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曹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二OO八年十二月目录第1章项目概况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3章基地现状及建设目标第4章项目建设方案第5章市政配套与动拆迁第6章环保与节能第7章项目建设进度第8章项目建设与管理第9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10章社会效益分析第11章结论与建议附表:9.1、曹公园改造项目建安工程投资估算表9.2、曹公园改造项目总投资估算表附图:1、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中心城公共绿地实施规划普陀区规划分布图】(注:暂缺,是否补充请酌)2、功能布局图3、道路系统图4、大门门卫改造方案5、茶室改造方案6、四角亭改造方案7、六角亭改造方案8、长廊改造方案9、画报廊改造方案10、景观桥改造方案11、花架改造方案12、新舞池方案13、新建亲水平台方案附件:1、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沪绿【2008】176号关于普陀区曹公园改造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上海市普陀区沪房地普字(2003)第049125号房地产权证(绿化用地)3、上海市普陀区绿化管理局中华人民国组织机构代码证4、上海市普陀区绿化管理局中华人民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5、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沪绿许【2008】354号文关于曹公园规划布局调整方案的行政许可决定书6、市政配套征询意见复函(暂缺)⑴供电⑵供水⑶供气7、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暂缺)第1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项目名称:普陀区曹公园改造项目建设单位:普陀区绿化管理局1.2 主要编制依据1.2.1 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沪绿【2008】176号关于普陀区曹公园改造项目建议书的批复”1.2.2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2.3 中心城公共绿地实施规划1.2.4 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针】1.2.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1.2.6 公园设计规1.2.7 上海市植物造林绿化管理条例1.3 项目概况1.3.1 建设地点曹公园位于普陀区西部,梅岭北路以西、曹四村以北,枫桥路以南,西侧以风景秀丽的曹环滨为界。
园正门在枫桥路50号。
1954年5月落成开放,以曹新村名命名。
现占地22512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4848平方米,水体面积1743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5189平方米。
年游客量70万人次。
1.3.2 建设规模和容曹公园总体设计主要分为入口景区、南草坪区、健身游乐区、休闲垂钓区等四个区域。
入口景区位于公园北部,总占地面积5553平方米,是游客主要的出入区,正门进入是北草坪,背景为一道以高大松柏为主体的树坛,草坪西侧有长廊,是游人纳凉、弈棋、谈笑之佳处。
南草坪区总占地6053平方米,绿草如茵,视域辽阔。
东北侧有六角形琉璃瓦攒尖顶翘角亭。
东南侧是大型紫藤廊架,廊柱用红石板垒叠,颇有特色。
如今已成为唯一保留下来的建国初期建筑小品。
健身游艺区总占地面积48平方米,主要的设施有儿童乐园、篮球场、舞池、锻炼场地。
休闲垂钓区总占地面积6123平方米,主要设施有茶室、四角亭、平桥、曲池。
改造方案实施后,建筑面积由728平方米减少到707平方米,拆除了活动板房和船码头售票房,对地形、道路、水体、建筑、小品等进行整理,调整种植的植物。
在坚持以植物绿化造景为主的基础上,将多重功能叠加于一体。
具有景观观赏、健身休闲、文化展示、社区服务等容1.3.3 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针对中心城区人均绿化面积较小,居住密度高、居住环境较差等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设大型对社会公众开放的集中绿地,使其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3.4建设进度本项目建设期约为9个月,暂定从2008年12月开始申请立项、筹措资金,至2009年8月底改造完成、验收,对外开放。
1.3.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估算,项目总投资为353.92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为263.58万元,其他建设费用为64.12万元,项目预备费为26.22万元。
本项目建设资金由普陀区人民政府参照集中绿地建设方式筹措。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本项目的建设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地的发展,把绿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部分。
近十年,上海市经济一直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早日实现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确立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的宏伟目标。
上海市政府提出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大都市圈相匹配的绿化格局和生态环境体系,并将“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工作指导方针之一。
近年来,上海城市绿化实现了跨越发展。
2008年上海全年计划新建各类绿地10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
但这仍与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提出的“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人均60平方米/人为最佳居住环境”标准相差甚远。
因此,调整绿地布局结构,完善绿地类型,提高绿地配置和养护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效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上海的绿化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相匹配。
项目所在地普陀区,由于是老城区,绿化盲区较多。
