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白起的简单介绍

关于白起的简单介绍

关于白起的简单介绍白起(?-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1][2]绰号人屠。

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白起一生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辉煌胜利,《千字文》将白起与王翦、廉颇和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名将。

[3]出身关于白起的出身,据《新唐书·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表》记载他的祖先是秦穆公的将领白乙丙[注1]。

白乙丙的后代以白为氏,他们的远代子孙就是白起。

[4]而唐代诗人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则记载白起的先祖是楚国公族白公胜。

白公胜谋反失败自杀后,他的儿子逃往秦国,后代世代在秦国为将,白起就是他们的后代。

[5][6][编辑]伊阙之战主条目:伊阙之战白起尖头小面,双眼有神。

行事果断,分析事情透彻,意志坚强。

[7]并且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关系很好。

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率军攻打韩国的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

第二年,在魏冉的推荐下,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

同年,韩、魏两国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率兵进军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与秦军对峙。

战争中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联军方面韩军势单力薄,希望魏军主动进攻,而魏军依靠韩军精锐,想让韩军打头阵。

秦军主将白起利用韩、魏两国联军想保留实力、互相推诿、不肯先战的弱点,先设疑兵牵制韩军主力,然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猛攻魏军。

魏军战败后致使韩军溃败而逃,秦军乘胜追击,取得大胜。

伊阙之战秦军共斩首24万,占领五座城池,魏军主将公孙喜被俘后遭处决,白起因功升任国尉。

同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以东到干河的大片土地。

[8][9][10][11]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率军攻打魏国,攻下垣邑(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古城)。

攻打楚国,夺取了宛(今河南省南阳市)。

[12]前289年,白起率军夺取了魏国大小城池61座。

[13]前280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了代郡的光狼城(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南七公里康营村)。

[注2][15][编辑]鄢郢之战主条目:鄢郢之战楚顷襄王在位期间政治腐朽、不修国政,大臣居功自傲、嫉妒争功,阿谀谄媚之臣掌权,贤良忠臣受到排挤,致使国内百姓离心离德,城池年久失修。

白起在分析了两军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接进攻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于前279年率军沿汉水东下,攻取沿岸重镇。

白起命秦军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并在沿途寻找食物,补充军粮。

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因而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

[10]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县(今湖北省襄阳市北),直抵楚国别都鄢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

[16]鄢城距离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很近,楚国集结重兵在此,阻止秦军南下。

秦军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蛮河从西山长谷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面百里处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鄢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死数十万。

[17]攻克鄢城后,白起向西渡过漳水和睢水,攻占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

[18]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坟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

秦国在郢地设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为武安君。

[19]次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注3]。

[20][21][编辑]华阳之战主条目:华阳之战白起于前276年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两座城池。

[22]前273年,赵、魏两国进攻韩国的华阳(今河南省郑州市南),韩求救于秦,秦国派白起、魏冉和客卿胡阳率军救韩。

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进行长途奔袭,突然出现在华阳战场,趁赵、魏联军不备发动进攻,大败赵、魏联军。

此战秦军共斩首魏军13万,魏将芒卯败逃,赵国将领贾偃被击败,秦军将赵军俘虏2万人沉入黄河中。

秦军乘胜攻取了魏国的卷县(今河南省原阳县旧原武西北)、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和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和赵国的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东部审坡镇),魏国被迫献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求和。

秦国将观津送还赵国,并与赵国相约攻打齐国。

[注4][编辑]陉城之战主条目:陉城之战魏国人范雎因受迫害逃往秦国,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

范雎针对秦国屡次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劳师动众却又收获很小的缺点,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

即用恩威并用的办法亲近魏、韩两国,威胁楚、赵两国,迫使齐国恐惧后主动依附秦国,待齐国依附后然后再向临近秦国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拓展土地。

[23]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对临近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斩首5万。

[注5]次年,又率军封锁了南阳太行山道。

[24]战国时期形势图[编辑]长平之战主条目:长平之战白起于前262年出兵进攻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野王投降,切断了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

上党郡郡守冯亭同百姓们谋划说:“通往韩国的道路已被切断,秦国军队正在逼进,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献给赵国。

