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科学第2次授课教案授课主题显微镜的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2、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历程;3、明确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方法;4、了解制备标本的过程;5、认识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6、了解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教学重点制作动植物标本;观察动植物细胞;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制作动植物标本;观察动植物细胞;认识微生物。
教学过程一、【历次错题讲解】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二、【趣味课程导入】1、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2、因为某气体A在大气层中过量累积,使地球红外辐射不能透过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温度升高,产生了“温室效应”。
气体A为:二氧化碳三、【基础知识梳理】(一)观察植物细胞: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胡克。
实验步骤:1)取标本:要内表皮细胞,切十字形;2)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3)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4)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5)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滴——取——展——盖——染——吸。
2、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5×、10×或15×;目镜长,倍数小。
(2)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3)物镜转换器:连有物镜(低倍物镜10×,高倍物镜40×,;物镜长,倍数大。
(4)压片夹(也叫金属夹)(5)载物台:用于放置观察用的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叫通光孔。
(6)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一的光圈。
(7)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其用途是收集光线.平面镜使光线分布较均匀.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光线较弱时使用.(8)粗准焦螺旋(粗调节轮):用于调节低倍镜。
(9)细准焦螺旋(细调节轮):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
(10)镜臂:镜柱上方的弯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
(11)镜柱:(12)镜座:其作用是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使其稳立于工作台上.注意: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粗略计算方法为接目镜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观察时所用物镜为40×、目镜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2、显微镜看到的是一个倒立而放大的虚像.3、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三对。
(1)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关孔。
(3)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注意:晴天选择小光圈、平面镜;阴天选择大光圈、凹面镜;对光完成后可以看到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
3、放片:将波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两端。
4、调焦:先调粗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象;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知道物象清晰为止。
镜筒下降时眼睛在侧面观察物镜,避免物镜镜头接触到玻片而损坏镜头和压破玻片。
5、观察: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移动反向与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呈现倒立、放大的虚像)。
(二)洋葱表皮细胞的记录:观察对象观察工具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放大100倍,长方形;洋葱表皮无色透明较粗糙的表皮放大400倍,细胞核液泡。
观察细胞:1、滴——取——展——盖——染——吸。
2、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3、观察细胞:观察对象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叶表皮装片看到气孔植物叶肉装片细胞中有叶绿体,是绿色扁平球质体人体口腔无细胞壁,是扁平的,呈不规则的多边形。
人血涂片没有细胞壁,圆球状,边缘厚、中间凹。
4、结论: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它们的形态功能多种多样。
5、细胞学说: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功能的最基本单位;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其他细胞。
(三)微生物:1、制取微生物装片:取(池塘水、沟渠水)——盖——吸水(吸去多余水分,起到限制微生物运动的作用)2、认识微生物:名称草履虫变形虫鼓藻硅藻外形形状像一直倒转的草鞋身体变形,有伪足细胞对称分为两半多种多样结构有一个细胞构成有一个细胞构成有一个细胞构成有一个细胞构成运动依靠纤毛摆动,在水里自由。
靠伪足运动不规则运动长期漂在水中食物碎屑和细菌单细胞动植物自养型靠太阳光和吸收无机物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4、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5、(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6、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课堂练习四、【典型例题剖析】[例 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无关[引导分析]显微镜的应用。
[举一反三]1、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2、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3、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正像4、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例 2] 生物体是由()组成的。
英国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引导分析]明白细胞是谁发现,细胞学说又是有谁建立起来的。
[举一反三]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表皮,没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 10万)个。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2、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制造养料,它们好象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4、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例 3]微生物包括()、()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引导分析]认识微生物。
[举一反三]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2.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
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3、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4、研究“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来观察。
A、显微镜B、放大镜C、平面镜1、()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B、相反C、无关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4、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培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列文虎克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罗伯特.胡克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5、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羽状蝴蝶棒状天牛丝状蚂蚁鞭状蝗虫膝状6、科学家选择( )来观察SARS 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7、把下列水中微生物的图片和名称连起来。
8、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
(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烧杯 盛放液体 碘酒 染色裁纸刀 吸取多余的水分 吸水纸 切割洋葱(2)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制作步骤:① ; ② ; ③ ; ④ ; ⑤ ;可参考的句子(请自行调整先后顺序,写到上面空格内): 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课后作业 一、科学探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括号中填上序号。
(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使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将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 )一只手握住镜臂,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并改正。
变形虫草履虫鼓 藻船形硅藻(1)从目镜往下看,发现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改正:(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而且标本片对着通光孔的中央,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表皮的细胞。
错误:改正:2、研究“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来观察。
A、显微镜B、放大镜C、平面镜2、蝇眼是()A、单眼B、复眼C、大眼3、下面全是晶体的一组是()A、白糖、雪花、味精B、水晶、雪花、木块C、玻璃、珍珠、冰雪4、自然界中的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A、液体B、气体C、固体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倍。
A、200B、200万C、20006、使用显微镜时我们是从()往下看到观察物的图象的。
A、目镜B、物镜C、放大镜7、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A、达尔文B、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8、蟋蟀的耳朵在()A、头部B、足的内侧C、腹部9、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A、细胞B、叶绿体C、叶子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A、越大B、不变C、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