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病因学及分类与急救
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前囟饱满(张力增高),严重 可发生脑疝。 脑膜刺激征:颈阻、Kernig征、Brudzinski征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的年龄特征
感染中毒及 急性脑功能障碍
年长儿
颅内压增高 头痛 呕吐 脑疝
脑膜 刺激征 颈强直 克氏征 布氏征
发热 意识障碍 惊厥
新生儿 发热(正常/低体温) 脑性尖叫 <3月婴儿: 少吃、少哭、少动 皱眉
惊厥-感染性(颅
热性惊厥的分类
单纯性热性惊厥
惊厥发作形式 惊厥持续时间 全身性发作 短暂发作,大多在 5~10分钟内 一次热程仅有1~2次 发作 ≤4次
复杂性热性惊厥
局限性或不对称 长时间发作, ≥15分钟 24小时内反复多次 发作≥3次 ≥5次
惊厥发作次数
FS复发总次数
惊厥-感染性(颅
热性惊厥
病因诊断
辅助检查 —— 脑脊液*
压 力 外观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
常规
潘氏
+~
+~ - ~+
生化
WBC 蛋白 糖 氯化物
其他
涂片 培养
涂片 培养
混浊 微浑
清亮
/ /
N/ N/ N N
特异 抗体
中毒性脑病 正常 0.69-1.96
清亮
清亮透明
-
N
0-10
N
0.2-0.4
N
N
-
2.8-4.5 117-127
* 惊厥的急救
• 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 降低颅压:20%甘露醇、甘油果糖等 • 生命体征监测
• 监测与纠正水、电解质异常
• 针对病因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化脓性脑膜炎
概述
• • • 定义:化脓性细菌、以脑膜炎症为主 发病年龄:<5岁(90%),新生儿最高,其次3-8月 危害性:有一定的病死率、后遗症
• 剂量与用法:0.3-0.5 mg/kg/次,静注/直肠 必要时重复2-4次/24小时
* 惊厥的急救
苯巴比妥钠(鲁米那)
• 优点:药效维持时间长(6~8h) • 缺点:起效慢(肌注20-30min、静注5-10min见效) • 剂量: 5-10mg/kg/次,肌注或静滴
安定+苯巴比妥钠:注意呼吸抑制
• 长期反复地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痫性发作
• 临床特征:慢性、反复发作性、刻板性
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
痫性发作(多种临床表现)
惊厥性痫性发作(惊厥)
急性疾病中出现
非惊厥性痫性发作
长期反复出现
症状
疾病
( 癫 痫)
基本概念
• 痫性发作:发作性皮层功能异常所引起的
多种临床表现 • 惊厥: 伴有骨骼肌强烈收缩的痫性发作的 一种临床症状 • 癫痫:长期反复痫性发作的疾病过程
N:正常
病因诊断
辅助检查 ——
脑电图
了解脑电活动背景及有无痫性放电波
病因诊断
辅助检查 ——
头颅影像学(CT/MRI)
惊厥的急救措施
* 惊厥的急救
尽早控制发作是治疗的首要!
地西泮(安定) 首选
苯巴比妥钠(鲁米那)
* 惊厥的急救
地西泮(安定) 首选
• 优点:见效迅速(1-3min内见效) • 缺点:维持疗效短暂(1/2-1h), 可出现呼吸抑制
年龄有关的发育阶段是惊厥的内在基础
首发年龄多见于6个月到3岁(81.8%);1-2岁是起病的最高 峰(42%),5-6岁以后不再发病。(年龄依耐性)
惊厥-感染性(颅外)
热性惊厥
特点: 1. 多见于婴幼儿期,少数可至5岁
2. 常有FS家族史 3. 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 4. 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70%) 5. 不包括颅内感染及各种颅脑病变所致惊厥 6. 大多为单纯性(80%),少数为复杂性(20%)
惊厥-感染性(颅外)
热性惊厥
—— 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
• 患病率 :3~5% • 占各类小儿惊厥30%
惊厥-感染性(颅
热性惊厥 遗传是惊厥的易感因素 FS是常显遗传,多基因遗传,伴低外显率 基因位点在19p、8q13-21
发热是惊厥的诱发因素
FS中病毒感染占86%,70%为上呼吸道感染
复发的危险因素 首次发病年龄≤15个月 一级亲属中FS史或癫痫患者 复杂性热性惊厥 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 复杂性热性惊厥 一级亲属中癫痫病史 首次发作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
惊厥-感染性(颅外
感染中毒性脑病
特点: 1. 多并发于颅外严重细菌感染,导致的脑水肿 (败血症、重症肺炎、菌痢、百日咳等) 2. 原发病极期出现反复、顽固惊厥发作, 伴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体征 3. 脑脊液除压力升高外,常规、生化均正常
惊厥-非感染性(颅外)
代谢性疾病 —— 遗传代谢性疾病
特点: 1. 进行性加重的惊厥或癫痫发作
2. 异常代谢相关的异常体征
3. 血、尿中代谢不完全产物含量增高
例:苯丙酮尿症(PKU)
惊厥-非感染性(颅外)
中毒性 —— 杀鼠药、有机磷农药、中枢兴奋药
特点:
1. 服毒史 2. 顽固惊厥发作伴意识障碍 3. 肝、肾功能损伤
正常
硬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
并发症与后遗症
•
• • • • 硬膜下积液(最常见) 脑室管膜炎 (最严重) 脑积水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神经功能障碍:耳聋、视力障碍、瘫痪、 癫痫、智力低下等
化脓性脑膜炎
脑室管膜炎
• 主要见于治疗 被延误的婴儿 • 治疗困难、病 死率和致残率高
脑室管膜炎
临床征象:
小儿惊厥
(Convulsion in Children)
.