全区公共绿地面积、人均拥有公共绿地、全区绿化覆盖率在上海市建成区中是较低的。
本项目在市中心改造地区级公共绿地,是上海绿化系统近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完善上海市绿化“环、楔、廊、园、林”基本构架,在中心城区逐步消除500米公共绿地服务盲区,建立大都市开放型绿化网络体系作出贡献。
2.2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地区规划本项目原本即属于绿化用地,本次改造利用原有的土地,对旧老化的建筑、绿化、水体等进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人民安享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上海市提高中心城区总体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
2.3 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绿化与城市投资环境、城市管理水准、现代文明程度紧密结合,作为自然的、生态的重要标志直接进入了人们的生存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城市绿化功能、作用的认识,从单纯追求城市绿化的美化、玩赏功能,演进为以足够的数量、科学合理的布局,发挥改善城市环境、协调和平衡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作用。
2.4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上海城市规模与负荷过大,生态负效应较为严重。
根据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园林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对上海生态环境方面研究,上海城市高热辐射区面积不断扩展,强度增高了3℃以上,原有的3个热中心已扩散为8个;上海城区暴雨量和暴雨强度比郊县高出65%至一倍,一些热中心区更高达3倍以上,暴雨分布与高层、高热,少水,少绿区域分布密切相关。
而普陀区近年来迁入人口较多,人口密集度增加,热岛效应也相当突出。
在夏季高温季节,其绿岛效应还不能和产生高热量的热源抗衡。
根据多因子综合分析,夏季高温季节普陀区高温覆盖面积比最大,该地区为上海市夏季高温季节较炎热地区之一。
因此,本项目的有利于加强和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提高绿化分布面积,以减少和削弱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3章基地现状及建设目标3.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本项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前缘,长江入,北纬3042-3148,东经12052-12145,市域面积(含沿海滩涂)7823.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340.5平方公里。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5.5度,偏东偏南风向为常年主导风向。
土壤以渍潜型的淋溶-淀积型水成和半水成土系列为主。
境河流众多,为典型的多湿地地区。
全年无霜期233天,年平均降雨量1433mm,年平均降雨天数126天,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8m/s,晚秋和冬季为偏北风和西北风,7-9月经常受热带风暴侵袭,容易形成高温与暴雨同时出现的情况;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5%,蒸发量为1389.3mm,全年日照时间为2091小时。
3.2 社会经济概况普陀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区域面积54.99平方公里,户籍居民307934万户、人口84.51万人,素有上海"西大堂"的美誉。
普陀区是上海的陆上交通枢纽,是上海通往西北方向外省市的主要门户。
区有沪宁、沪嘉二条高速公路和204、312二条国道;邻近上海铁路最大的编组站和上海新客站;并有、外环线、明珠线横穿区境,公铁联运的条件十分优越;普陀区到虹桥国际机场仅需8分钟车程,到华浜集装箱码头仅需15分钟车程。
普陀区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普陀区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重点推进了绿化体系的建设和环境的综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全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1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1%。
3.3 项目选址地点曹公园位于普陀区西部,梅岭北路以西、曹四村以北,枫桥路以南,西侧以风景秀丽的曹环滨为界。
园正门在枫桥路50号。
1954年5月落成开放,以曹新村名命名。
现占地22512平方米,绿地面积14811平方米,水体面积1743平方米。
3.4 现状分析3.4.1 地形分析园地形高低参差,须对原有绿化地形、路网进行整理。
同时兼顾原有大树的位置,解决道路高低不平的级差,地坪铺装风格统一、质朴。
公园入口处标高低于外面道路标高,需要加高公园入口处土方。
3.4.2 道路与地坪分析原有道路系统比较凌乱,道路分级不清晰,道路走向不顺畅,道路铺装杂乱。
道路铺装材质有水泥现浇,(园主干道)、水泥镶嵌花岗岩、卵石铺装、透水砖、广场砖、水磨石路面,但是由于铺设的年份大久,很多道路铺装出现裂痕、下沉、残损, 有些地方虽进行了修补,但新旧明显,整体性差, 影响美观。
特别是主要园路是1972年修建的,历经25个春秋, 出现了多处残损,打了很多补丁,色差明显,和周围环境很不协调。
3.4.3 水体现状分析水体面积1700多平方米, 位于公园的南部,是公园最好的垂钓和观景场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水体PH值太高,水质太差,甚至夏天恶臭, 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沿岸水体太深, 平均深度1.2米左右, 存在安全隐患。
水体和外界水体不通。
3.4.4 建筑小品现状分析公园建筑风格不统一,厕所、门卫和茶室是平顶,建筑风格偏重于现代。
而公园四角亭、六角亭、长廊和画报廊偏中国建筑风格。
公园厕所太小,女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要,出现了排长队的现象。
茶室屋顶漏水, 墙壁装饰脱落,设施旧。
四角亭、六角亭、长廊和画报廊整体建筑结构相对完好。
但是长廊座椅缺损严重,装饰脱落。
六角亭基础下沉,座椅太硬。
儿童乐园设施旧,不但影响景观,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4.5 植物种植现状分析公园建园时间较长,植物基本成型,骨架树种已经形成,绿化面貌较好,但是植物配置色彩不够丰富,特色树种和新品种较少,人为地在树坛中开辟活动场地,影响了公园对植物的养护,导致植物景观面貌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