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最新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字的含义和用法
汉语言文化丰富多彩,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即使是同一个字,含义也各不相同。

所以理解词义时必须根据古汉语语言习惯,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才不至于歪曲了原文的意思。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二、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童趣》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五、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六、介词,相当于“从、由”。

例如: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
七、介词,译为“按照”。

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

例如: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十、连词,译为“以致”。

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十一、通“已”,已经。

例如: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

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分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计划
高二数学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数学新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表现在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独特的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机会少,兴趣低。

(2)仍有教师"牵"着学生走的迹象。

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缺乏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

(3)目前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解题技巧、书面测验,轻口头表达、实践活动;重教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会,轻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会学;重个体
学习与竞争,轻小组合作与竞争;课堂的讨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这与课程改革目标以及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等要求相去甚远。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的科学指导和有效规程。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点突破:1、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落到实处,开发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2、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比较出各个年级段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3、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弱势群体的指导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