内容
• • • • • 基本概念 小儿惊厥的年龄特征 惊厥的病因学及分类 惊厥病因学诊断提示 惊厥的主要急救措施
基本概念
痫性发作(epileptic seizures/ seizures)
惊厥(convulsion ) 癫痫(epilepsy)
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
• 致病菌 主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其他: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感染途径 菌血症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病理
化脓性脑膜炎
以软脑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为主的炎症反应
大体标本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发热、意识障碍、 惊厥
病情严重度 顽固、反复、惊厥持续状态伴持续意识障碍提示颅内 病变
病因诊断
体格检查
体温
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瞳孔、呼吸节律、心率、脉搏、血压
神经系统体征
病因诊断
辅助检查
三大常规:血、小便、大便
选择性生化检查:电解质、血糖、血气、肝肾功
脑脊液检查
脑电图检查
头颅影像学检查
非感染
颅脑损伤及出血 颅脑发育畸形 颅内肿瘤
颅外
热性惊厥 感染中毒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 代谢性疾病
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 肝肾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 遗传代谢性疾病
中毒:毒鼠药、有机农药
惊厥-感染性(颅外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
定义:发生于婴幼儿,多在6月-3岁,颅外
感染性疾病的发热初期出现的惊厥发 作,发作后不留神经系统体征,除外 颅内感染、各种颅脑病变以及代谢性 疾病。
基本概念
☆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
定义:一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
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
危害:可致严重的惊厥性脑损伤或死亡
☆小儿惊厥特点
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 新生儿或婴儿常有不典型惊厥发作
惊厥-非感染性(颅外)
代谢性疾病 —— 水电解质紊乱
低钙血症(2.1-2.55mmol/L,游离钙0.75mmol/L) 低血糖症(4.4-6.72mmol/L) 低镁血症(0.8-1.2mmol/L) 低钠或高钠血症(136-146mmol/L)
特点:
1. 相应临床表现及其基础病因 2. 血生化检查助诊 3. 病因治疗能迅速控制惊厥发作
不典型
不明显
*
惊厥(不显性发作)
前囟饱满/膨隆 颅缝增宽 头围增大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
提示化脑:压力增高 外观微浑、混浊、米汤样 WBC升高,以多核细胞为主 蛋白升高,糖降低
确诊化脑:革兰氏染色涂片/培养(+)
其他:血常规、血培养、瘀点瘀斑涂片
化脓性脑膜炎
诊断
疑诊病例:发热、惊厥、颅内压增高、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确诊:脑脊液检查 (尤其病原学检查也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 发生率: 30-60% ,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临床征象: 有效抗生素治疗病情无缓解 病情好转后又加重 脑脊液改善而临床症状加重 确诊:
硬脑膜下积液量 >2ml, 蛋白>0.4g/L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 诊断方法:头颅透照试验 头颅B超或CT 硬膜下穿刺(确诊)
惊厥-非感染性(颅
颅内肿瘤
特点:
1. 起病隐匿、病情进行性加重 2. 反复惊厥发作 3. 伴颅内压增高和定位体征
4. 头颅影像学确诊
惊厥-非感染性(
缺氧缺血性脑病
——窒息、溺水、休克、阿斯氏综合征等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