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恼怒,必定攻打赵国。

赵国遭到武力攻击,必定亲近韩国。

韩、赵两国联合起来,就可以抵挡秦国。

”于是便派使者通报赵国。

赵孝成王同平阳君豹商议此事,平阳君说:“圣人把无功受益看作是祸害,秦国自认为上党之地唾手可得,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

”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胜和赵禹商议,二人说:“动员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也攻不下一座城池。

如今坐受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可失去机会。

”赵孝成王说:“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说:“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可以为将。

”赵孝成王于是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驻军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二十里王报村)。

[25][26][7]前260年,秦昭襄王派左庶长王龁攻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赵军在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

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军发动进攻,廉颇迎战。

秦赵两军士兵时有交手,赵军士兵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军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双方战事逐步扩大。

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攻下两座城堡,俘虏了四名尉官。

七月,赵军筑起围墙,坚守不出。

秦军强攻,夺下西边的营垒,俘虏了两名尉官。

廉颇固守营垒,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

赵孝成王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正面交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赵国施行反间计,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坚守不战,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于是派赵括接替廉颇。

秦昭襄王得知赵括担任主将后,暗地里派白起接替王龁担任主将。

由白起担任上将军,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下令军中不要走漏消息,否则格杀勿论。

赵括接任主将后,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营垒,但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破。

白起命一支2万5千人的突袭部队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

赵军作战失利,于是原地建造壁垒,等待援兵到来。

秦昭襄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亲自前往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兵。

到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

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

最后赵括亲帅精锐士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士兵40万向白起投降,白起与手下将领谋划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

”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手下士卒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240人放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前后斩杀赵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27]战争结束后,秦军清扫战场收集头颅,因头颅太多而堆积成台,名叫“白起台”。

[28][编辑]失势主条目:邯郸之战长平之战后,赵国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全国上下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

前259年,秦军再次攻占上党郡,并且兵分两路,王龁一路攻下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北),司马梗一路攻下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

韩、赵两国大为恐慌,派遣苏代携带重金对秦相范雎进行游说。

范雎担心白起功高影响自己的仕途,以秦国士兵征战操劳需休养为由,劝说秦昭襄王答应韩、赵两国求和。

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答应韩国割让垣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北)、赵国割让六座城池为条件谈和。

双方于正月停战,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

[29]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给秦国,只会让秦国更加强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能加速赵国的灭亡。

虞卿建议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韩,联合魏、楚共同抗秦,赵孝成王采纳虞卿的建议,在国内积极备战。

[30]秦昭襄王见赵国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联合对付秦国,准备进攻赵国。

白起此时患病,不能带军征战。

秦昭襄王向其询问,白起说:“长平之战中,秦军大胜,赵军大败。

秦国人战死的给予厚葬,受伤的给予精心治疗,有功绩的设酒食给予慰劳,百姓假借祭祀之名聚会,浪费了财物;赵国人战死的无人收殓,受伤的得不到治疗,军民哭泣哀号,齐心协力恢复生产。

虽然现在大王所派的兵力三倍于以前,但我预料赵国的守备力量是以前的十倍。

赵国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都忧愁恐惧,早上朝,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品向四方派出使节,与燕、魏、齐、楚结为友好盟邦。

他们千方百计,同心同德,致力于防备秦国来犯。

现在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加上外交成功,在这个时候不能攻打赵国。

”秦昭襄王不听从白起的劝告,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国军民奋起反抗,王陵阵亡了五校[注6]军队也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此时,白起痊愈,秦昭襄王又派范雎见白起,对他说:“当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

您率领数万军队攻打楚国,攻下了楚国国都,烧毁了他们的宗庙,一直打到东面的竟陵,楚国人震惊,向东迁都而不敢向西抵抗。

韩、魏两国动员大批军队,而您率领的军队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却和它们大战于伊阙,大败了韩、魏联军。

现在赵国士卒死于长平之战的有十分之七、八,赵国虚弱,希望您能领兵出战,一定能消灭赵国。

您以少敌多,都能大获全胜,更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白起说:“当年楚王依仗他的国家强大,不顾国政,大臣们居功自傲,嫉妒争功,百姓离心离德,城池也不修缮,所以我才能领兵深入楚国,占领了很多城池,建立功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