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名词解释1. 拉弗曲线2. 适应性预期3. 理性预期4. 市场出清5. 货币主义6. 货币数量论7. 剑桥方程8. 芝加哥学派9. 新制度学派10. 弗里德曼难题11. 货币非中性12. 科斯定理13. 奥地利学派14. 产权学派15. 流动效应的传递二、单项选择题1. 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庇古的剑桥方程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A. 实际收入B. 名义收入C. 一般价格水平D. 总就业量2.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A. 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3. 卢卡斯供给曲线表示的是()A. GDP和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B. GDP和未被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C. GDP和被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D. GDP和未被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4. 关于公债是否会影响经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B. 新古典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C. 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长期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D. 新古典主义认为,短期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长期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5. 以下何种宏观经济学流派的思想认为货币供应量以一固定的比例增长()A. 实际经济周期论者B. 新凯恩斯主义者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D. 货币主义者6. 以下何种宏观经济学流派的思想最不可能主张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应盯住实际产量的增长()A. 新凯恩斯主义者B. 实际经济周期论者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D. 货币主义者7. 有一种观点认为“理性的人们的行为抵消了政府行为的影响”。
与这一思想相关的理论是()A. 供应学派经济学B. 新凯恩斯主义者C. 货币主义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8. 与“经济人假定”相一致的预期是()A. 静态预期B. 适应性预期C. 理性预期D. 外插型预期9.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关键是()A. 价格和工资是完全伸缩的B. 预期是合乎理性的C. 价格和工资是完全伸缩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D. 信息是不完全的10. 下列()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A. 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原则B. 价格刚性C. 市场出清D. 理性预期11. 新凯恩斯主义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观点是()A. 理性预期B. 价格刚性C. 市场出清D. 自然率假说12. 以下()观点不是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A. 在长期中,货币数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B. 在短期中,货币数量能影响就业量,但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C. 私人经济具有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D.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13.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的主要政策主张A. 新凯恩斯主义B. 货币主义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D. 供给学派14.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劳动供过于求时()A. 一方面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一方面工资会跌落B. 工资会跌落C. 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D. 工资不会跌落,非自愿性失业也不会产生三、简述题1. 简述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2. 简述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3.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4.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哪些关键性假说基础之上?5. 试述现代产权理论。
6. 试说明新古典综合派衰落的原因。
7. 简述伦敦学派。
四、论述题1. 试述威克塞尔的货币理论。
2. 试评述现代经济自由主义。
3. 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解释真实工资黏性的?4. 试述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拉弗曲线:是反映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的拉弗提出,他认为,在增加生产的各种刺激中,最主要的是税收,税收的多少与税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它可以用直角坐标曲线表示。
拉弗曲线存在的意义就是说明税率存在一个最佳点,高于和低于这个最佳点都会减少税收。
2. 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程度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
人们进行适应性预期时,事先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和仔细的判断,只能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预期,以适应已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合理预期概念出现前,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就是适应性预期。
3. 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
它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假设,也是他们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理性预期是由约翰·穆思在1961年首先提出的,这一假设包含三个条件,分别是:(1)经济主体是理性的;(2)经济主体做出决策之前,会收集到一切有关的信息;(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也就是说,由于正确的预期能使经济主体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经济主体能随时随地根据它所得到的信息来修正它的预期值的错误,从而从整体上看,变量未来预期值与实际值是一致的。
4. 市场出清:即假定商品价格和工资可以适应市场供求状况及时迅速地通过价格的调整(即不存在工资和物价的刚性)一直到每种产品和每种生产要素市场上出现一种价格,与该价格相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为止,这种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5. 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在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中扮演最主要的角色,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度量标准,货币当局主管货币发行量,因此经济周期都可以运用货币发行量来调节。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6. 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
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
假定其他条件(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负相关,即流通中的货币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反之则反是。
7. 剑桥方程: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认为,货币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取决于人们手中掌握的货币余额。
据此,其学生庇古在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了“现金余额说”,即著名的“剑桥方程”:kPy M d =其中,M d 代表货币需求。
k 表示货币需求量即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现金)余额在交易量或名义国民收入Py 中的比重,即PyM k d =。
令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M ,则有kPy M =。
假定k 与y 固定不变,则社会一般价格水平P 由货币数量M 决定,与货币数量正相关:kyM P =。
8. 芝加哥学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发展起来的支持经济自由主义的现代经济学理论。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有两个传统,一是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二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反对政府的直接干预。
他们始终认为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角色,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是物价水平波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政府的作用只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了。
9. 新制度学派:它是制度经济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它强调运用结构分析和制度分析来解释经济现实及发展趋势,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在理论观点上,否定均衡论、和谐论,认为社会不能和谐发展关键是制度结构的不合理。
加尔布雷思和缪尔达尔分别用著名的二元结构体系和循环累积因果原理来解释。
新制度学派据此提出了运用国家力量进行社会结构改革的政策主张,即通过改革资本主义的不完善的制度结构来达到社会各阶层权力和收入分配均等化的政策目标。
新制度学派还宣扬技术决定论,认为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会使权力从资本家的手中转移到技术专家手中,而且最终使社会趋同。
10. 弗里德曼难题: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货币量的增加引起的名义收入的增加,短期内会引起产量的增加。
但在名义收入的增加中,有多少是由于实际收入增加,多少是由于价格水平的提高,弗里德曼认为根据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是很难划分的,但这种划分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难题就成为弗里德曼难题。
11. 货币非中性:与货币中性相对,是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的理论,指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够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从而引起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化,进而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这是因为从短期来看,价格不可能立即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同比例的变动。
相反,各类价格以不同的比率对某种货币做出不同的反应,进而影响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化,并对就业和产出产生影响。
12. 科斯定理:指只要产权明确,假定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的情况下,无论最初产权赋予谁,市场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
科斯定理是学者根据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而命名的。
该定理揭示了权利的界定和权利的安排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
13. 奥地利学派:是边际学派的在19世纪70年代发展的两个流派之一,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它以维也纳大学为中心,也叫维也纳学派,创始人为门格尔•卡尔,代表人物有庞巴维克、维塞尔等,他们反对用历史方法,主张用抽象演绎法,主要内容有边际效用价值论、时差利息论。
后来的继承者把经济学解释为关于人类理性行为的通论,也就是人类行为学,反对国家干预,鼓吹经济自由主义。
14. 产权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在9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纳德•科斯、阿尔钦、张五常、德姆塞茨等,主要内容有科斯定理、产权理论、制度选择与交易成本、制度变迁理论。
产权学派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确定产权结构来协调利益冲突,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并探讨不同产权结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5. 流动效应的传递:是指通货膨胀率在某些国家的变动会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资本流动。
而国际范围资本的流动又会引起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和国内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这样,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开放经济国家的国内利率就会在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过程中将国际通货膨胀传递到国内来。
二、单项选择题1. C2. A3. B4. B5. D6. A7. D8. C9. C 10. B 11. A 12. B 13. D 14. C三、简答题1.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所谓单一货币政策,是货币主义的政策核心。
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点:(1)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
(2)反对逆经济风向而动,即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由于经济政策的时滞效应不仅起不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加剧经济波动的后果。
(3)为了有效控制货币总量,应该取消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制度,只保留公开市场业务,但必须规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年增长率来作为业务活动的约束条件。
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来规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并公之于众是货币政策的惟一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