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 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认识
互相依赖
真理
互为条件
谬误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权威标准
孔子
亚里斯多德
众人意见标准
贝克莱:“集体知觉”
实用标准
杜威 胡适
实践标准
亚里斯多德:不同 重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 的物体下落速度相 同。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客观性
第一、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必须承认真理是一
元的。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没有阶级性。
3、主观真理论 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的就是真理。
真理性
有用性
●真理和有用是什么关系?
●‚有用的就是真理‛有什么错误?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年5月16日,毛泽东宣布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6月 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化 大革命哄然而起。
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 统一
真 理
绝对性
相对性
(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绝对真理的含义:
第一,从真理的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 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这一点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从认识的本性上看,人类是能够 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人类认识 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 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 的。
(2)认识客体
认识的客体是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 动所指向的对象。
3、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 本原与派生的关系不 同。
(3)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实践关系:改造 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反映 与被反映关系、认 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价值关系:
红 花 红花
第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不懂 辩证法,因而无法说明认识的全部过 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应 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 过程。
(二)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 社会关系中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 人。
●真理的本性:
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
实践高于理论,它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 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UFO
外星人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是检验认 识是一个过程。
三、认识的任务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纠正谬误。
(一)真理及真理的客观性
正确反映
真理 客体
谬误
主体
歪曲反映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在理解真理的定义时注意:
●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
是客观的。
(3)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辩证关系原 理的理论意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要坚 又要发展。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 理无需发展的教条主义观点或者认为马克 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反对的倾向: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真理
两种不同 的认识
谬误
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 反映。
2.实践——能动反映论的基石
实践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首要的和基 本的观点。
----列宁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 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 味,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尝一尝。” —— 毛泽东
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指导
实践
决定 促进或 阻碍
认识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相对真理的含义
B B
a
C
c
a
A
c b
A
b
C
2 2 2 a +b =c
2 2 2 a +b ≠c
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 展的物质世界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正确反 映,认识有待于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 着的物质世界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都具有近似的、不完善的性质,认识有待于 深化。
马克思恩格斯
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
能动反映
创造性 摹写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反映并不排斥选择与建构,认识是模写、选 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
模写
主体
选择 建构 创造
客体
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哥伦布要去印度,结果到了美洲,他意外地 发现,世界是圆的;我从美洲到了印度,结果意 外地发现,世界是平的”。 古代的地球是圆的,现代的地球是平的,全 球化时代的资本、技术和信息已经超越国界,世 界已经成为地球村。 冷战的标志是,它隔开了每一个人;全球化 的标志是因特网,它将每一个人连接在一起。冷 战体系的界定是根据条约,全球化体系的界定根 据交易。
第四讲 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朋友? 人的知识、认识是怎么获得的?
在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已 经多样化了,是否意味着不再有大家共同 遵守的价值原则?是否意味着对真理的否 定?
什么是人民公社?
第四讲: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形成 科学的认识途径和方法
一、认识的本质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三、认识的任务——在实践中坚持真理、 发 展真理、 纠正谬误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和认识能 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深度 上看
绝对性
同一真理的 两种属性
相对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
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联 结、相互渗透的。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 对真理成分和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 对寓于相对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 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识论的对立
表现为: 要不要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要不要把辩证法 应用于反映过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缺陷: 脱离实践,不懂辩证法
主体 主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实践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费尔巴哈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识论是消极的被 动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是革命的能动的 反映论
o小麦亩产5000斤 o水稻每亩地打13万斤 o一亩地红薯产量113万斤 o一株芝麻产芝麻籽21斤
…………
“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 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 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 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 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 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宣布1958年 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
一、认识的本质
认识世界 是为了改造世 界
(一)关于认识本质的不同认识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 的对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1、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表现为: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荀子: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对不可知论最有 力的驳斥是实践。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表现为:是否承认反映论
白板说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
洛克
回忆说
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认识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四)坚持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真理和价值
真理原则
物的尺度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价值原则
人的尺度
认识的价值性与认识的真理性的区别
价值性认识是对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 而作出的肯定性评价,也称为价值判断。它 是认识主体根据自己的愿望、需要、利益等 主体性目的标准,对认识对象做出是否有意 义的判断,主体按照自己的判断来确定行动 目标。 真理性认识则是主体对客体真实情况的 如实反映,检验是否真实的标准只能是客观 性实践标准。 显然,这是两个不同标准、不同作用、 不同指向的认识活动。
二、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为什么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2、能不能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感性认识属于实践、理性认识属于认识? 3、为什么说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 义更加伟大? 4、网络时代能否证明“实践出真知”不一定是 正确的? 5、认识的发展为什么会表现为一个仿佛回到出 发点的运动?
第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3)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辩证关系原
理的理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真理 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 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是 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具有绝对性,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但同时马克思主义 也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也要随着实 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所以 我们又要提倡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