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红外-RS485通讯转换器用户手册V1.2(包含通讯协议)
红外-RS485通讯转换器用户手册V1.2(包含通讯协议)
4.2
接线
红外收发端 请对准 MMB 的红外通讯 接口
通讯转的红外收发端请正对 MMB 的红外通讯接口,距离在 15cm 以内 请确保本通讯转换器的红外通讯收发端正对的范围内仅有 1 台 MMB,且无其它 影响红外通讯效果的干扰源
IrDA-RS485 Communication Adapter ·User’s Manual
一.注意事项
安全须知
为了避免触电、伤害、损坏 MMB,或其它设备,请严格遵守所有设备安全规程!
必须依照本用户手册 (User’s Manual) 的规定使用红外-RS485 通讯转换器。 使用前先检查通讯转换器,如果已经损坏,请勿使用。 使用前请先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插好电源后,检查红色电源指示灯是否正常亮起。 请不要在通电的状态下拧地址旋转编码。 请不要将通讯转换器与任何发热物体放置在一起。 请保护好通讯转换器的红外通讯视窗,切勿划伤。 不要让任何带电物体靠近接线端子,否则会造成内部电路的损坏。 不要让任何挥发性化学物质接触通讯转换器。不要让其长期接触橡胶或塑料 制品。小心不要让烙铁或任何其他发热物体接触到仪表。
红外-RS485 通讯转换器 用户手册 IrDA-RS485 Communication Adapter User’s Manual
警告 使用 MMB 专用的红外-RS485 通讯转换器前,请先阅读 安全须知 Introduction
红外-RS485 通讯转换器(型号:MPC485IR104A)专门配接 MMB 万用表伴侣 使用。 用于将 MMB 接入 485 通讯总线。 适用于将 MMB 做为生产线的标定工装时, 通过 RS485 总线统一控制。 红外-RS485 通讯转换器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 ◆ ◆ ◆ ◆ ◆ 全隔离、多重保护、抑制干扰 自动判断数据流方向 波特率 9600bps 24V DC 供电 通过旋转编码开关直接设定通讯地址(00~99)
工作环境: 储存环境: 工作海拔:
温度 0℃~50℃,湿度≤80%R· H,无结露 温度-25℃~60℃,湿度≤90%R· H,无结露 ≤2000 米
四.外形及接线
4.1 外形尺寸
图 4.1
外形尺寸图(单位:mm)
2
IrDA-RS485 Communication Adapter ·User’s Manual
格 式
5.2
设备版本号
通过#AA86↙命令可读出 红外-485 通讯转换器 的版本号。 返回的版本号信息如下所示,由 11 个字符构成: = A A I R D A - 4 8 5 - V X . X ↙ 其中: AA: X.X: 当前通讯的 MMB 主机的地址位 红外-485 通讯转换器的版本号
不要拆开通讯转换器。 如果通讯转换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其它异常问题,请立即断电。然后,
联系供应商检测仪表。
二.型号规格
内 容 代码及说明
MPC485IR104A MPCUSBIR105A
红外-RS485 通讯转换器 红外-USB 通讯转换器
※ 如果需要将 MMB 接入 485 网,请选用红外-RS485 通讯转换器; ※ 如果只是 1 台 MMB 与计算机通讯,可以选择红外-USB 通讯转换器。
4.3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的改变,必须在断电条件下进行。 红外-RS485 通讯转换器与 MMB 是一一对应的,其地址即为 MMB 地址(本用 户手册以下内容涉及到地址位的内容均以“MMB 主机的地址位”表示) 。 红外-RS485 转换器的地址位设置是通过左上 角的 2 个旋转拨码实现设置的, 左侧编码是十位,右侧编码为个位 例 将通讯地址设为 68。 将左侧拨码拧至箭头指向 6,右侧拨码拧至箭头指向 8
IrDA-RS485 Communication Adapter ·User’s Manual
目 录
一.注意事项 ........................................................................................... 1 二.型号规格 ........................................................................................... 1 三.技术规格 ........................................................................................... 1 3.1 配件列表 ...................................................................................... 1 3.2 技术指标 ...................................................................................... 2 四.外形及接线 ....................................................................................... 2 4.1 外形尺寸 ...................................................................................... 2 4.2 接线 ............................................................................................. 3 4.3 通讯地址 ...................................................................................... 3 五.通讯协议 ........................................................................................... 4 5.1 通讯接口要素 .............................................................................. 4 5.2 设备版本号 .................................................................................. 4 5.3 校验核 ......................................................................................... 5 5.4 命令集详解 .................................................................................. 6 5.4.1 关于命令集 ..................................................................... 6 5.4.2 同步 MMB ...................................................................... 8 5.4.3 读版本号命令 ................................................................. 8 5.4.4 读参数命令 ..................................................................... 9 5.4.5 输出模拟量信号 ............................................................ 11 5.4.6 按温度值直接输出热工类信号 ...................................... 14 5.4.7 读冷端温度值 ............................................................... 16 5.4.8 输出脉冲信号 ............................................................... 17 5.4.9 输出开关量信号 ............................................................ 21 5.4.10 设置参数命令 ............................................................... 23 六.版本号信息 ..................................................................................... 28 七.故障诊断及应用笔记 ...................................................................... 30 7.1 故障诊断流程图 ......................................................................... 30 7.2 应用笔记 .................................................................................... 31 附录 1 通讯中使用的 ASCⅡ码表........................................................ 33 附录 2 仪表通讯协议的解释与补充 ..................................................... 33