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民国时期大师纪录片的观后感

观民国时期大师纪录片的观后感

观民国时期大师纪录片的观后感
爱国是大师们事业的成功的一大法宝
SA10003022 李新飞
近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去网上搜索了一些民国时期的大师们的纪录片看了数集。

看过之后,进一步认识了民国时期近现代中国科学家.教育家和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就历程。

例如华罗庚,蔡元培,丰子恺,刘雪庵,常书鸿等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科学和艺术事业而奉献终生。

生活在民国时期他们,是历史给予他们天然的苦难环境。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与压迫,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批批的爱国者努力学习,想通过科技和教育来发展自己的祖国。

所以他们紧紧的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绑在一起。

他们通过忘我的学习,成为科学领域,教育领域,艺术领域的大师。

当祖国有难时,他们毅然的放弃外国的优厚条件,回到祖国,与自己的国家共存亡,为祖国各领域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认为如果不是有爱国的精神在支撑着,大师们是很难面对当时的各种及其困难的条件的。

如果没有艰苦的时代环境,很可能他们就不会有今天人们看到的成就了。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华罗庚,蔡元培,和常书鸿这么几位大师。

首先让我们说说华罗庚的人生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

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
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

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

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

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

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

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

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

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

195O 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数学方面是极具有天赋的,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和爱国的热忱使得他拥有了挑战并战胜任何困难的基础、动力和信心。

从而成为数学领域里的一颗奇葩,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再讲讲蔡元培的人生经历和贡献:
片中这样描述蔡元培:他来自封建王朝,却成为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他出身科举制度,却成为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他独特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继承他理想的追随者为新中国走向现代书写了开篇。

大学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他还提出,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

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
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他还在北大招收女学生。

正是他的这种开容并包的理念使得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气象更新,生机勃勃,呈现出万马奔腾、百家争鸣的文化盛景。

他的其他重要思想如选科制,教授治学等等亦都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开创了先河。

这些理念对于现代仍然很有意义。

从他的经历和贡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在经受旧制度洗礼的人要挣脱就思想的束缚而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多么的不易。

如果没有当时的时代赋予他人生这样一个畸形的社会环境,他的人生中能够创造出这么美丽的思想之花吗?如果没有蔡元培的爱国之情,他能够克服各种旧势力的阻挠吗?
同样是爱国之情支撑着他编制着自己独特的人生!
最后我很想说说常书鸿这位伟大的画家。

原本他可以在巴黎过着舒适的海外生活。

但是他却为了保留祖国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而毅然回到祖国。

为了建立敦煌莫高窟研究所,他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妻子的离去,忍受着沙漠的艰苦环境等等,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我想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执着,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的。

片子的结尾还说了常书鸿被葬在敦煌大漠中,默默的陪伴着他的热爱的事业。

总之,从这些大师身上我们看到了执着,坚毅,勤奋等等高尚的品质,这些都是他们成功的基础,我认为更让人敬佩的是他们把爱国之情融入了自己的一生之中,让自己的事业成果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做为今天我们,也要继承老一辈大师们的精神—认真刻苦,严谨,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以为祖国做贡献的爱国之情指导自己的人生。

那样的成功的意义才更加深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