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现浇混凝土日期:2017年8月1日现浇混凝土CAST-IN-第1部分综述1.01 本章包括A. 混凝土建筑框架构件。
B. 高架混凝土板。
C. 楼板及建筑地坪。
D. 混凝土剪力墙、电梯井道墙壁和地下混凝土墙。
E. 其它混凝土构件,包括设备垫块、灯杆底座、旗杆底座、斜撑块和检修孔。
F. 混凝土养护。
1.02 参考标准A.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B. 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C.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D. 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E. GB/T17431.1-2010轻骨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骨料F. GB/T17431.2-2010轻骨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骨料试验方法G.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H.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I. GB/T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J. JC474-2008砂浆、混凝土防水剂K. 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L. JC901-2002水泥混凝土养护剂M. 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N.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O.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P. GB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 JGJ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R. JC/T539-1994混凝土和砂浆用颜料及其试验方法S.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T. JC/T986-2005水泥基灌浆材料U. JC/T188-2010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V. GB506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W.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X. 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Y. GBT21120-2007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Z. 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AA.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1.03 提交A. 提交程序见合同相关要求B. 产品数据:提交制造商关于产品符合要求的资料和使用说明。
C. 证书1. 水泥证书a.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必须符合GB175-2007等的规定。
b.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c.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d.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小于一次。
e.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 外加剂证书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GB 50164-2011的规定。
a.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GB8076-2008、GB50119-2003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b.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氯化物的外加剂。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氯化物的c.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法确定。
d.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3. 每次交货时提供搅拌卡4. 每次交货提供非收缩灌浆料试验报告D.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交合格的初始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以及后续改变的设计配合比。
1. 应按JGJ55-2011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2.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3. 检查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E. 验证样品:提交指定颜色且标有颜料编号及用量的彩色混凝土样本,以便后期与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比对。
F. 样品:提交需所用的板下隔汽防潮层材料样品。
G. 样品:提交两份,长150mm的止水条和施工接缝装置。
H. 产品制造商施工指导:对于混凝土配件,需指明施工工序及相邻工程需要的界面。
J. 工程记录文件:准确记录预埋设施、混凝土完工后隐蔽工程的实际位置。
1.04 质量保证A. 根据GB506666-2011、GB50164-2011和GB 50204-2002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本章节工作。
在炎热、寒冷或阴雨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遵循GB506666-2011的规定。
1.05 实体小样A. 搭建混凝土样板,混凝土表面能进行特殊处理或饰面。
1. 面板尺寸:足够显示处理的效果。
2. 面板数量:2块。
3. 位置根据图纸。
B. 如果雇主要求,在样板上浇注混凝土。
在模板施工前,需对表面饰面进行确认。
C. 认可的样板将作为混凝土完工时的质量样板。
混凝土施工期间将样板放置于显眼位置。
D. 样板可以作为工程的一部分。
第2部分产品2.01 模板工程A. 遵照章节031000—模板工程及配件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B. 模板材料:承建商的材料选择标准是即使超过允许偏差,也应具有足够的抗静水压强度而不变形。
1. 外露清水混凝土模板:承包方最终所选模板材料应保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污渍。
2. 外露清水混凝土模板:钢材。
3. 模板拉杆:采用尖锥铆钉拉结,在距混凝土表面38mm范围内不含任何金属。
2.02 钢筋A. 按照章节032000—混凝土用钢筋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2.03 混凝土材料A. 水泥Cement:普通硅酸盐水泥B. 轻骨料LightweightAggregate:GB/T17431.1-2010轻骨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骨料GB/T17431.2-2010轻骨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骨料试验方法C. 骨料Aggregate: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标准D. 粉煤灰FlyAsh: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E. 硅灰SilicaFume:GB/T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F. 防水剂:结晶型防水剂,掺入后可通过生成晶体来密封混凝土孔隙,且不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及其耐化学性。
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2.04 化学外加剂A. 若外加剂中可溶性氯离子含量超过水泥重量0.1%,则严禁使用。
B. 引气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C. 高效减水缓凝外加剂:GB 8076-20082.05 辅料A. 干混水硬性水泥基灌浆(非收缩型)标准;JC/T986-2005水泥基灌浆材料;由非金属骨料、水泥、减水剂和塑化剂组成的预混复合料。
1. 48小时最小抗压强度:2,400 psi(17MPa)2. 28天最小抗压强度:7,000psi(48MPa)B. 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保湿覆盖材料:JC/T188-2010;普通养护纸、白色养护纸、透明聚乙烯、白色聚乙烯或白色粗麻布聚乙烯卷材。
C. 液体养护剂:JC901-2002透明或半透明。
2.0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按照JGJ55-2011中相关建议进行。
B. 结构轻质混凝土配合比:DGJ32/TJ104-2010现浇轻质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 混凝土强度:按GB/T50107-2010要求,根据现场经验或试拌混合料,确定每种混凝土的平均强度。
1. 混合料试拌法是指在雇主许可的前提下,聘请独立的测试机构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出具报告。
D. 外加剂:根据GB8076-2008规定并按照制造商推荐用量,添加外加剂。
E. 纤维增强材料:按0.89kg/m3的用量或按制造商根据具体工程条件推荐的用量添加纤维增强材料并进行搅拌。
F. 普通混凝土1. 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合同要求由供方按JGJ55-2011规定进行。
2. 水灰比:按重量最大为0.503. 总空气含量:TotalAirContent:混凝土含气量不宜超过7%,具体数值根据JGJ55-2011确定。
4. 坍落度设计Designslumps根据施工技术要求确定。
G. 结构轻质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照JGJ51-2002执行。
H. 防水混凝土GB50108遵循GB50108-2008要求。
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下表规定:2.07A. 在项目工地现场:根据GB50666-2011中有关规定,在滚筒式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每批搅拌不得少于1-1/2分钟,且不得多于五分钟。
B. 混凝土搅拌车:严格按照GB50666-2011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3部分施工3.01 检查A. 在执行此章工程前,复核轴线,标高及尺寸。
3.02 施工准备A.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B.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C.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D. 室内地面:在室内板下安装隔汽层,搭接处至少150mm。
用制造商推荐的产品并且按照书面说明对接缝、缝隙和渗漏进行密封。
覆盖前应修补损坏的隔汽层。
3.03 混凝土浇筑A. 浇筑混凝土前24小时应通知雇主。
B.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确保钢筋、止水带、预埋件及施工缝装置不被破坏。
C. 除非另有规定,完成面需平整,在规定误差之内。
D. 地面抹光,除需满足上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还需满足ASTME1155M标准中最小F(F)值(地板平坦度)和F(L)值(地板水平度)的要求。
1. F(F)值:规定总值(SOV)为20;最小局部值(MLV)为13.2. F(L)值:规定总值(SOV)为15;最小局部值(MLV)为10.3.04 板接缝A. 缝的位置根据图纸。
B. 固定填缝料和装置,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动。
C. 保留混凝土浇筑记录。
记录时间,位置,数量,温度及试块记录。
3.05 混凝土浇捣A..混凝土搅拌后应立即浇筑。
拒用加水后1.5小时尚未浇筑至模板内的混凝土。
B. 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彻底清洗模板。
C. 如果模板底部土方已干燥,需重新浇水湿润,但不可有积水和淤泥。
D. 从搅拌站到浇筑部位的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
E. 在有钢筋或其他可能导致离析的部位,不允许混凝土自由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