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研究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研究报告

我国汽车工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摘要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从自然界分化出了人,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就形成了。

自然对于人的先在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汽车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比如,汽车尾气污染,能源危机,交通堵塞以及汽车过后的扬尘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和一些疾病的传播等问题。

本文对自然辩证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上述问题的对策,主张汽车行业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汽车环境和谐一、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和辩证科学观,并以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为核心创建了自然辩证法学科。

辩证自然观就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辩证法中的地位来说,具有双重性。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又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内容。

同时辩证自然观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的自然哲学的产生,它以自然界为对象是对自然界的哲学反思,是关于辩证自然观的理论。

[1]首先,恩格斯具体地考察了人类的起源亦即人与自然的分化过程[2] [18] [19]恩格斯指出,人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是从高等动物即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而劳动就是人类借以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的根本力量。

他说,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由于劳动,猿类不发达的手逐渐变成了人手,并且愈来愈自由、愈来愈灵巧、愈来愈完善。

随着手的发展、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随着每一新的进步又扩大了人的眼界。

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

另一方面,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一句话,这些正在生成的人,已经达到彼此间不得不说些什么的地步了,于是产生了语言。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同脑最密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同步发育起来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特别是随着劳动的进一步发展,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

其次,恩格斯深刻地分析和说明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 [18] [19]在“劳动”一文中,恩格斯从与自然的关系分析和说明人的本质或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他所讲的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实即人和动物在与自然的关系上的本质区别。

恩格斯指出,动物通过它们的活动也改变外部自然界,动物也具有从事有计划的、经过思考的行动的能力。

但是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

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 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再次,恩格斯精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协调途径[2] [8] [18] [19]在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的干涉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已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表现出来。

对此,恩格斯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并从哲学自然观的高度作了分析。

他指出,人类通过劳动不仅从自然界中分化独立出来,而且也确实实现了对自然界的支配和统治,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恩格斯指出,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克服那种对于自己支配和统治自然的行为后果的短视,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并愈来愈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因而也学会并有可能去支配和调节我们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出现人与自然的矛盾,不仅有属于人类认识不完善方面的原因,还有属于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不合理方面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

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

因此,要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总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和实践的中介作用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人、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二、现代汽车工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汽车的发明、产业化和普及,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据资料统计[3],到2011年底,包括重型卡车等车型在内,估计全球共有9.79亿辆汽车在路上行驶,比2010年增加3000万辆。

而到2012年底,全球汽车总量会突破10亿辆,这意味着在这个星球上大约平均每七人就拥有一辆车。

汽车产品不仅其产量巨大,而且在当今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世界范围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与汽车的普及率有紧密的正相关联系。

可以说,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汽车化的过程,现代化的社会,必须建立在汽车轮子之上,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但是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汽车是一把双刃剑,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1 汽车与能源、资源的矛盾[4]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能源消耗增长率呈加速趋势。

汽车燃料消耗的快速增加,加速了我国石油消耗总量的上升,以及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上升。

交通能源问题已不可避免地摆在世界各国面前。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近一亿辆。

2010年我国共消耗4.39亿吨石油,其中汽车大约消耗1.4亿吨汽柴油,按出油率70%计,占石油消耗总量的46%。

据保守估计,至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2亿辆规模,按目前汽车单车燃油消耗量水平,汽车消耗的石油总量将达4.4亿吨,如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油措施,石油供应将难以为继,全世界都无法供给中国。

[5] 2.2 汽车与环境的矛盾[4] [6]排放污染是汽车对环境的最主要的污染形式,其危害很大。

如1943年9月8日,美国洛杉机市发生大面积的光化学反应,一天之内死亡人数达4 0多人,住院人数数以千计; 时至今日,报西哥城每年有6000人死于因空气污染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1951年,科学二作者在经过认真研究后指出,导致光化学反应的元凶是汽车排出的有害物质。

汽车排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也排出了许多有毒的不完全燃烧物和燃烧中间产物,如一氧化碳(CO) 、碳氢化合物(HC) 、氮氧化合物(NOx) 、二氧化硫(S02) 、颗粒物等。

当前,大量汽车集中在城市中,成了现代城市的主要噪声源,据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运输噪声占75 %,而汽车噪声占交通运输噪声的85 %。

汽车噪声主要包括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振动噪声、传动机构噪声和高速行驶时产生的轮胎噪声等,有时喇叭噪声和制动噪声也是主要的噪声源。

大量试验和调查表明,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可以使人的听力下降,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头疼、脑胀、耳鸣、失眠、心慌、烦躁等现象,甚至会出现心跳过快、心率不齐、血压增高等症状。

除了上述污染外,汽车还有许多其他的污染形式,如电波污染、汽车垃圾等。

2.3 汽车与交通、道路的矛盾[4]城市汽车数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交通日趋拥堵,带来人车争道、车速减缓、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下降、停车困难等问题。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一些城市企图通过修桥、扩路、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来解决,有限的城市空间进一步被汽车挤占。

不断扩张的道路网也在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

另外,201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29日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中国道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每年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伤亡人数超过20万人,人是交通事故的主导因素,需政府、社会共同参与提升道路安全意识。

[7]三、中国汽车工业和谐发展的对策思考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并将逐步更多地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为此,不仅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向上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发展,同时在社会组织机构上,在人的观念上,法律、政策、道德、文化等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3.1 汽车工业发展与能源、资源矛盾[9]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以解决现阶段产业发展、能源紧张和节能环保问题;另一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实现车用能源多元化,保障汽车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3.1.1 发展节能汽车目前我们应先优化现有以石油和内燃机为基础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重点发展直喷式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发展节能汽车。

(1)高效柴油发动机技术。

轿车柴油机节能效果与汽油混合动力不相上下。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析预测,如果2020年中国柴油轿车发展到乘用车的20%,则当年可节约燃料1 880万t。

为此,中国发展先进的柴油轿车必须解决好排放控制关键技术问题。

其主要包括柴油机电控技术、排气后处理技术、清洁柴油与代用柴油技术。

(2)节能汽油发动机技术。

当前,中国的轿车基本上是以汽油轿车为主,现采用的轿车汽油发动机还有相当的节能潜力。

汽油发动机节能技术的发展呈如下趋势: 缸内直喷技术、电辅助增压、电动气门、可变压缩比、停缸控制技术等将会在今后5年内进行规模产业化。

(3)先进的混合内燃机技术。

先进内燃机的发展呈现多重混合化趋势:燃料供应的混合。

常规汽柴油与代用燃料混合。

以常规汽柴油为主,将各种代用燃料,包括醇醚燃料,与汽柴油搀混并进行适当设计将会成为主流燃料技术。

燃烧方式的混合。

汽油机均质充气与柴油机压燃方式混合。

以燃料混合和控制技术为基础,综合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燃烧方式优点的均质压燃(HCC I)内燃机技术正在兴起。

输出功率的混合。

内燃机与电机功率的混合。

新型集成化大功率启动电机/发电机一体化装置与新型电源系统技术,既是内燃机电控技术的扩展和深化,也是复杂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模块技术。

内燃机的混合化是连接现有汽车节能环保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之间的桥梁。

3.1.1 发展新能源汽车进入21世纪,石油类型的交通能源压力日渐突现,环保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客观上导致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新能源汽车,这些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相互竞争,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