档案资料建设和管理是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学校电教设备包括公共设备和班级设备两部分。

公共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电子备课室设备、制作室设备、语言教室设备、电教多功能室、教师办公室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其他专用教室电教设备等;班级电教设备包括教学班级使用的所有电教设备。

三、电教设备档案资料主要有帐册资料、使用管理资料和技术资料三方面。

1、电教设备帐册资料主要包括各种设备帐册,即《教学仪器(器材)总帐》、《教学仪器(器材)明细帐(分类帐)》、《教学仪器(器材)添置流水帐(进货帐)》、《教学仪器(器材)报废帐》等四种帐册。

2、电教设备管理使用资料包括各种使用记录和相关表格,主要有计算机、语言教室使用记录、电教设备使用记录(包括班级和各专用教室)、电教设备(含计算机、语音室)维修记录、设备交接记录等。

3、电教设备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各种设备说明书、设备合格证、设备操作手册、计算机网络教室布线图、校园网布线图、语言室布线图、校园演播控制系统线路图、设备(工程)竣工验收表、设备供应商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

四、帐册资料填写的原则是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帐目清楚、填写完整、记帐及时、流程规范。

使用管理资料填写的原则是如实登记、规范登记、填写完整、字迹清晰。

五、电教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的建设应做到保证资料搜集完整、分类编号、分盒存放、不得缺损、列入交接。

六、所有电教设备均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设备的进货、折旧、报损按照固定资产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七、学校总务部门应备有设备总帐、明细帐(分类帐)、各专用教室电教设备明细表(表上应详细注名使用部门或专用教室名称、领用人、设备名称、数量)、布线图、设备(工程)竣工验收表;各电教专用室应备有设备总帐、设备明细帐、设备添置流水帐和设备报损帐、布线图、设备(工程)竣工验收表等资料,其他使用资料应保留在相关专用室内。

班级电教设备的帐册和维护情况应保留在学校总务部门或电教管理人员处,使用记录保留在班级,每本记录使用完后交学校总务部门或电教管理员保管。

八、所有档案资料应在年末按档案管理的要求,整理分类、装订成册、装盒存放。

档案资料应列入移交范围,移交时应将所有档案资料列出清单,清单上要有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导)处主任、实验室负责人及交接双方等人签名。

九、以上管理规范未尽事宜,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酌定。

十、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管理可参照此管理规范执行。

中小学电教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职责为加强中小学电教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特制定本制度。

一、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电教业务,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以搞好管理和服务为中心积极开展电化教育使用研究。

二、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努力贯彻上级各项电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计划。

三、定期对学校所有电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

对于无法维修的设备应主动与供应商联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所有电教设备完好率应保证99%以上。

各专用教室及多媒体设备(班级小推车)使用的UPS应每3个月放电一次。

四、对教师要经常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指导教师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用好、管好班级电教设备,有必要时应对相关人员的操作使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报告有关校领导。

五、负责对全校电教设备,尤其是班级电教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发现违规使用电教设备的行为应及时加以纠正。

不定期的要对电教专用教室及班级电教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有无在电线、电缆上悬挂、堆放物品、在UPS电源上私接电器、在教室或机器周围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挥发性物品(溶剂)、是否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是否有吸烟和乱丢烟头等现象。

六、负责收集、购置、编制、提供开展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种电教教材、资料。

配合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开展电教课的各种活动记录以及各类文字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

七、严格按照要求管好、用好软件资料,注意加速资料的周转,提高使用效益。

八、电教教材目录应及时按学科印发给教研组或年级组。

常规电教教材分配到年级组或由任课教师保管,方便使用,每学期收发一次,登记验收。

其他电教教材使用应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

九、积极开展设备使用、管理情况调查研究,并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报告有关领导,为学校管理和使用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十、建立健全电教设备维修记录制度,对学校所有电教设备要做到一机一卡(维修情况记录卡),要将每次维护及修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列入档案资料管理范围。

十一、以上管理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酌定。

十二、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民办学校可参照本制度执行。

中小学多功能电化教室管理制度为加强中小学多功能电化教室的管理,保证室内设备的正常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功能电化教室是学校实施现代化教学的重要专用教室,室内设备设施要有专人负责,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确保电化教学正常开展。

二、多功能电化教室内所有设备及软件资料,应定位放置,统一规范编号,及时登记入帐,做到帐物相符。

三、建立健全技术资料档案,妥善保存室内各种设备的技术资料。

各类软件、光盘要注意防热、防火、防湿、防磁、防光、防压、防污染霉变、防虫蛀损坏。

四、设备和软件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有损坏,应按照有关规定酌情予以赔偿。

五、设备领用应及时登记,并按期归还,设备原则上一律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须经校长书面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

六、电化教室内部环境应保持整洁,并有防火、防盗、防潮等设施。

七、管理人员每天上班后应先接通电源,检查电路情况,下班前应切断电源。

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室内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并做好维护保养及维修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