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评价方式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李忠勇潘明全余苏娜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由于组内评价形式单一,缺少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造成在小组活动中动嘴巴的多,站起来评价的少;各抒己见的多,意见统一的少;个人评价多,小组集体评价少,诸此种种,导致组内合作评价没有实效,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评价方式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不少老师完成的只是一个婚礼主持的“司仪”工作,把思考问题发配下去,然后依次点名让学生发言,缺乏必要的评价引导,致使小组合作深度不够、积极性不高。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通过创新小组评价方式,用“组内评价(自评、他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研究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能有效落实小组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将会让生态课堂绽放精彩。
研究的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评价方式方法
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抗组间的学习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
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3)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①确定研究主题。
(2014年12月25日----1月20日)
②了解研究主题的价值。
(2015年1月21日——2月6日)
③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
(2015年3月7日——4月8日)
④课堂实验,撰写案例反思,形成结题报告。
(2015年4月9日---30日)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为上课过程中,可以就一个问题的参与情况,或根据自己达到的目标,给自己打一个分数或评价等次。
李忠勇老师在教学《因式分解》一节中,针对这一节的预习内容中设计的不同类型因式分解计算题,学生完成后由1、2号统一答案,然后1号负责3、6号,2号负责4、5号进行分工检查并订正,既保证了答案的正确性,又可以节约互助时间。
八(5)班余苏娜老师在自主学习时先给每个小组布置自主学习的内容,给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自主讨论得出小组共同的结论(时间约8到10分钟),然后由对手组的一号为记者去采访对手组中的其余五位同学中的一位,针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采访“自学成果”,若记者提出的问题每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解答,则说明该小组自主学习效果较好,奖励本小组2分;若记者提出的问题6号不会,而5号会,说明效果一般,不奖也不惩;若5号也不会,说明该小组自主学习效果很差,扣该小组学习分1分,并在当天夕会上小组长说明理由,如果因为组长在小组自主学习中不管组员只管自己,导致其他成员不会,
说明组长不负责任,则再扣本组1分;如果因某位学生不参与本组的学习,自玩自乐,则罚该生写500字的说明书,写明自己课堂的表现,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及家长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并写出整改措施,第二天交说明书。
如果写的深刻,把分再还该小组。
同时八(5)班在教学的《从分数到分式》一节中,自主学习解决的任务是:1.知道分式的定义;2.知道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3.知道分式值为零的条件;4.分式值为正或者为负的条件。
小组自主学习讨论10分钟后,记者开始采访,派9组和10组两个对手组的组长为记者进行采访提问,结果9组的6号吴博阳答不上记者张怡然提出的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5号黄婧威回答是也没有考虑到分母不等于零的条件,而对手组的6号徐阳聪直接答出分子等于零分母不等于零,得出正确答案。
奖励张怡然组2分,扣9组1分,并在当晚的夕会上9组的组长梁周奇说明原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情况)。
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有方向,能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知己知彼,进步更大。
2、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
组内互评。
组内设组员情况记录本,用于记录小组加减分情况,评价组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课堂及自习纪律情况。
组内互评按照6-5 4-3 2-1号学生相互评价,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缺陷,针对思维缺陷质疑补充,能够使组内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表达,参与讨论。
组间互评采取对手评价,使组间对手积极参与思考,参与表达,参与评价。
九(5)班数学以《SSS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为例,本节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验证该判定方法,但这个实践活动对5、6号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可采取让其他组员学习组长(1号)进行演示,然后其他组员再进行操作,组长进行观察指导。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组长演示,给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其他同学同时演示,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组内互评能够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在团结合作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中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优秀作业、良好作业、合格作业。
评价学生完成导学案、保存导学案的情况,导学案完成情况与作业等级赋分相同。
评价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评价代表小组发言情况,评价小组学生纪律情况,评价学生各类测试情况。
九(5)班的贺云霜老师经常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进行分等定级达到A+,A分别给小组加1分、0.5分,王秀云老师经常对小组的学习氛围、学习合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早自习精神不振的现象,化学课堂评价中对5.6号学生采用加分鼓励式评价,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再评价,公布每单元的测试成绩时分测试评价与实验素质能力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6)班潘明全老师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让11组6号试着读,读完之后,他是这样评价学生的:真好。
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
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担不了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
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
那个学生又试了一下,进步很大。
他接着这样给他评价:“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
”当他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着笑意时,他觉得一次不经意的评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各个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学生。
这种观察评价可以针对全班同学,也可以针对部分同学,评价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不用专门的时间
来进行评价,教师可随时在教学中进行课堂行察,可有意识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突出特点。
观察时,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可以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自我控制,与老师交流等。
特别是对于中下等的学生虽然不能每天都写观察记录,但至少一星期做一次总结,把握住学生的脉搏,才能有的放矢。
教师不仅可以对教学进行调整,而且可以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表现出的优点,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激发中下等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了班上的低分人数。
附:八(5)班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姓名复习
提问学习新
课
解题思路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提问水平综合
能力
李逸帆旧知识掌
握比较牢
固
主动新颖强强难度大全面
黎奥坤一般不够积
极思维不活
跃
不善于动
脑
不积极一般不会灵活
运用新知
杨欣平旧知掌握
较差被动不会运用不动脑,
等结果
被动不会提问综合题目
不会做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经过实践,我们所教的班级,无论是学风,还是班风,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可见,这种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对良好班风班貌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对于班上的学习特困生(赵欧文,吴博阳,王子怡等),他们对学习没动力,老师找他们交谈,他们说只要不和他们谈学习,谈什么都行,与他们家长交谈中,感觉家长对他们也管不住,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他们在课堂上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能完成,导致扣分,影响所在小组的分数,让班上9,10,13组经常成为卧薪尝胆组,组中其他成员联名要把这些学生踢出组,对于像这样的学生课堂上该如何评价,想请各位领导帮忙解决,谢谢!六、解决思路:
1.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及时整改。
2.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七、参考文献:
《班主任管理策略》----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